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艺术的共鸣现象,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有争议的问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学术界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有益的讨论。这种讨论对于我们如何理解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如何评价古典文艺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如何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四人帮”一伙制造了一系列混乱,公然否认文艺的共鸣现象。他们认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文艺作品,不可能使当代无产阶级及广大读者产生共鸣,蛮横地给共鸣说戴上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帽子,胡说这是“对人民群众的腐蚀和欺骗”,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进攻的反革命武器”。谁要是提出古典文艺作品的共  相似文献   

2.
论文艺对道德的涵载与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既具有审美和认识功能,又具有教化和激励功能,但文艺的这些功能只能是通过寓于生动形象和具体事件之中的思想、精神与道德形态而加以实现的。因此,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文艺作品,在本质上都应当和必须是道德与文明的集萃,是思想与精神的升华,是美与力的体现。否则,对于文艺来说,便是悖论。因为文艺的思想和道德特征,文艺的文明本质,是文艺自身的法则和规律使然,而决非外加的负累,这就决定了文艺一定要涵蕴和体现文明与道德,一定要担当扬播文明与道德的载体和介体。  相似文献   

3.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突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新中国诞生后,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依然强调文学艺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由于这一时期作家、艺术家、文艺工作者由国家发给工资。文艺团体的经费全由国家负担,所以,文艺作品的生产与传播的矛盾并不明显。如今,我们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文艺作品也逐渐步入市场,人民群众选择观赏文艺作品的自主性增强了,于是,出现了高雅艺术受冷落,而通俗文艺看好市场的现象。显然,如何认识经济转型期文艺的功能问题,很有讨论的必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4.
“文以载道”是通贯中国二千余年文艺历程的难以更移的传统观念,“道”一直是评价文艺作品的最高宗旨,而"道"则通过文艺作品发挥着它的德教功能。  相似文献   

5.
周扬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具有关键的意义。”为发展文艺批评,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政治标签与艺术分析要搞好文艺批评,就应当下苦功夫。认真地对文艺作品进行艺术分析,而不要滥贴政治标签。大家知道,文艺批评是研究文艺作品的一门科学。它的重要任务在于指导读者和观众正确地理解文艺作品,使文艺作品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同时还要帮助文艺作家总结经验,提高创作水平。一部文艺作品问世以后,它究竟是“好”还是“歹”,“好”在哪里,“歹”在何处?真正的文艺批评必须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新创意为表现形式、以新媒介为传播载体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屡屡“出圈”。这种融合古典与现代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审美风潮,人们将这类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称为国风文艺。国风文艺让传统文化实现了青春化表达,点燃了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也成为一种“流量密码”。但一些组织和个人为了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7.
文艺的社会作用,过去一般认为有认识、教育、美感,后来加上娱乐,现在又提出了经济等方面。不过,无论人们指出有多少种社会作用,它们都得以真善美为前提,其娱乐作用也绝不会例外。因为文艺的社会作用是指文艺作品对文艺欣赏者的关系中所具有的意义,它产生于文艺作品满足文艺欣赏者的需要之中。如果文艺作品能够满足文艺欣赏者的多种需要或某种需要,则文艺作品具有社会价值,就能发挥文艺作品的多种社会作用或某种社会作用。而真善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研究资料显示,本文第一次运用作者心境“内容”的概念,对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文艺作品意境与作者心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历史性的揣摩、研究、探讨和论证。文中三个论点以文艺创作“三环论”为基础,结合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艺史料逐步推理而出。弄清作品意境与作者心境之间的联系,对深入进行文艺作品的创作、赏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提出如何评价欧洲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的爱情描写问题。“四人帮”全盘否定欧洲十九世纪具有进步意义的文艺作品,特别是有关爱情描写的作品,被划为“禁区”。打倒“四人帮”,春风又吹绿了祖国的文艺园地,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书又重新出版了。为了方便青年学生阅读这部作品,在这里,主要谈的是《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爱情描写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文艺鉴赏的共性与个性以前的文艺美学,主要重在理论的层面,或对文艺美的现象做形而上的探索:其次重在揭示文艺作品的美学规律与法则等等。然而,这些都尚未真正进入文艺鉴赏本身。我以为,文艺鉴赏美学更多地则是体现实践的原则,重在揭示文艺鉴赏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的问题。文艺鉴赏的方法有共性与个性之别。文艺鉴赏方法的共性是指鉴赏各门类文艺作品所通用的或一般的方法,个性是指我们鉴赏不同形态的文艺作品所采取的类型方法。共性方法是文艺鉴赏的基本方法,而且从总体上来说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比如围绕文艺鉴…  相似文献   

