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伴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LBS等新技术集群的形成,媒体向智能媒体发展,媒体融合从判断上不再限于过去以人为主的经验式决策方法,从关系上也不再限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上的融合,而是在技术的广泛赋能下,向无界的、多元立体的融合关系发展,向“连续统一体”的融合状态发展,将媒体融合推向新的阶段。并在此过程中去探索如何将智能媒体的理解力、决策力与创造力同传统媒体的深入思考力、谨慎判断力、发掘经典力配合起来,以受众为聚焦点,寻找“社交+”媒体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与智能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优路径,达到媒体融合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张羽  张诺 《中国记者》2015,(2):59-61
《乐清日报》将小记者活动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尝试性项目,在传统媒体采编和经营活动中植入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探索。通过小记者活动,改变了传统的"为商家找用户"的赢利模式,"带着用户找商家"。既着眼报业当前,更着眼报业转型未来,探索如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开发新的媒体产品、打造新的用户集聚方式和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随着科技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受到极大冲击,各项经营业务锐减,无论是内容生产还是营收方式都面临转型。各种直播和融媒体流行,也促使传统媒体改变。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分析媒体机构的经营业务历史及现状,探究新闻机构在新形势下经营业务拓展的方法,对于新闻机构如何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盈利方式和造血模式,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部分媒体在媒体融合的实践中,积极打造“新闻+”的探索,并以媒体机构的经营业务为切入口,对媒体融合的经营业务进行系统探索,旨在为媒体融合提供方向性研究,以及早布局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从而形成更为科学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2014年,被传媒界称为“媒体融合之年”.但时下谈得较多的是内容、渠道、平台、技术、经营、市场等操作层面、技术层面和战术层面的融合.本文作者认为,媒体融合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在新的理念、新的体制机制创新上;体现在内部上下左右观念的真正转变所带来的对发展新媒体和媒体融合的共识,以及强烈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5.
广电媒体数字化发展已有十几年了,从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到广播电视放到手机上的CMMB,再到宽带网络为导向的NGB,广电媒体融合在不断探索和深入。2014年,中央提出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广电媒体融合也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6.
刘扬 《青年记者》2020,(1):11-12
媒体需要跳出传统上对"内容""媒体""传播"等的理解,守住媒体在社会职责上的正,创造媒体服务社会形式上的新。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融合发展从多点尝试走向全面推广,从中央级、省级媒体引领发展到县区级媒体创新跟进、地市级媒体持续探索,单个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部融合取得积极进展。媒体融合面临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发展要求,急需向纵深迈进。  相似文献   

7.
张先国 《新闻前哨》2014,(11):16-19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媒体融合发展从媒体自觉探索上升到国家战略,必将掀起传媒业界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本文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实际探索为例,阐述了媒体融合发展的一条主要路径在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向现代信息服务领域转型,通过跨界服务创造新的传媒商业模式,同时构建并占领新兴舆论阵地,让主旋律和正能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相似文献   

8.
杭敏  王兵 《新闻战线》2023,(17):36-39
我国主流媒体客户端建设经历了早期尝试、快速转型、深度融合等三个发展阶段后,愈发注重凸显效率和差异化运营。主流媒体客户端的转型,从组织层面来看,需要从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层面进一步探索出新;从产业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整合,提高整体应用率,以实现媒体融合全局中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入改革攻坚期,国内各级主流媒体纷纷探索融合发展规律和战略路径,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立健全融媒体工作室制度,赋能主流媒体“转场升维”,实现共“融”互“通”,是拓展广电产业领域经营新路径、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10.
姚林 《青年记者》2020,(1):27-30
深度融合要进行主平台、主战场的转移,就必须重新审视顶层设计,其核心是体制机制和经营管理层面的调整。2019年,报业媒体融合取得显著进展,融媒体布局基本完成,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但是,融媒体的经营依然举步维艰,报纸广告持续大幅下滑,融媒体经营刚刚起步,明显滞后于融媒体布局的发展,报业媒体融合及融媒体经营正在面临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聚焦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媒体融合如何高质量推进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理论范式。本研究尝试引入可及性理论,以期较为科学地描述融合进展,为评价媒体融合提供新的理论维度。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体现了向高质量融合“可及”的指向,也暴露出不少在渠道、技术、内容、资源等方面“可及性”不逮的问题。研究认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主流媒体需要在资源协同、技术创新、内容供给、融合经营及多元表达上继续发力,从而在渠道可及、技术可及、内容可及、资源可及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可及的融合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14年8月,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被认为吹响了国内媒体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号角.对于不同的媒体形态,在媒体融合的路径措施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文章以一家省级地面频道的做法为例,通过归纳总结提出一些借鉴性的建议,为电视媒体通过融合转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媒体融合是当下传媒发展的主流。省级卫视作为我国发展最活跃的媒体群体,近年来在媒体融合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终端融合加剧,平台相互进入,资本推动产业融合,构建新的生态圈,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4.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当前,传媒业变革驶入深水区,媒体融合转型进入爬坡过坎期,在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播渠道拓展、传播能力提升、媒体经营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挑战,也催生新的机遇。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吹响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号角。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众出版中的一个重要方向,科技期刊承担着发布前沿科技信息,传播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使命,在当前构建创新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大众传播开始进入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也要与时俱进,以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在内容、终端以及经营等方面,改变传统的经营思路,以全新的探索创新科技期刊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严重,行业媒体长时间建立起来的内容及渠道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弱化.行业内的自媒体对行业传媒集团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带来极大冲击.新形势下,行业传媒集团需要找准定位,尽快确定自己的媒体融合方向,利用在行业内的传统优势,做好用好新媒体,在经营理念、经营策略、赢利模式、人才培养上开拓创新,探索和建立起行业传媒在移动媒体时代新的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17.
韦美膛 《传媒》2021,(15):77-78
直播电商为媒体经营模式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媒体纷纷入局直播电商之际,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体该如何运用直播电商,创新媒体盈利模式,拓展媒体转型发展空间.文章认为,媒体要认清直播电商的本质,突出媒体的直播电商特色;发挥媒体自身优势,使媒体成为经济建设的深度参与者;结合媒体自身情况,探索合理化的直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姚林 《新闻战线》2020,(3):43-46
2020年,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转折点,这是在前期融媒体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进入深水区攻坚的转折,核心是形成新的融媒体传播生态环境,从发布型媒体向平台型媒体转变。在经营方面,从报纸传统广告经营向融媒体互联网平台经营的转变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陈卓威  殷豪良 《传媒》2018,(14):87-89
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媒体面临全面深化融合转型发展的问题,基于数字化和移动化的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不仅突破了行业发展瓶颈,还对高校艺术与传媒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命题.本文提出将融合媒体云教平台引入高校艺术与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开展媒体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专业学科建设和实践教学全面改革,以适应社会对融合媒体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张霄 《采.写.编》2022,(1):25-26,9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给了媒体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扩大媒体影响力,应加强媒体融合发展,进而创造出新的运营发展方向.本文就5G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对策进行探究,简单阐述5G时代的特点,并针对该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相关媒体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