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调和是被纳入反对之列的。其原因就在于把它视为调和主义。实际上,调和并不等于调和主义。它有着存在的余地和一定的合理性,即使是它所包含的妥协、让步,也不能一概反对。而要进行具体分析,合理的妥协,必要的让步,还是应该进行的。必须承认调和的价值,并正确地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2.
转眼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3年了。但当“入世”一词还没有淡出人们记忆的时候,又一个“入市”摆在了中国人面前。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在外交场合强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希望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我国都已入世了,市场经济地位还要外国来承认呢?原来,当初我国在入世谈判过程中,确实接受了这样的条款: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国在中国“入世”后15年内,可以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条款是我国政府从“入世”大局出发,做出的一种妥协和让步。但这几年…  相似文献   

3.
论意识形态分歧与中苏关系之恶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冲突 ,意识形态分歧对中苏关系恶化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中国领导人实际上并不真正看重意识形态问题 ,而苏联领导人在这方面的意识更淡漠。中苏两党及其领导人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相互曾多次作出妥协和让步 ,尽力维护团结 ,减少分歧。如果没有其他更关键的因素 ,意识形态分歧不可能将中苏关系引向绝境  相似文献   

4.
成都事件是“华北事变”以来日本蓄意制造的又一起严重的中日冲突事件.其导火线是日本强行在成都设立领事馆。以成都事件为发端,以调整中日双方日趋恶化的关系为主题.川樾、张群举行了7次谈判。在关于国交的谈判中,南京政府态度强硬,日本始终无法得手.但是,在解决成都事件的问题上.南京政府最终还是作出了让步。这种虎头蛇尾的形态,反映出南京政府对日本还没有最终决裂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义和团运动时期,帝俄不仅派兵参加了列强在京津地区的共同侵略行动,而且还单独出兵东北据我河山。为了解决交收东三省的问题,1901年1月至3月中俄双方在圣彼得堡进行了第一次谈判。俄国远东外交政策的缔造者维特不仅亲自参与了这次谈判,而且在谈判中起了重要作用。在谈判过程中俄国之所以对杨儒做过两次重大让步:同意废除增阿暂约并对俄国第一约稿进行了有限修改,当然与杨儒不辱使命坚持斗争有关,但也与维特在谈判中为了实施其有保障撤军的政策因而愿意就背离这一政策的有关内容作出让步有关。但由于杨儒最终拒绝在条约草案上签字,中俄第一次交收东三省谈判失败,所以维特有保障撤军的政策遇到了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6.
亚速尔群岛是跨大西洋交通的重要枢纽。美国在二战中借机驻军,并在战后与葡萄牙进行多次谈判,终于确定并巩固了在亚速尔群岛的长期军事存在。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运用其对战后安排的巨大权力,在领土处置、地区安全、政治地位、国家主权等几方面的问题上部分满足了葡萄牙的需求。美国在亚速尔群岛的军事基地权利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另一方面,美国作出的所有让步也都有一定的限度和条件。葡萄牙之所以同意美国驻军,并非出于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确信,而更多地是作为大西洋国家发展对美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双赢在我们的文化视野里是一个盲区,所以,我们没有什么双赢这样的概念。也许是随着入世谈判的深入,我们才开始逐渐地使用双赢这样的概念,其意思是指通过双方的互相让步妥协,最终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议,由此使双方获得最大的利益。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是这样的一个形象的说法。但是,由于在中国人的文化视野里认同的是一山不容二虎,不能相互容忍的二虎必然要决个孰胜孰败,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即便是胜者也是伤痕累累,要从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尽管我们可以满怀豪情地说,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应英国邀请加入了英瑞战时贸易协定谈判。围绕瑞典海运贸易的战时运行,英瑞美三国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英美的矛盾分歧体现在对世界霸主地位的争夺上,但反法西斯目标的一致性,使他们协调了利益、化解了分歧。英美与瑞典的分歧主要体现在瑞典对德贸易的商品种类和具体数额上,英美想通过限制瑞典对德贸易来实现抑制德国经济及作战能力的目的,而瑞典是想通过与交战国进行非暴力的有限合作以确保本国经济能够正常运转。围绕商品准运及配额、商船安全航行、释放挪威商船及德国过境运输等问题,双方展开了漫长的谈判交锋,其间因战争形势和战场胜负的演变而呈现跌宕起伏特征。虽然英美与瑞典在诸多问题的细节上矛盾重重,但为了反法西斯战争大局,英美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让步,推动瑞典弥合分歧,走向协调。  相似文献   

