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不断被证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被推广。但是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哪些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有关,仍然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对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中讨论学习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并以知识建构作为学习效果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与知识建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课前预习中,学习者的评论行为发生在浏览资源之后,学习者会对评论进行回复,发生多轮交互。在课前的讨论活动中,有部分学习者达到高阶知识建构水平。但是,学习者课前的学习行为模式与知识建构不存在强相关关系,而学习者在课中的学习行为模式与知识建构具有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中学生阅读的"口袋书"为切入口,试图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理解,并在做整体的探究与剖析的基础上解读形成其行为和意义的性质与过程,力图使更多的人在阅读故事时,能够共同于思考、建构与批判中达到"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3.
课堂中学生参与课程发展的本质是意义建构。检视当前课堂中学生理解和建构课程的过程,存在着意义建构的有效性问题、多元建构与价值引领问题及学生建构课程的限度问题。对课堂中学生理解和建构课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可以推动学生参与课程发展在课堂中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交往问题是一个虽旧弥新的话题,交往引发学生的苦恼和对自我效能感的错误归因,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与发展。文章从引发学生交往的困惑的原因出发,通过对学生交往问题的反思,试图建构中学生由“倒金字塔模式”向“金字塔模式”转变的生活世界,使广大中学生能够逐渐走出交往困惑的阴影,回归到学校生活与学习生活这一片沃土上,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文献检索课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文献检索实践课的教学原则,并对文献检索实习课模式的建构目标、实施条件、操作和评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学生参与课程发展的课堂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中学生参与课程发展的本质是意义建构。检视当前课堂中学生理解和建构课程的过程,存在着意义建构的有效性问题、多元建构与价值引领问题及学生建构课程的限度问题。对课堂中学生理解和建构课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可以推动学生参与课程发展在课堂中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逐步深入,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层出不穷,因而对课堂管理的研究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行为窗"是美国课堂管理流派人文主义心理咨询派代表人物之一托马斯·戈登的纪律模式中自我概念模式的核心内容,它为我们透视和解析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教、学、做三合一”,课堂教学以学习任务为纽带,贯穿课堂导入-建构探索-建构实施-评价提高四个教学环节,实施岗位目标、技能训练、合作帮扶、多层次多任务因材施教、环境诱导、个别指导、理论实用、激励等行为策略,指导学生自主建构课程知识和岗位技能.实践表明:以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教学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中学生阅读的“口袋书”为切入口,试图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行 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理解,拜在做整体的探究与剖析的基础上解读形成 其行为和意义的性质与过程,力图使更多的人在阅读故事时,能够共同于思 考、建构与批判中达到“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0.
问题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通过开放性调查、专家认证等环节,构建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维度,学习问题、内向性问题、外向性问题和特殊问题,共四个维度十三个因子,据此编制中学生问题行为自评量表。通过对1797名中学生的测量结果表明,中学生问题行为自评量表维度及其成分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11.
该文的写作动机来源于对一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现的思考.文章基于音乐在调节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以及音乐教育的本质特点,着重论证了音乐教育是一条预防、改善,甚至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应用自编问题行为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668名中职学生,结果发现中职学生问题行为检出率较高。并存在综合性并发性的特点,课堂问题行为是最普遍的问题行为,中职学生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地域差异,与家庭状况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情况及原因调查,发现彝区农村学生辍学情况较为严重,辍学的原因有个人的、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复杂多样。只有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加强彝区农村经济文化建设,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才能有效改善凉山彝族地区初中生辍学严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马骋 《成才之路》2020,(8):24-25
职业中学学生的失范行为不仅会给学生自身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会阻碍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进展,给学校的社会声誉带来影响,甚至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不和谐的因素。职业中学要抓好德育工作,避免学生失范行为的发生。学校应分析学生的常见失范行为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采取预防策略,遏制学生行为失范现象的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5.
发展学校体育,预防体育运动造成的意外伤害,可利用保险的特性,为中学生提供经济保障.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现状及对体育保险的认知情况.结果表明,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率较高,河南省中学生在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中最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意外发生时,中学生首先选择向家长求助,中学生对体育保险了解不够;体育伤害事故通常由学生、家长、学校协调解决,大部分学生家长和体育教师赞同中学生购买体育保险,对中学生宣传体育保险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可以降低体育伤害事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云南省贫困地区的6所农村中学的510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受子女性别因素的影响小,表现为在母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4因子上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年级的学生感知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二学生感受到较多的负性父母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relation between long-term memory retrieval and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and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achievement among elementary,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US students, when controlling for fluid and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short-term memory, and processing speed. As hypothesiz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ompari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d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revealed that long-term retrieval skills became a better predictor of both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and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as age and grade increased.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long-term retrieval skills in general, and arithmetic facts retrieval and problem solving procedures in particular, at all grades, including high school.  相似文献   

18.
目前藏族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藏族中小学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特点,真正实现藏族中小学生向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等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初中辍学生与差生具有同源性,最大限度减少差生是遏止学生辍学的根本。通过专项执法可以遏止辍学,通过补偿教育可以建立预防、转化差生的立体防治体系,并结合小康农村教育实际,达到标本兼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Attachment to school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oday's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Many researchers identified attachment to school as contributing to student self‐esteem, motivation, effort, behaviour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However, definitions of school attachment have been varied and based largely upon observation of student behaviour. In an attempt to elucidate this definition, the construct of school attachment was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who were classified as low‐attached to school. Specifically,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f 10 students were conducted and analysed qualitativel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who were low‐attached described their lives at school as lonely and isolated, and saw themselves as alienated from the school community. They perceived a low level of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from the school personnel and from their peers. A broad understanding of school attachment as well as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 to students’ level of attach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w‐attached student, are inclu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