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联合报》最近对陕西咸阳汉景帝阳陵的考古 发掘作了报道(见2000年10月16日《参考消息》第8版)。报道对墓内发现的大批裸体彩俑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读来如同看见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真人,质感很强,真不失为一篇出色的考古发掘报道。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多为几千年前的古物,为现代人所不知。而考古发掘报道是让今人看的,如果只用古字、古词简单罗列出土文物的古称,读者必定会不知所云,当然也就起不到报道的作用了。细腻入微地描写出土的重要文物,赋予文物以真情实感,读者便能在今天形象、真切地感知其为何物,考古发…  相似文献   

2.
2002年底,买断新闻源第一次闯入湖北新闻界的视野———湖北电视台斥资50万元,买断枣阳九连墩古墓发掘的首家报道权。如今,九连墩考古新闻大战硝烟散尽,余音犹存。我们有必要通过梳理九连墩考古新闻报道的前前后后,冷静地全面审视这个全新课题,客观权衡利弊,以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买断:报道引入市场机制九连墩考古发掘,是建国以来我省最大规模的考古活动,意义重大,引起省内外广泛瞩目。在考古发掘“收官”前,省文物局向新闻界宣布:湖北电视台以50万元买断发掘过程的电视、图像、图片、文字、网络信息等首家报道权…  相似文献   

3.
王未 《新闻战线》2022,(12):99-101
近年来,文物考古领域的报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各大媒体纷纷以多元视角、丰富内容呈现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在融媒体时代,面对新场景、新应用、新人群,主流媒体如何利用技术赋能,将文物考古所承载的信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人们,打造出兼具年轻态、多元化、时代感的产品,使文博资源得到创新发展和破圈传播,成为新时代主流媒体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考古发掘和发现素材的报道属于文教新闻的范围,套用文教新闻里“亚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的用法,作为文化新闻分支的考古报道,我姑且定义为“考古新闻”。目前新闻界对考古的一些过分炒作既损害了新闻客观真实原则,又违背了考古学的科学规律。应提醒“考古新闻”报道者,你的作品怎样在客观真实原则基础上实现与考古学的嫁接呢?在这里有必要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考古工作有其专业性、严谨性和规律性,要让考古类报道增添趣味性,就要增加受众的体验感,让文物“活”起来,让受众在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增强认同感和关注度。要找准报道时机,多媒融合,以沉浸式的报道手段,从考古发掘中寻求新的视角、受众兴奋点及点击率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杨雪  王天浩 《传媒》2021,(6):33-35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我国大江南北.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央视频推出《疫情24小时》慢直播,亿万网友化身"云监工"参与其中,带来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慢直播节目样态首次出现在重大公共事件报道中,可谓是一种传播创新实践.本文以央视频《疫情24小时》为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慢直播作为传播创新实践所带来的成效与影响,归纳主流媒体重大公共事件报道的策略,以期为主流媒体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出现为不同主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咨询与传播渠道,也为热点新闻事件的发源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的土壤。对热点新闻事件的关注报道,成为传统主流媒体是否回应民生关切、进行议程设置的重要表现。本研究选取2014-2017年40件热点新闻事件形成视频文本选取框,以传统媒体的有效传播视频数量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媒体议程显要性,以百度指数作为民众议程的显要性,进行两个舆论场相关性的分析,以探讨在当今社会视频网站中,传统主流媒体视频是否能够在舆论场的层面与民众形成相关互动。  相似文献   

8.
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是发生在江西的一件大事,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承接了西汉海昏侯墓发掘的现场直播,在直播中运用了4G、无人机航拍、头戴式GoPro等多种信号传输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本文简要介绍此系列直播中综合运用的技术,旨在为今后的大型直播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解析考古新闻“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焰 《新闻前哨》2002,(4):29-30
有关考古素材的新闻近两年来有愈炒愈热之势。从四川三星堆发掘、“彭公大墓”、老山汉墓、雷峰塔地宫开启,到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报纸追踪,电视直播,网上视频直播,可谓是全方位出击。媒体引发了受众对一向冷门的考古前所未有的兴趣与关注。  相似文献   

