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中国主体文化的对应与补充,隐士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自有其独特之处。隐士是士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仕”相对峙而存在,是指那些清高孤介、洁身自爱、知命达理、视富贵如粪土的隐居者,也称为高士、处士、逸士、幽人、逸民、隐者、隐君子等。隐士在当时社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海珉 《寻根》2010,(4):98-100
列名江南三大儒的江苏金山(今属上海)高燮(1879~1958年),曾有《贤媛抚子图》之作,此图的酝酿、描绘及与之相关的种种举措,形象地再现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情,也显现出当时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医疗和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薄葬思想的流变胡双井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很早就已出现了薄葬。传说黄帝葬桥山、尧葬济阴,“丘垅皆小,葬具甚微”,其后的文、武、周公之葬,也都俭朴,“皆无丘陇之处”。后世贤达薄葬的更多,“昔孔子大圣,母墓毁而不修。梁鸿至贤,父亡席卷而葬”(唐...  相似文献   

4.
在黔东南卅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绚丽多彩的苗族妇女服饰中,银饰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据传,银饰是用来避邪秽、驱鬼脏,保平安及光明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银饰由求吉祥,保平安逐渐演变为富贵与美丽的体现。黔东南苗族的银饰品种繁多,女子配戴银饰很普遍,男子也有配戴银饰的。种类繁多的银饰表现了不同地域的独特多彩的精湛工艺,这些银饰又因各地服装的款式不同,其造型、纹样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银饰的种类有银帽、银衣、大银角。银冠、银花、银项圈、银项链、银梳、银雀、银菩萨、银耳环、银耳柱、银耳坠、银手阈、银手圈以及各种银…  相似文献   

5.
黄锦前 《中华文化论坛》2023,(3):172-180+192
陕西甘泉县柳河渠湾金代壁画墓甬道壁人物画的老者,很可能系当时流行的戏曲故事中人物“李孛士”形象的写意画像,而非建墓工匠。志丹县王新庄金代壁画墓中所题唐代白居易的《天可度》、宋代释慧元的《颂古四十五首(其一)》及无名诗主旨相同,表达了“天可度,地可量”而“唯有人心不可防”的绝望和无奈,以及寒来暑往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无名诗系杂采当时民间流传的旧诗而来,或有所本,已亡佚不存。墓主可能是政治上失意仕途不顺或有严重挫折的士人,这几首诗系墓主生前心境的写照。二墓出土的实物与文字资料,充分揭示了相关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生活在金人统治之下汉族士绅仍心念中原胸怀天下的心态,对认识宋金时期西部地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皆有重要意义,对中古时期文献学、文学史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蔚波 《寻根》2012,(4):48-56
汉代画像,主要是两汉时期装饰于砖石之上的特殊艺术作品,也是当时社会最为盛行的一种文化形式、物质精华和精神产品,更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以及区别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点,因此成为那个时代重要的标志性文物。汉画像中的兔造型,多是时人为取其祥瑞而刻画的,构图简练,线条明快,形象生动,底蕴浑厚,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社会的侧影,在考古学和美术史上皆占有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中,老子与韩非皆以"智"为人生之"大敌""大祸(惑)",但他们所指斥的"智",却并不相同:老子所言的"智",多为智谋、智巧,韩非言及的"智",则为智能、智识;老子以"智"为"心棝",旨在"弃智",韩非视"智"为"心蠹",推崇"反智"。但是,后人却每每忽视这些不同,皆以"(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解老、  相似文献   

8.
传统孝道的现代境遇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群忠 《寻根》2006,(4):16-21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的确,孝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孝经》是儒家的十三经之一,按《孝经》的说法,孝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化与文明得以产生的基础。实际上,在传统中国,最重要的道德就是孝与忠,它们比“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还要重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期社会形势错综复杂、风云变幻,是中国历史上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除占据当时社会主流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潮和君主立宪思潮以外,还有多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文化界涌现出来,其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有国粹主义思潮、新文化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等等。这几种主要社会思潮相互纠缠,又相互排斥,促成了当时文化界的思想解放潮流。本文主要介绍20世纪初期的国粹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0.
王永胜 《寻根》2008,(5):64-69
南诏、大理国是我国唐、宋时期在西南边疆建立的政权,当时在其境内佛教相当盛行。尤其是大理国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皆信仰佛教。大理国的22代君王中,就有7位“避位为僧”。  相似文献   

