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隶变(一)     
秦朝统一六国,进行了"书同文"的文字改革,形成了标准的秦小篆,但日用书写同时也在催生新的文字变革,从减小篆引楷书笔画的弧度,发展到直接以直线笔画代替弧线笔画,变左勾右勒为左推右拉、左刮右刷,甚至出现合并笔画、连贯书写,这样就产生了一场文字发展史上的"隶变"。中国的文字体系也就从古体变为近体。  相似文献   

2.
关于隶书的产生及其与小篆的关系,传统的说法认为:秦始皇命李斯等依据原来秦国的文字加以整理……称为小篆……后来程邈又根据当时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便的隶书。笔者不同意上述认识,因为从现已发现的史料来考察,隶书应同小篆一样来源于大篆的简化体,其产生要早于小篆,而且也较小篆简化得更加彻底。那么,同是大篆字体简约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小篆和隶书两个系统呢?要正确解释这个历史现象,就必须把文字的进步放到整  相似文献   

3.
确认隶变的早期特征是研究隶书的关键所在,而要说清这个问题,又必须从书体的涵义说起。王力《汉语史稿》认为:“关于字形,应该分为两方面来看:第一是字体的变迁,第二是字式的变迁。字体是文字的笔划姿态,字式是文字的结构方式。”也就是说,每一个独立的字形,都具有字体和字式两个可以分解共存的侧面,这是十分正确的。其缺陷在于:一、不同的字体,即意味着书写方法、标准及其式样的不同,“笔划姿态”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  相似文献   

4.
从小篆到隶书,历来被视为汉字字体与书法演变过程中两个前后递进的阶段。这一观念长期妨碍了人们对新出土的简牍帛书文字作出公正的评价,北魏的郦道元曾在《水经·觳水注》中记述了临淄古冢桐棺上发现东周隶书一事,可惜后人宥于成见,未予重视;1980年四川省青川县战国土坑墓中的古隶木牍刚出土时,一些考古工作者仅以字的形体判断,误以为是秦朝建立以后的文字,使墓葬年代的确定走了一段弯路。出土的大量文字资料现已彻底纠正了人们的误解和偏见,  相似文献   

5.
隶变是秦篆在向隶书演化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形变、省变和讹变的统称。所谓形变,是指秦篆形体一无缺漏地变为隶书形体。所谓省变,是指秦篆形体省去部件或部件的一部分而变为隶书形体。所谓讹变,是指秦篆形体的某一个部件或某几个部件出现讹写而变为隶书形体。单一地呈现形变的汉字固然不在少数。但多数汉字的隶变都同时融合两种或三种变化。隶变使汉字最终冲出了古文字的樊篱,挣脱了象形结体的羁绊,变成了完全符号化的文字,变成了笔画结体的文字。这里,既有“破”——“破”象形,“破”图画意味,又有“立”——“立”符号化,“立”笔画,“破”字当  相似文献   

6.
篆书:又称篆文,指笔画圆转的书写线条的字体。篆书一般分为大篆和小篆两样。(1)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通行的汉字字体。又因曾著录于《史籀篇》而称为“籀文”。大篆现存资料很少,仅有石鼓文和《说文解宇》中所收录的籀文。它由西周金文演变而来,大体保持西周金文的写法,但笔法已较金文趋向方正。与“小篆”比较起来,字体笔画繁复,并多重迭,不易书写。(2)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李斯的意见,推行统一文字政策,以泰国系统的大篆为基础整理而成小篆,颁行全国定为标准宇体,也称“秦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文字体系演变到今文字体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隶变。隶变形成了草书、行书、八分书和楷书诸字体,对于中国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确区分隶变和八分书的概念,有利于我们全面准确认识隶书,对于隶书书法的研究和探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篆对籀文的省改与秦人的思维趋向古敬恒,孙建波我国古老的汉字若从仰韶古陶上的刻符算起,已经拥有六千年的悠久历史,单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到小篆,就绵延演进了一千多年。这些书体,都属于汉字发展史上的古文字阶段,其中甲骨文、金文为早期古文字,小篆为晚期...  相似文献   

