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菊荣 《科教文汇》2008,(16):136-136
乐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培养人对音乐和艺术的感觉,表现和创造能力,培养人们对高尚艺术情趣的教育活动。声乐教学是一种抽象的教学,周荫昌先生在《声乐教学论》的序中说:“声乐,教也难学也难。毫不过分地说,艺术教学本来就难,音乐艺术更难,音乐中的声乐尤其难。”有人说声乐教学,就是学会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指导学生的歌唱。也有人说歌唱是人的一种自然的、本能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王岩 《科教文汇》2009,(26):264-265
什么是歌唱中的高位置,为什么我们要用高位置来歌唱,如何建立起高位置的歌唱技能,这些问题一直都是声乐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介绍一些感觉和听觉上的训练方法,来帮助声乐学习者们更加容易地建立起高位置歌唱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时下,局限性和特殊性明显占据着高校声乐教学的"半壁江山",造成教师过份重视对学生传授歌唱的技能和技巧,而不关注学生的歌唱心理,使声乐教学中事倍功十半。因此,重视学生歌唱心理,正确发挥学生歌唱心理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搞好高校声乐教学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心理的重要作用,并对心理机制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姜爱华  孟福强 《今日科苑》2007,(24):282-283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心理因素至关重要,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学习声乐学生不可能缺少的素质条件,是歌唱成败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歌唱心理素质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赵晰 《科教文汇》2009,(14):219-219
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在教学中,声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声乐教学是以训练、培养学生歌唱技能技巧为主的课程。原创力声乐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表演能力的过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龙掘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原创力,使学生能够再创造出更优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声乐教学中,喉头的位置、稳定和打开一直是个声乐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未能正确解决喉头问题,给许多学习声乐的学生和从事演唱的歌手带来了很大痛苦,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声乐事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根据自己多年来学习和教学经验积累,以及对国内外众多歌唱家的歌唱方法和声音进行比对、分析,拟从歌唱时喉头的低位置、喉头的稳定和打开等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以期与各位同仁和声乐爱好者进行交流学习,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8.
吴蓓蓓 《科教文汇》2008,(29):192-192
声乐是借助于歌唱性的语言动作与形体动作来创造和展示艺术形象的一门舞台表演艺术,歌唱者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歌唱技巧和充沛的歌唱情感,更需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文章主要阐述了心理因素在声乐表演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产生不良心理因素的主要原因及调整对策,强调了心理因素是影响演唱者水平发挥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是一门内容丰富,它有独特的规律和一整套歌唱方法,要想具有较强的演唱技巧,必须靠科学方法。心理调节与控制能力是歌唱是否成功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十分的重视,学生演唱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演唱自信心,这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姚慧 《科教文汇》2012,(2):167-167,175
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纯熟的歌唱发声技巧,将作品内包含的思想感情生动完美地表达出来,用悠扬美妙的歌声感染听众。大多数的声乐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在教学中总是将歌唱的共鸣、气息等技巧视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情感的培养缺乏重视。当然,如果想要出色演唱一首歌,演唱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歌曲演唱中若只有演唱技巧是不能够完整表达一部好作品的,更不用说能感染听众。因此,教学者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发挥。  相似文献   

11.
在声乐教育教学中,把握和处理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假如学生和老师只要有一方的心理处于不正常状态,教学就无法顺利进行。歌唱心理的培养,有助于对每个演唱者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心理影响,使之在平时教学和舞台表演中始终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因此,歌唱心理学的训练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声乐教学是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合格的声乐教学能力的师资人才。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习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一定的歌唱技巧,面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声乐教学要进一步地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培养出新时期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刘晓光 《今日科苑》2010,(18):188-188
重视职业院校声乐教学的方方面面,探索职业院校声乐教学新路,培养高水平的歌唱人才。  相似文献   

14.
视唱练耳是各类学校音乐课程的重中之重,是声乐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视唱练耳的训练往往可以使声乐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声乐教学中重视视唱练耳对学生的训练,为最终提高学生的演唱及综合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的影响与作用进行分析,并对音准与节奏等歌唱基础有所阐述。  相似文献   

15.
邵红润 《金秋科苑》2009,(8):230-230
声乐教学是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合格的声乐教学能力的师资人才。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习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一定的歌唱技巧,面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声乐教学要进一步地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培养出新时期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正处在全面发展各门学科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时代。现代声乐领域也同样如此。以往在声乐学习与教学中,我们通常注重如何提高歌唱水平以及歌唱技巧,并重视音乐素质的提高,而却忽视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对歌唱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心理学,粗略地阐述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声乐学习与表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吕淼 《科教文汇》2013,(20):112-113
声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演唱者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需要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共同配合来完成。其中,心理因素对声乐演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演唱成功的前提,因此,合理地运用歌唱心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一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声乐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认知、分析和学习能力,并把加强歌唱技巧的练习、注重舞台表演的实践作为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的必经之路,从而有利于歌唱者增强演唱信心、丰富演唱经验,发挥心理活动的积极作用,并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培养演唱的能力和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8.
罗鸿敏 《科技风》2011,(14):236
儿童阶段正确的声乐培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美妙动听的歌声有益于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感情;而歌唱又能使孩子们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其次,歌唱同时还能通过对一种理想的追求,有助于个性的形成,气质的培养,能使孩子们思维敏捷,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增强其创造力;再次,歌唱时的呼吸还对孩子们的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它可以促进呼吸不断循环,从而使肺部得到锻炼。所以,古今中外,各级教育机构都把儿童初声乐教育作为对孩子的头等教育来抓。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艺术,它几乎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形成的最初阶段。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进程中,人类自发的歌唱逐渐为更高形式的自觉歌唱所替代,而歌唱艺术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声嗓音歌唱音乐声响。所以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提高歌唱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的重要基础训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浅谈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晶雯 《大众科技》2008,(5):177-179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歌唱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