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山祖庙折射了古代佛山宗教、建筑、艺术、武术、经济等的全貌,保护好祖庙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作为佛山祖庙修缮的配套工程,“数字祖庙”网站项目也已开通.该项日采用目前世界上最高清晰度、最大动态范围的球面全景数字图像技术,可以精确地记录、保留文物修缮中的原始数据,同时可准确采集并完整保留图形、图案、色彩等数据,这在古建筑的保护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档案保护也可借鉴、运用这种数字化的高科技保护技术,构建整合平台,走“大保护”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乔佳 《北京档案》2006,(2):26-27
古建筑形成时期较早,故其原始的设计施工图纸现在多已无从查找.本文所说的古建筑档案主要包括有文物建筑实测图纸、现状细部照片、历史考证资料和现状调查报告.古建筑档案在保护和修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概括起来,即古建筑档案对古建筑保护、修复具有查考凭据作用,古建筑档案对现代建筑工程学科具有借鉴参考作用,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着近五千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古代建筑作为这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透过历经沧桑而留存至今的古建筑这种物质实体,还是从古人留给我们的大量古建筑档案中,我们都能通过这些找到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历史资料,发现不同的文化价值.因此,关注并探索古代建筑档案的文化价值对挖掘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透过历经沧桑而留存至今的古建筑这种物质实体,还是从古人留给我们的大量古建筑档案中,都能找到隐含在背后的历史信息,发现其不同时代的文化价值.因此,古建筑档案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济南某古建筑墙壁上发现了民国时期形成的多处铅笔字迹,这些民国时期的铅笔字迹记录成为研究古建筑民国时期历史变迁的重要文字记录,也成为研究记录内容中的人物与机构的重要确切凭证.伴随着古建筑壁画的保护修复,这些铅笔字迹作为重要的民国档案得以保留,并且与壁画—起实施了保护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6.
麻新纯 《北京档案》2005,(11):12-15
中国现存的历史档案有3000余万卷之巨,由档案转化而来的古籍则数不胜数.如此多的文献典籍历尽沧桑而流传至今,主观上与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档案的收藏和保护有关,客观上与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档案保护技术不无关系.我国古代的档案保护技术从总体上说比较发达,内容也很丰富.从档案库房的建筑到有害生物的防治,从档案管理制度的发展到装订和修复技术的逐渐完善……,无不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方法的总结,探究其所蕴含和可能蕴含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文字记载史,有着上千年的纸质档案保护经验.现存的历史档案就有三千余万卷.如此多的文献典籍历尽沧桑而流传至今,我们在将之归功于现代档案保护技术的同时,不能忘记那些与人类文明本身一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档案保护技术.我国档案的保护技术,产生于殷商,成熟于隋唐.千百年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抵御虫害对纸质档案的侵袭,延长档案的寿命,做过种种的努力,采取了形式多样的保护措施,内容也颇为丰富.从档案库房的建筑,到文书制成材料的选择;从有害生物的防治,到档案的修复等各个方面,无不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国历史上的档案保护技术与方法是很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在此,作者略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纸质档案虫害防治方面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古建筑档案对古建筑保护的原始记录性、依据凭证、参考决策、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价值;探讨如何做好古建筑档案工作,真正发挥出古建筑档案在古建筑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静 《北京档案》2023,(4):61-62
<正>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第一个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学术机构,由北洋政府官员,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古建筑学家朱启钤创立。学社广纳贤才,整理了大量有关建筑的古代书籍,通过实地调查测绘等方法,基本理清了中国古代建筑自辽至清千余年来的演变历史,同时,学社广泛参与各种文物建筑的修缮和复建工程,是中国建筑史学与历史建筑保护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建筑学术界的一座圣殿。北京市档案馆藏的中国营造学社的相关档案,可对学社的历史细节提供些许印证。  相似文献   

10.
季良 《湖北档案》2001,(6):36-38
在中国建筑史上,能被称为"大师"的,恐怕没有几位.但梁思成先生却是当之无愧,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而且,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以及共和国标志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11.
一座城市各个时期的建筑,像-部史书,-卷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惟有完整地保留了那些标志当时文化和科技水准,或者具有特殊人文意义的古建筑,才会使一个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也才会使一个城市永远焕发着悠久的魅力和光彩.城建档案保存了各个时期的规划、建筑设计图,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和知识积累程度,提供人们去研究探寻城市建设技术进步的足迹.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城建档案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档案保护技术从总体上说比较发达,内容也很丰富。从档案库房的建筑,到有害生物的防治;从档案管理制度的发展,到装订和修复技术的逐渐完善……无不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方法的总结,探究其所蕴含和可能蕴含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不是建筑学家,但他认识到,中国古代建筑中包含着许多历史和文化信息.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因此,他为保护北京古建筑付出了很多心血。  相似文献   

14.
陈勇  王瀚 《北京档案》2020,(4):14-18
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反映人类迈出的每一个步伐,成为认识过去和展望未来不可缺少的依据。档案通过自身的记载,向后人揭示历史的真相,而档案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古代档案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质。文章考察研究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的产生与演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与利用档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档案的载体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演化.龟甲兽骨、青铜石器、竹木简册、缣帛纸张在我国古代均曾作为某一时代的主要档案载体而存在过.中国古代不仅重视档案的收集,而且也十分注重对档案的保护,在档案载体的保护方而积累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文章拟从藏书阁的建筑环境、建筑材料、建筑样式、建筑装饰等方面来探析古代藏书建筑的档案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琛 《兰台世界》2013,(25):158-159
本文主要从梁思成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建筑领域的发展等方面着手,简要介绍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这一学科的贡献以及他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研究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新纯 《北京档案》2005,(11):12-15
中国现存的历史档案有3000余万卷之巨,由档案转化而来的古籍则数不胜数。如此多的献典籍历尽沧桑而流传至今,主观上与我国历代统冶都十分重视对档案的收藏和保护有关,客观上与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档案保护技术不无关系。我国古代的档案保护技术从总体上说比较发达,内容也很丰富。从档案库房的建筑到有害生物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一座城市各个时期的建筑,像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惟有完整地保留了那些标志当时文化和科技水准,或者具有特殊人文意义的古建筑,才会使一个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也才会使一个城市永远焕发着悠久的魅力和光彩.前人留下的建筑档案集中了人类的智慧,为后人开拓思路提供了大量的创新"词汇".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村落历史建筑档案是少数民族历史建筑及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在探讨少数民族村落历史建筑档案及其保护意义的基础上,以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历史建筑档案保护为典型案例,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村落历史建筑档案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从档案保护主体责任、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历史建筑档案合理利用等视角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