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寄寓着我们的理想,新课堂教学是我们实践和探索的现实。走进新课程,我们发现,过去一味地由教师积极地“传授”和学生被动的“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始“裂变”,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主流.三维目标已逐渐成为教师们教学的指针。欣喜之余,我们也有许多困惑和思考:我们的新课堂教学需要注入什么样的生机与活力?语文新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体现“语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老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笔者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发现问题挺多.作为数学教师,自己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人意呢?经过几番认真思考分析,发现我们在教学中有很多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避免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流失,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课改中关于数学教学的很多理念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课堂一片热闹的景象背后存在着相当多成份的形式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无为”、“无效”行为,这种“无为”、“无效”行为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而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之一。但初中数学教学仍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钩,无效教学还普遍存在。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有必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解、分析,探讨其应对策略,最终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郝京华教授一句话道破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也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选择该话题就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在情感目标达成上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谈几点笔者的思考.一、基于“情感目标”高中生物教学存在哪些问题1.学生学习情绪低落纵观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正情绪不强.为什么会这样呢?跟我们的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电场”一章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为例 ,从知识、动机、教师关注、教学情境和教学模式、课堂管理方式、学生活动控制、提问、学生提问及过程评价、无效行为等侧面 ,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研究表明 :在现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 ,虽然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但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发生转变 ,新的行为方式正在走进课堂中来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问题 ,必须首先了解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有哪些行为表现 .为此 ,我们选取一所市属重点中学的高二理科尖子班进…  相似文献   

7.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主导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入手,研究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使教师明确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发扬有效教学行为,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防止和克服无效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有效呢?这需要我们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一、良好的沟通与对话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交往,良好的沟通与对话有利于在师生间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以真正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沟通与对话”的教学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友好对话关系、接纳、沉默和倾听、澄清和引导,以及合理运用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两大类.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并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层面的实质性变化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窗口。根据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关系,我们把教学行为分成两大类,即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欠妥、动作欠当、仪表欠自然、教法欠科学等。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干扰教学效果,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却常常不为教师所注意。本文以新课程高中物理共同必修1中“力的合成”为例,对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无效课堂教学行为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历史教学存在着不少贴着课改标签但不反映课改精神的教学行为,我们暂时可以把这样的教学行为称为“假行为”。那么,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着哪些“假行为”?我们又该如何来改变这种情况?下面,笔者就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作一归纳和分析,希望能引发读者更多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农村中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无效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策略等方面在教学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及类型,并从多维度进行归因分析,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探讨无效行为的矫治办法为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使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减少课堂教学无效行为,起到“减负、增效、提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余文森教授认为: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发思.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这就如医生看病一样,我们要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症状”,然后诊断“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当前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点.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我们的课堂上潜伏着哪些无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常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和无效劳动,谈谈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提倡有效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重要环节和因素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仍充斥着大量无效的提问.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本文试着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切活动和表现,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偏离了教学目标、甚至违背了教学规律,这样的教学行为必然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反效的。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但因为“大家都这样”,所以往往不为老师们所注意。本文就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谈一谈我对语文课堂低效教学行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教学目标等因素的规范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制约,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周期性和个性色彩。在课堂教学这个系统中,教师行为是学生行为的先导,主导着师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落脚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不同的教学理念支配着不同的教学行为,而不同的教学行为则会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请看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对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饱经风霜”一词,下列两位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教法一:(请学生课前查字典,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师“:饱经风霜”的意思是什么?生:形容经历了很多困苦和磨难。…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已经成为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对大学课堂教学无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首先概述了大学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概念和观点,之后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无效教学行为,提出了避免和消除无效教学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摩数学公开课和欣赏录像课中,发现教师在对待学生错误回答时,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现尝试从“回避”和“应对”两个视角,来审视我们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使课堂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教学。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效的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一、立足三维目标,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背离了教学目标,那么他的教学只能被认为是无效的.确立鲜明的目标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