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树立正确教育观。 家长的教育观包括教子观、亲子观和儿童发展观。 教子观是家长关于教育孩子的观念。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其一,家长应树立慈爱和威严并重的观念,对孩子施以理智的爱。中国特有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中,六个大人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监护式的,他们把所有的宠爱集中地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百般呵护,溺爱有余,而威严不足,结果致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心理脆弱等弱点。所以必然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日本的许多家庭就非常重视对…  相似文献   

2.
现代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存在诸多的误区,家长只有改变教育观念走出误区,才能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城市幼儿家长教子观初探卢承业,祁晓蓉,江秀菊,张秀汝为了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儿童健康成长”的要求,我们就家长对子女的成长期望、教子态度、教子方法,对待孩子的要求和对幼儿园的建议与希望等项设计问卷进...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倍加珍爱。可以说,父母视孩子为自己毕生最宝贵的财富,给予孩子充足的关爱并寄予很高的期望。俗话说:“爱子不教不为爱, 教子不善不为教。”随着教育观念的增强, 现代父母已意识到早期教育在孩子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而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力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是由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国家级教育刊物。多年来,《少年儿童研究》致力于家庭教育,坚持实例法办刊特色和“父母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的办刊宗旨;坚持“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办刊格言。先后推出了: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改变家庭教育的14个新观念等大型课题研究,组织了以本刊主编孙云晓为主的专家授课队伍,在全国54个城市做了400场少年儿童教育报告,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子观念,为家长学校提供鲜活的教材。19…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新教育观念已成为时代对家长的呼唤。因此,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家庭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那么,家长应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呢?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从“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转变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同步进行。家长要特别注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步调一致,配合学校,合力教子,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第二,在教育目标上,要从“单纯治家型”转变到“育子报国型”。家长要从“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被视为家庭中的“小太阳”。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深入实施,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据对泰安市 10所小学五年级 21个班的调查统计,独生子女学生已占 83.1%。为认真贯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探索独生子女的思想现状及教育规律,我们以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我市小学五年级的 410名独生子女学生及教师、家长进行了调查。   (一 )   独生子女不仅具有非独生的共性,而且还具有“独生”的个性。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比较优裕,衣食住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近年电影、电视、广播等事业的不断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潮湃,西方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在祖国大地上四处奔流,与此同时西方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也像一股劲风吹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当家长的不妨放开胆子吸它几口外来风,也许这会对你家庭教子产生有益的作用。首先,西方的教子观念是值得借鉴的。我们国人的习惯思维方式是“扶着走”,而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是让孩子“自己走”。美国的一位儿童早期教育学家说:美国的家庭教育同中国一样重视德育的教育,但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的教育潮流是“向前延伸,向下扎根”。我国教育界也不例外,除了终身教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之外,幼儿早期教育也不再满足于“看管式”模式,而是步步迈向素质教育新领域。但面对种种似是而非,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说法,以及社会上令人眼花缭乱的有关早期教育方案、教具、书籍、玩具,家长们真的无所适从了,茫然的家长会给我们教育孩子带来影响,因此,家长们必须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不能单靠学前机构教育,同时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在深入理解、领会…  相似文献   

10.
中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韩国的家教理念我们了解不多。本文总结了韩国家庭三种教子法,希望我国家长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召开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法,它为家长教育好子女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切磋的机会。但是对传统的家长会(领导讲话,任课老师发言,最后是班主任通报成绩),家长、学生、老师心态各异。家长有极为普遍的“家长会心态”。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虽然有望子成龙之心,但往往缺乏较好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工作繁忙的家长,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了解教子成龙成凤的方法,无疑在他们的眼里教师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盼着开家长会,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家长只有改变教育观念走出误区,才能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隔代教育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对沈阳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这种在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家庭教育有其独特性,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可以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祖辈家长进行再教育、增强年轻父母的责任感、增进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的沟通等几方面入手,提高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推崇“吃苦教育”.反映了一种教育的无奈和无力。生活本来就有苦有甜.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一点.并从中获得教益和锻炼。那么,为什么有些家长们还要送孩子专门去接受“吃苦教育”呢?这涉及独生子女时代的种种教育误区,值得全社会认真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初探赵雪江近几年,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论文资料层出不穷,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具有一些长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教育好独生子女,不仅是每个家庭、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  相似文献   

16.
自从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人民积极响应,特别是大、中城市,基本是每个家庭都只生一胎。独生子女的产生,给每个家庭带来了教育子女的新课题。近年来我校参加了国家教委“学生心理障碍对策及实证的研究”,在研究工作中对三个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做了分别的问卷调查,通过多方面的调查,获得了一些数据和信息。在对策和实证研究中,除了学校方面的教育外,还使我们认识到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状况与不同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有必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独生子女优生优育是国家的重大国策,是件十分重要的国家大事,是关系到今后…  相似文献   

17.
李奕 《学前教育》2008,(5):44-45
亲子班教学活动遵循O~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游戏为主,并力求在活动中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最终促进宝宝得到良好的发展。然而在亲子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大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家长缺乏实际的育儿经验,对宝宝身心发展的特点也不够了解,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早教机构对早期教育的过度夸大,  相似文献   

18.
一、调查目的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历代的传统,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实施家庭教育行为的先导,但由于家庭教育观念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家长所处文化背景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会因此而不同,而不同的家庭教育观直接导致不同的教育实践,进而对家庭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次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新时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目前的现状如何。二、调查方法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并配合访谈,查阅国内有关资料和文献。调查对象为昆明地区14所中…  相似文献   

19.
现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已提前到了儿童时代。孩子周围的环境压力在不断增大,他们的心理脆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无论在幼儿园、中小学还是家庭都亟需用情感教育来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疏导”问题。一、心理脆弱的起因孩子心理脆弱问题的起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从小走在别人为其铺就的阳光大道上,既无体肤上的磨难,也无心理上的坎坷。同时社会上的相互攀比,学校里应试教育的阴影,以及家长因自己生活经历而产生的对孩子过高的期望等等,都对孩子成长形成“潜台词”:必须做最好的。家长…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是人生启蒙教育的第一站,亦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将伴人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受益终生,不当的家庭教育会削弱学校教育的改造力毁人一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子女教育已在家庭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广大家长已逐渐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但面对家庭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特点,家长又陷入“生子容易教子难”的困境,有些家教违背科学规律,好心办坏事,使家庭教育陷入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