9.
《香港宣言》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贸组织“多哈回合”的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于2005年12月13日至18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经过六天的艰苦谈判和各成员方的共同努力,最终彼此妥协达成《香港宣言》。《香港宣言》的形成标志着多哈回合已取得积极进展,在农业、非农和发展等议题上的进展令人祝贺,特别是2013年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可算是一个突破性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对坎昆会议受挫的心里阴影,重拾对WTO体制的信心。但最终结果毕竟是有限的,由于利益的根本对立,发达国家作出实质性的让步是艰难的。因而,“多哈回合”要正式生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是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第一次武装侵犯。在这起事件中,清政府对日外交方略经历了抗议交涉、备战求和、外交谈判三个阶段,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清政府寄希望于通过谈判途径解决冲突的妥协态度。清政府的妥协让步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侵台事件拉开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及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背影》的创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经历和个性品质等几个方面,可对《背影》作出别样的解读:作者以追悔自责的方式向专制、偏执的父亲作出妥协和让步,以求得心灵的安慰和解脱。由此也可进一步发掘出深藏于《背影》之中的某种特殊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忙于互相厮杀,无暇东顾,日、美两国趁机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双方争夺激烈。日本通过北洋军阀政府中的亲日派段祺瑞,妄图实现其独霸中国的迷梦;美国则支持北洋军阀政府中的亲美势力,与北洋军阀政府订立一系列借款合同。日美关系日益紧张。然而,在1917年11月双方达成的《蓝辛一石井协定》中,美国竟然以承认日本在中国享有“特殊利益”,换取日本遵守“门户开放”政策,对日本作出了事实上承认“二十一条”的重大妥协。  相似文献   

13.
美国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及其立法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聪俐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7):26-30,36
美国的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发展已趋于成熟,是解决劳资双方冲突的重要手段,对于平衡双方地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美国的工资集体谈判主体、内容、诚实义务、谈判结果等方面介绍分析,可以通过借鉴其谈判代表选派的监督机制、增加对企业拒绝协商的罚则及在严格执行工资协商制度下赋予企业一定的工资裁量权等方面完善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立法。  相似文献   

14.
南方游击队是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中国共产党留在南方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确立前后,就南方红军游击队问题国共两党经过数月的谈判与磋商,由分争走向合作,对如何确定南方游击队发展方向、如何解决组建后的新四军的领导权与待遇等问题双方互作让步,终于将分散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新四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各企业和单位所面临的商务谈判越来越多。商务谈判中因为双方都希望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常常面临利益的冲突。本文认为做好充分的谈判准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这些冲突的激化,谈判策略的恰当运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冲突。当冲突出现时,借助谈判策略解决谈判利益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赢在妥协     
李良旭 《课外阅读》2012,(11):54-55
18年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采访参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白岩松问:"你们谈判,就像是和对手吵架吗?"龙永图回答道:"不,谈判是一门双方妥协的艺术,不妥协,就不会赢。"白岩松事后回忆说:"我是在40岁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任何单方面谈判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后,西方各国取得了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大批西方企业开始来华开办工厂,从而成为第一批在华的外国企业,豫北的福公司即为当时的外企之一。虽说这些企业与当地商民由于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发生过一系列矛盾、冲突,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中外企业双方均采取了让步与妥协的立场,最终选择了"共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俄美修复关系是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俄经济困难,有求于美;美则想用“小恩小惠”来换取俄在军控领域的让步以及在欧洲安全和其他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但由于双方的战略目标不同,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今后还会进行下去,两国关系很难从根本上得到好转。巴以和谈取得突破9月5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正式签署了继续执行怀伊协议的备忘录。根据这项备忘录,巴以双方将在明年2月15日前彻底实施怀伊协议的各项条款,并于9月13日开始举行关于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谈判,争取在一年内达成一项永久性和平条约…  相似文献   

19.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一次直接对抗,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次危机之所以最终能够和平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苏领导人秘密达成了所谓"导弹交易",即双方同意撤走各自部署在土耳其和古巴的导弹。长期以来,西方学者过分夸大了美国军事力量对苏联的威慑作用,认为美国决定性的军事优势促使苏联做出让步。美苏达成的秘密协议再次表明,危机的解决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浅议商务谈判僵局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商务谈判僵局的含义与种类分析 谈判进入实际的磋商阶段以后,谈判各方往往由于某种原因而相持不下,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们把这种谈判搁浅的情况称为"谈判的僵局".来自国内不同企业,以及其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者,怀着对各自利益的期望或对某一问题的立场和观点,一时难以形成共识,双方又不愿互作让步,就很容易形成僵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