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依据,从直接的方面介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无罪之人、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保护,从间接方面分析到公、检、法三机关的互相制约实质在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改革后庭审方式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直接的介绍、间接的分析指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权保护体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妇女合法权益的界定出发,分析了妇女合法权益的法理基础,阐述了民事诉讼视野内的妇女合法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民事诉讼视野内的妇女合法权益保护的制度构建,旨在为妇女的合法权益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治安处罚相关人是在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关系中,受到治安处罚行为的间接影响、与治安处罚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个人、组织。构建治安处罚相关人的程序性权利保护系统及实现机制,是治安处罚相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4.
《民法原则》规定的财产损失的赔偿原则是全部赔偿原则,即包括了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但是,在这一原则较为笼统,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致使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间接财产损失难以得到司法保障。本文建议修改和完善《民法通则》,增加有关对间接财产损失保护的条款,明确间接财产权的保护范围,规定间接财产损失的统一计算办法,切实与国际通行的法律文化接轨。  相似文献   

5.
间接侵权行为,是侵权行为并未直接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而是为该直接侵权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或者造成了直接侵权行为的扩大或者有教唆的行为,行为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侵权行为从而对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间接侵权行为是直接侵权行为的继续或实现条件.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应当类型化,脱离共同侵权制度,间接侵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间接侵权实行过错和过错推定相结合的双重归责原则,在间接侵权的责任承担上,依照间接侵权与和其相对的直接侵权的关系,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6.
住宅权是一项基于人性尊严而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对住宅权的间接确认为公民获得相应的住宅保障提供了根本法的依据。然而我国宪法并未直接和完整地保障住宅权,只是从自由权的角度予以规范,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从完善宪法的角度,从宪法保护公民住宅权的目的出发,勾连出住宅权的社会权意义,对住宅权在我国获得宪法直接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审查资料的结果之一,它具有终止诉讼的法律效力。对于符合不起诉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及时作出不起诉,这对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节约人力和物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诉,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既兼顾了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又维护了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普遍化发展,大学生勤工助学者的合法权益受侵犯的现象也日益泛滥。保障大学生勤工助学者的合法权益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将从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现状着手,分析其权益受侵犯的原因,探求保护大学生勤工助学者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野生动物致害现象愈演愈烈,人们的合法权益遭到威胁。对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进行合理的救济,直接关系到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但是,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致害救济存在一系列问题,在损害救济的义务主体、范围、标准、程序、资金保障等方面,立法上都没有明确、合理的规定,应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出现的一群特殊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权、发展权和特殊状态下的权利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结合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实状况,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应当在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下,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这个新型社会群体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在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建设及城镇企业的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在政治参与、社会保险、生活居住、业余文化和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合法权益却常常难以得到保障,这些问题的日趋严重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入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于有效维护公民、国家、集体财产不受犯罪侵犯、维护其合法权益,提高司法机关办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并不完备,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保障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合法权益的作用。从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保全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七)》将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加大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通过解读相关法律规定,分析了本罪的立法背景、现实意义及其犯罪构成,并尝试从转化犯、共同犯罪、间接正犯等几个方面对本罪的认定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响应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为工会干部依法维权提供法律政策和经济保障的精神,我省教育工会着力摸索建立工会干部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并从落实工会干部政治待遇、强化工会干部发展权、学习权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混凝式间接空冷、表面式间接空冷和直接空冷的冷却原理和工作特点,同时将这三种冷却方式从运行、性能、投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劳动立法在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方面的缺失,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功能的实现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实践中不利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建立我国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制度需要注意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涵义、构成要件、违约责任的形式以及免责条件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劳动法价值的理论,目前尚属空白。作为劳动法,其价值重在保护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安定,促进人权保障。这里从劳动法价值的概念、劳动法的价值特点、劳动法的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理论界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着颇多争议,立法上也没有一个相当明确的规定,以致在实践中造成对当事人权益保护不力,间接纵容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侵害。为了加强对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在综合归纳理论界部分争议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一些看法,力图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并对我国相关立法现状提出一些较为合理的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的保障和法律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成为社会上的一个巨大群体。也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在就业形势压力下,各高校都会让在校学生进行社会实习,以增加就业机会,但是在实习期间,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问题日益严重。如何保护在校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成为现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首先简单阐述现今我国在校生实习受侵害的社会背景和现状,再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实习期间大学生合法权益保障的对策与建议,增强学生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以期望能从多个方面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其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20.
浅议大学生消费者的权益侵害与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国平 《高教论坛》2003,(1):141-144
高等教育是一种消费,大学生是教育消费者,本文从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经费投入和学生公寓服务质量等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消费者的权益侵害状况,并就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