11.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1,(2):103-112
李元阳,白族,字仁甫,号中溪,大理城内人。在明代,李元阳是云南最有影响的人物,曾受到当时诸多大家如罗洪先、王畿、唐顺之、杨升庵等的推服。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李贽曾称他为"倜傥非常人""海内贤豪驱先"。他不仅学识渊博,著述丰富,而且为人刚毅正直,精于吏治,勤政廉洁。  相似文献   

12.
敦煌古代儿童游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芝  胡朝阳 《寻根》2007,(3):62-71
游戏作为一项娱乐活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而其中儿童游戏更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的世界是个游戏的世界,孩子们在游戏中寻求乐趣,发泄自己剩余的精力,同时在不知不觉的玩耍活动中与他人交流,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在敦煌壁画中,描绘有许多古代儿童活动的场面;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也有许多关于当时儿童游戏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一个文化大国,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任贤纳谏,励精图治,且又酷爱书法,推崇二王。书法界更是人才辈出,灿若星斗,初唐书法家中就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及薛稷最负盛名,史称“初唐四家”。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湖南长沙县...  相似文献   

14.
玄高僧团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第一个明显以行禅为特色的僧团,因此,玄高一系禅法的师承、特点是把握北禅的整体特色的一个关键,对中国佛教史特别是禅学史的编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关于玄高禅法的师承和特点,学界历来依据《高僧传》将其判定为浮驮跋陀/佛陀跋陀罗(觉贤)所传的宾一系的小乘禅法。然而僧传有关玄高师承的记述却颇为暖昧,而且存在著重大的疑团,即“玄高师从觉贤学禅”一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地点上都与其它确凿无疑的史料相羝长期牾。因此玄高是否曾跟从觉贤禅便成了禅学史上的一椿疑案。前贤时俊对此案的解释均有不尽…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人生观并不消极张建贤庄子是中国古代几位屈指可数的哲学大师之一,他的思想对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影响既深且广。但长期以来,只要提起庄子的人生观,一般人就总认为它消极颓废,没有什么积极成分可言。庄子的人生观并不消极。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这是人生...  相似文献   

16.
理解中世纪     
唐逸 《东方文化》2002,(3):29-34
关于中世纪,世人多有诸种误解。此种偏见可能始于艺复兴时期的人主义。人的价值重新发现,难免着眼于批判信仰时代诸多压抑人的自主性的所谓神权社会。如此形成的一种历史观,直至今日仍有相当影响。18世纪的吉朋(Edward Gibbon),19世纪的弗莱泽(Sir James George Frazer),皆为此种历史观的代表人物,其作以及同类作,塑造了一个时代的偏见,仿佛整个中世纪皆是“黑暗时代”,没有光明一面可言。假使果真如此,则近代的诸多社会体制及风习,大凡不出于古希腊、罗马,便不知其所从出。  相似文献   

17.
张珂 《寻根》2011,(3):15-17
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学士院,设立翰林学士,专掌起草诏书文诰之职。关于翰林学士的发展演变过程,学术界已多有研究成果,兹不赘述。本文重点分析这一文人群体在当时社会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8.
大型文艺刊物《现代》创刊于1932年“—·二八”淤沪战役后的上海。主编施蜇存有感于“五四”以来,许多刊物皆为同人杂志,就将其定位于“非同人杂志”,先后出版6卷34期。在最初的几卷中,《现代》对于外国文学的关注主要是英、法两国。因为英国当时有萧伯纳、高尔斯华绥这些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城后山上,自古有个极佳的去处,叫"满贤林".当登临"一窍通灵"的大石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题刻"买闲林"三个大字,旁有题跋,注释此地古称"蟒歇岭".于是,让你不禁畅想,当时,这里一定林更茂,草更丰,水更好,动植物种类更多,环境生态非常优美和良好!  相似文献   

20.
殷选青 《寻根》2003,(1):138-141
多少年了,诗人和小说家为我们编织的梦里苏州,真是一片歌舞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莫非是水乡的富庶和水所特有的空灵柔腻正好迎合了甚至造就了吴文化中这种温柔闲适的情调么?吴王金戈也敌不过如花越女,古吴霸气终于被弥漫于苏州小巷里的文人情、脂粉气、翰墨缘所取代。这些年来,随着那些被砸碎过的古典园林、寺观佛塔、明清古镇、名人胜迹的悄悄修复,这被讽为“烟囱不如宝塔多,楼房不如宝塔高”的“白发苏州”,仿佛一夜之间,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已在同类地区中遥遥领先了。在新世纪第一个初冬,当我看到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