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戏曲称为"有声戏"和把小说称为"无声戏"是李渔的创造.李渔"有声戏"理论世所公认,但"无声戏"理论却多有争议.实际上,考察李渔的理论和创作,最突出的是其"戏"论的提出及"戏"论在其戏曲和小说创作中的运用.李渔"有声戏"和"无声戏"理论或曰戏曲和小说理论的客观性应该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2.
Metonymy, Synecdoche和Antonomasia是英语中三种"借代"辞格,"旁借"和"对代"是汉语中两种"借代"辞格.探析和比较英语的"借代"和汉语的"借代"以及英汉语双语之间的"借代"关系.指出它们之间的特点和异同点.从原有带"喻"字命名的基础上,重新命名了英语的"借代",以减少学习者的错觉和困惑,并认为Metonymy与"旁借"大致相等同,Synecdoche和Antonomasia与"对代"大致相等同.  相似文献   

3.
"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优劣之分,两者各有千秋,也各有短长.语言的多元性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否定了翻译的绝对性.所以,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在文学翻译中,语言晦涩,佶屈聱牙的译文乏善可陈.可读性和文学性才是检验文学翻译质量和翻译效果的天平.  相似文献   

4.
汉语和日语中都有"~化"这样的复合词,但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化"均来自日语.复合词"~化"是由"词干+化"构成.汉语和日语中,复合词"~化"的形态相同,但是意思、用法不一样.不论在意思还是在用法上日语中的"~化"都比汉语复杂.特别是日语中的复合词"~化"有自动词用法和他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5.
记忆我能行     
[活动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有意记忆"和"及时复习"对记忆的重要性;了解"分类"、"联想"、"谐音"和"趣味"等科学记忆方法和窍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交流以及探究等能力. (3)通过归纳"记忆方法和窍门"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亲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6.
自主学习依据"主动学习"原则、"问题解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本质区别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这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是创造性学习的前提.充分、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实践"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学活动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的调控和指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实践,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态度、动力、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自学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交流和学习的本质是不同的个体利用大脑中的图式进行对话而产生的信息交换过程.学生学习的根本任务是改变原有认知.教和学的前提是"教师图式"和"学生图式"存在交集,教和学的结果是改变学生认知的范围和程度.图式是教和学的连接点,学校课堂教学追求共性的教学效果.学生潜在的知识水平、学习品质、学习能力不同,从而导致"学生图式"的构建结果同中存异.教师研究个体和群体"物理图式"的异变过程,研究"学生图式"建立和变化过程中的个性和共性是"物理图式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文章深度分析"学生图式"的类型并揭示其成因,提出以经验心智模型为教学起点的"物理图式教学"的范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贤亮的<绿化树>是一部成长小说.具体而言,张贤亮笔下的"成长主题"赋予了文本世界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各种层次叙事独特的本质.时间层次上的"日常生活"在<绿化树>里并没有流于平庸和琐碎,张贤亮强调了"日常"的生活本色和人性温情,另外,文本中"指向未来"的时间契合了"成长"气质.村落象征人性正常化的空间符号,人道主义的成长方式和乡村被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包括马缨花在内的"荒野人"成为主人公生存的动力,但也是"主人公"精神涅槃后的反思对象.张贤亮由此展现了深层的救赎主题.这一主题源自主人公对"苦难"在"成长"中的意义的深层领悟.  相似文献   

9.
"痴"与"狂"是用以描述聊斋男性(特别是与狐仙鬼女发生恋情的书生)性格特征和审美气质的两大范畴.之前的相关研究多将重点放在"痴"上.由于.痴"与"狂"内涵和表征上的重叠,以及文化来源的一致,狂生形象群多被归入痴生形象群中.笔者认为,"痴"与"狂"是不可混淆的范畴,"痴生"和"狂生"在性格表征、审美意蕴和形象价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较之"痴","狂"更贴近明中叶以来的放诞士风和蒲松龄身上的疏狂潜质.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内涵十分丰富.正确理解和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搞清楚"以人为本"的准确内涵和外延.本文力图通过将"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西方的"人本主义"学说、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对"以人为本"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由于审题不细而丢分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和学生都将其归结于审题能力差,或粗心的毛病上.如"除"和"除以"屡次骗倒学生;"糖"和"糖水"混淆不清等.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些文本中的关键字眼没有正确的判断和理解能力,不懂得从图、题中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他们的数学能力是相当薄弱的.针对现状,我们尝试将"数学阅读"作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数学阅读"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12.
殷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春官>中有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之说.关于其中的"归藏易"历来有属于"黄帝易"说和"殷易"说.黄帝之时尚无文字,即使有也不过只是简单的符号,不大可能用以记录长篇的语言.而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易"字,该字形表示龟卜中的甲骨龟版和"三兆"的意象,这些当属于"易"的内容.因而该"易"字为殷人所造,所反映的乃殷人龟卜之事,故"归藏易"亦即"殷易"的存在应是可信的.西周时大卜仍在掌握和使用<归藏易>,春秋时孔子在殷族后裔的宋国曾征集到"坤乾之书"即殷易,说明殷易至西周和春秋时仍在流传.它的彻底失传当是在战国乱起和秦火以后.  相似文献   

13.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考察他的一生,自幼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年轻时遍游长安洛阳等地.后观太学,结识了不少名人大家,为以后从政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为人正直,具有进步的宇宙观和渊博的知识,一生中做出了如"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指南针"、"记里鼓车"、"独飞木雕"等许多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发明创造和诸多科研、文学成果,被誉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的确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纪念.  相似文献   

14.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了"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汉语里的完成体和动态助词"了"的关系.对于汉语里的完成体的讨论一直存在着"完成""结束""实现"三种观点.这和动态助词"了"意义的深入研究关系密切.本文试图揭示完成体和动态助词"了"的真正关系:汉语的完成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动态助词"了"分为了1,和了2,了1表完成体,了2表实现体.  相似文献   

16.
"党风"、"学风"和"文风"是毛泽东在论述党的作风建设时经常运用的三个概念.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党风"、"学风"和"文风"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特点.毛泽东对"党风"、"学风"和"文风"概念的科学界定,在党的作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和成都概率抽样和入户面访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浪漫指数的结构量表.表明,19个变量被复合成"抗阻力"、"非理性"、"激情"、"唯一"、"经济基础"和"潜在影响"6个分因子(后2个分因子的负荷为负数).这6个分因子之和构成浪漫指数总值.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被访者似对爱情的"非理性"和"激情"特征的认同感更强些.此外,男性在"抗阻力"和"激情"方面的认同率显著地高于女性,首肯"经济基础"的显著少于女性,在"唯一"侧面则逊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徐秀敏 《江西教育》2022,(11):76-77
让学生熟练运用英语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英语学习的过程即不断"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和"读"达到输入语言的目的,再通过"说"和"写"来内化和重组输出的语言.本文重点探究如何进行语言的高效输出.  相似文献   

19.
学会思考就是用"数学地思维"分析世界和思考世界.学会思考包括关联思考、内化思考和整合思考,涉及认知表现、心理原型和信息判断等心理过程.通过对"学会思考"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在"做中"抽象、"想中"表征和"说中"迁移.  相似文献   

20.
探索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有效运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文章叙述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认识,制定并落实好"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实践和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