10.
段炼 《新闻采编》2004,(1):41-43
江苏泗阳大青墩汉墓的发掘一直都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不仅仅是由于汉墓自身的考古价值,还因为南京博物院拍卖考古发掘现场报道权引发了一场“报道权”风波。  相似文献   

11.
董燕平 《档案》2012,(2):55-57
考古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是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考古档案管理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措施,档案利用率不高,一些文物考古单位重发掘、轻整理,重实物、轻资料,发掘与研究脱节.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考古发掘活动各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如何做“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和加强深度报道,是提高办报质量、扩大党报影响力的重要路径。深度报道的深度从哪里来?如何突破障碍发掘深度?怎样穿透表象呈现深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类型的考古纪录片蓬勃涌现,逐渐成为了我国进行文化传播、建构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央视播出的《发掘记》,拓展了传统考古类纪录片的表达形式,也在视听层面和内容选择上做出了新的尝试。本文从视听处理、融合探究、内容传播等方面,分析了《发掘记》所呈现的新艺术效果以及具有的文化意义,旨在探讨考古类纪录片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追踪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在面对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往往单一性的报道模式,难以全面地呈现新闻事件的整体过程。在追踪报道中,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者,需要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进行系统地追踪报道,以此来综合提升新闻事件的全方位、全面性报道,本文将以天津爆炸案为例,来阐述追踪报道的审阅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档案工作,是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古档案是在考古发掘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真实的原始记录和重要的保存价值,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业务发展和科研提供珍贵的物质基础。收藏管理好考古档案,无疑是文物考古研究所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考古发掘工作是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中心工作,那么考古档案工作则是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基础。考古学者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进行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经过严格的发掘程序,即原始记录、摄像、拍照、绘图,然后形成文字材料(年度发掘报告),最后组合成完整的考古…  相似文献   

16.
担当社会责任把握舆论导向 所谓重大环境生态事件报道,是指以区域性的重大环境生态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报道.作为地方媒体,受当地因素制约,既不能不顾不问,缺位失声;也不能停留于浅层次道德义愤,纠结负面效应.2012年春节前夕,广西龙江河宜州市河段水质出现异常,镉含量超标80倍,下游柳州数百万人饮水安全受威胁,一时间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面对突发事件,作为自治区主流电视媒体,我们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做到了及时、全面、客观报道,牢牢把握、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冲突频发的时代,突发事件从来就是各国媒体报道和关注的热点①,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搜狐网对江苏泰兴幼儿园砍杀幼儿事件(以下称"4·29事件")的报道为例,具体分析其突发事件报道上的独到之处.文章选取2010年4月29日发生凶杀案到5月30日犯罪嫌疑人伏法的一个月内搜狐网对该事件的报道材料进行分析,共有152条文字报道、60条图片报道以及4条视频报道,此外还有一个专题网页.  相似文献   

18.
从2000年持续了将近一年的北京老山汉墓发掘,到世纪之交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勘探,再到去年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媒体介入文物考古报道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文物考古”、“重大发现”类似的  相似文献   

19.
典型人物报道是媒体报道的基本样式,而改进人物报道的脸谱化、同质化弊端,则是业务创新的焦点话题.通过细节发掘和呈现使人物报道故事化、特稿化,已成为实现人物报道微创新的有效路径. 按照普利策奖委员会的定义,特稿的特征是“文学性”、“创造性①”细节正是特稿实现故事化叙述、呈现优美文本的基石.细节是报道的指纹②,在典型人物报道中,记者尤其要通过独家细节的发掘,使报道更有辨识度.  相似文献   

20.
段炼 《新闻知识》2003,(6):30-31
江苏泗阳大青墩汉墓的发掘一直都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不仅仅是由于汉墓自身的考古价值,还因为南京博物院拍卖考古发掘现场报道权引发了一场“报道权”风波。 从2002年10月始,南京博物院对泗阳县三庄乡的大青墩汉墓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