9.
隶变是汉字形体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使汉字彻底摆脱了象形意味,汉字经过隶变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推动了汉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揭开了汉字发展的新篇章。这个变化无论是在汉字史上还是书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对隶变的内涵、成因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对了解汉字发展演变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认为,隶书是由小篆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产生于秦代。据最新考古资料,秦隶之前还有古隶存在。如从睡虎地秦墓竹简(战国末年到秦末)来看,其中的字体已有较多的隶意,有波磔,有挑法,书写比其后的小篆还要草率快捷得多,这意味着隶书的产生年代要早于传统看法,约为战国末期。可以说隶书不是直接从小篆简化演变来的,而是与小篆(正规体)并行的简捷体。 隶书的出现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古文字,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在建国之初,鉴于当时文字使用混乱的状况,颁布了文字改革的政策,对文字进行了巨大改革。废除了六国古文,在秦文字的基础上整理形成了统一的官方字体,即小篆。在小篆被当作官方字体使用的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由小篆草写形成的另一种字体,即隶书。两种字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秦始皇的文字政策对后世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大课题,关键所在。可是,因为人们比较注意先秦古文字,汉或汉之后的文字关心较少,其间的变化发展缺乏系统整理,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隶变问题研究有限,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还不少。隶变这个说法是唐代文字学家玄度提出的,他在《新加九经字样》中用“隶变”说明古今字形之变,所谓“古今体异,隶变不同”,后来“隶变”成为文字学的一个大概念,不着眼于个别字形的(讠为)变,而是着眼于整个文字的  相似文献   

13.
人文知识     
篆书一般分大篆和小篆两类.在文字学著作中,大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代字体;狭义的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大篆一般以籀义、石鼓文为代表.小篆是秦始基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发布了"书同文字"的命令.当时官书浩繁,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始皇一天要看一百二十斤竹木简写成的官文,而且有许多字各诸侯国各有不同写法,统一文字势在必行.小篆就是以大篆为标准,废除六国文字中与泰国不同的文字,由丞相李斯加以整理、简化,做到字有定型的.统一后的字形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代表作品有李斯的《泰山刻石》唐李阳冰的《三坟记》等.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第55页,叙述有关汉文字发展的史事说:“秦始皇又下令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来的。”1982年12月出版的同册《教学参考书》第117页,在秦“统一文字”的资料注释里,对课本的上述提  相似文献   

15.
在汉字的发展中,隶书对汉字字体的影响最大,被称为古今汉字的分水岭。它破坏了汉字原先的结构,去除了原先的象形性,把象形文字变为"不象形的象形文字。"与小篆相比在字形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古文、篆文的象形面貌。隶书在战国时期已经存在,隶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它不同的发展,但终有规律可寻。笔画由圆转线条变为平直笔画,表现出彻底的符号化;结构上形体分化、合并、简省、突变,是汉字在形体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从殷周的金甲文到春秋战国时诸侯国的大篆文,不论西方秦国的、东北方齐国的还是南方楚国的,都是以弧形曲线为主的字形,以浑圆和粗细一致的点线结构为特征,既难写又缓慢。在诸侯逐鹿中原、军书紧急频传的战争环境中,文字信息传播的快慢,往往决定胜败存亡,所以非快速草率书写不可。这就促使了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最早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古文字在传承汉民族优秀文化、记录先民生产生活思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古文字是较早的汉字系统,保留着一定的象形意味,字形可以体现字义,它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古文字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古文字融入语文教学当中,通过了解汉字的构造和汉字背后的文化知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汉字,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写作水平,提升人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按照《说文》之序,结合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形,对《说文》重文中的籀文、或体以及字头小篆作了字形比较,明晰了各字形的构形方式。可知,籀文和或体在形体和构形方式的不同特点:(1)在形体上,小篆或体的字形线条较匀称,籀文则略显肥圆;小篆或体比籀文更加简明、齐整,有的是对籀文直接或间接的省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2)在构形方式上,小篆或体把一些以象形、会意构形的籀文字形通过增加部件或更换部件转换为形声字。通过比较籀文和小篆或体,可清晰地了解汉字的字形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翼徵》为朝鲜末期实学家兼考据学家朴瑄寿先生所撰述、金晚植先生校阅完成的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集大成的专著,1912年在汉城的光文社出版。了解《翼徵》本身之前,首先要理解作者的研究倾向。朴瑄寿是一位罕见的以金文为考释依据的文字学者。他认为小篆已经离最原始的古文字有一段距离,字形的变化太大,不能当作汉字的原始字形,因而根本不能以小篆为探究文字本义的考释依据。所以,朴瑄寿对《说文》由于当时的学术环境所限,未能完善地参考小篆以前的古文字资料,只能以小篆的字形来考释汉字的本义表示遗憾,并批评了这样的研究环境所酿成的一些误谬,以及后代学者陆续所犯的错  相似文献   

20.
利用Matlab软件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设计甲骨文字体。首先介绍了一些概念及B样条圆域曲线的绘制然后利用该算法设计字体。因为甲骨文在书写时线条粗细不一从而引进了圆域曲线,并且介绍了它的基本性质及算法。然后利用圆域B样条曲线来设计甲骨文字体。最后在圆域B样条曲线的基础上,对圆头体进行改进,将等半径的圆域改成椭圆域,然后设计甲骨文。这样书写出的甲骨文线条的边缘看上去更自然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