11.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多年以来,“四人帮”反党集团疯狂破坏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他们独霸文坛,挥舞大棒,扼杀一大批革命文艺作品。同时,又利用文艺作为工具,进行篡党夺权活动。鼓吹所谓“写与走资派作斗争的作品”,正是他们篡党夺权反革命阴谋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着重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学艺术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这两个中心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与这两个中心问题密切相关的其他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文艺创作的典型化。文艺主要是通过作品来为群众服务的。通过怎样的途径、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创作出为群众服务的文艺作品,这不仅关系到文艺创作的成败得失,而且也关系到文艺为群众服务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艺欣赏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这过程中,对于那些谙于艺术、欣赏时又能凝之于神,达到出神入化境界的欣赏主体来说,其神经、经络因受文艺作品的“刺激”,必然产生特殊的兴奋或抑制,从而“致病”或者“治病”。  相似文献   

14.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更应该是复杂而又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文艺作品要达到正确地再现社会生活的目的,就得“具有一个因素,缺了这种因素,文学就没有什么价值,这就是真实。”(注一)斯大林指出:“让作家在生活中学习吧!如果他能以高度艺术形式反映生活真实,他就一定会达到社会主义。”(注二)于是,艺术是否有真实性就成了衡量现实主义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真实性还不是文艺作品的全部价值所在,文艺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为繁荣文艺创作,发现和培养文艺新秀,《青少年文学》杂志社从即日起在全国开展“雄鹰杯”文艺作品大奖赛。参赛作品:诗歌、散文、小小说、日记、随笔、学生习作及书法、绘画、摄影、篆刻、剪纸等文艺作品均可。为鼓励文艺爱好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文艺理论界对文艺意识形态性问题进行过十分引人注目的讨论,彼此观点相左,论争”烈、它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文艺的本质特征,如何一“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等基本问题。;。纳起来,意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文艺意识形态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不容置疑和动摇,但在如何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上,又各有差异。另一是认为把文艺与意识形态归于一流,有其“明显的片面性”,或谓存在着“漏洞与理论空隙”,进而主张文艺具有超意识形态性①;或是“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集合体”②等等。文艺的意…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容围绕经济生活、立足人民立场、反映时代要求、引导价值导向等重要方面。文艺创作和道德育化同属上层建筑,基本立场的一致是文艺德育的理论前提,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艺道德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化是文艺德育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8.
评论文艺作品,究竞该用什么观点为好?马克思、恩格斯一贯认为应该用“美学和历史的观点”,而不能用单纯的政治、哲学和道德等观点,否则将会风马牛不相及。 为什么要用美学观点呢?因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艺,从分工上讲是属于“美”的范畴的。这一特殊的领域规定了它特殊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伟大命题,并强调指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  相似文献   

19.
文艺欣赏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这过程中,对于那些谙于艺术,欣赏时又能凝之于神,达到出神入化境界的欣赏主体来说。其神经,经络因受文艺作品的“刺激”,必然产生特殊的兴奋或抑制,从而“致病”或者“治病”。  相似文献   

20.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公认现实美是文学作品反映的重要对象 ,分歧主要产生在丑与文艺的关系方面。早先人们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现实丑能否作为文艺作品的表现对象 ,现在人们则把重点转向了追问文艺作品为什么要表现丑 ,或者说丑在文艺作品中有什么价值。众所周知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文艺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的 ,它的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是审美。这一点必然会深刻地制约和影响文艺作品对现实丑的反映。因此 ,要想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解答 ,就不能置文艺的审美之维于不顾 ,而去孤立地就丑言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