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手机电视逐渐成为"新宠",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尽管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很好,但目前来看,手机电视在传播内容方面存在克隆传统媒体内容、节目内容缺乏创意、传播内容未能与主力受众群的需求相吻合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手机电视传播要不断进行创新,尽可能突出互动性和体验性,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孙武军 《声屏世界》2014,(12):41-42
<正>一在电视领域中,电视文学节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节目类型,似乎有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概念涵盖着它,又有"电视散文""电视艺术片""文艺专题"等诸多化身,还有"电视文学"和"文学电视(LTV)"这两个形态困扰着它。电视的定义是清晰的,文学的定义也是清晰的,然而电视与文学相交叉相融合,竟造成了"电视文学节目"复杂的混沌性。自电视诞生之日起,古  相似文献   

3.
刘霞 《今传媒》2012,(12):106-107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电视形式的迅速发展,电视正从单一的传输渠道、收视时间、收看方式等方面解放出来。电视节目通过多种渠道和端口到达你我眼中,并以其越来越先进的性能和质量,以及覆盖等层面,征服和改变着受众接受方式。从"你播我看"到"我点我看",从纯节目形态到全节目形态,从单纯依赖广告到多元化盈利模式,新电视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日益增多,观众将更加分散,新电视市场将呈现出日益细分的趋势。近期互联网电视的变革、数字电视市场的起伏、手机电视在不温不火中期待突破、标准的难产使得移动电视面临的困局,这些现状都表明新电视的发展会有低谷,却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4.
张睿麟  张春梅 《青年记者》2007,(22):100-101
电视摄像是电视创作的前期工作,它是根据采访的需求,将摄像机所选取的画面"记录"在磁带上,这些画面素材是一切电视节目的"原材料",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艺术的主要载体,在  相似文献   

5.
电视现场报道是社会人群求新求真和认识多元化的产物。现今的电视现场报道可以概扩为三种形式:主体式报道、客体式报道和主客体交融式报道。在此基础上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发展和创新应该是新闻故事化和故事情节化,创造性地运用蒙太奇手段,并尽可能做到一个时空展现一个事件。  相似文献   

6.
"品牌"一词在电视界中早已不陌生,自2005年至今已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界的"关键词"。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竞争逐步从内容、形式上的竞争上升到品牌的竞争,中国媒体进入品牌时代。品牌在电视媒体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笔者将从品牌学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体品牌与电视品牌活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螺旋式上升关系。  相似文献   

7.
TV2.0时代的电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视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新兴互联网媒体给号称"第一传媒"的电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电视将由传统时代加快步入更具活力的TV2.0时代.在这充满机遇和变数的"转基因"过程中,电视必须对现行竞争态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清晰的务实判断和战略的前瞻创意,树立"大电视"、"新电视"观念,把握新兴传媒的精神特质及电视本身的巨大潜能,在不断的融合创新中,努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网络化存在,推动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由合竞走向合盛.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声乐表演与电视的关系日趋密切,绝大部分的声乐比赛都会通过电视把比赛全程展现给观众.本论文课题通过对声乐表演在电视中特殊性(音画配合、放大功能、“镜头感”、声音“化妆”等)及其处理方法的研究,帮助歌者或者学生在参加电视节目或电视歌唱比赛过程中,了解电视声乐表演的特殊性及处理方法,尽可能使歌者在电视声乐比赛中达到较好的播出效果,使其演唱技巧、艺术表现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和展示.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美国电视与中国电视同样面临着危机,但是因为中美电视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其危机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美国电视很长时间以来是中国电视模仿学习的对象,从时间上看我们和美国电视的差距至少在三十年。就内容生产层面来说,美国电视处于"中年"危机,中国电视处于"青春期"危机;就产业化程度来看,美国电视形成了高度成熟的市场运作规则,中国电视的产业化发展才刚刚起步。文章提炼出中美电视的十大差异,通过比较中美电视文化方面的差异,为中国电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城 《新闻大学》2007,(3):110-113
在英文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母——LIVE,在汉语中却很难找到相匹配的词语。LIVE的中文直译为"直播"。但在我国,"直播"两字已泛化为一种节目形态,只要是"同步播出"的电视或广播节目,都叫"直播"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等。其实,在国外电视媒体领域,所谓的LIVE,是一种特指的新闻报道手段,严格意义上说必须同步展现正在发生的"新闻现场",因此笔者认为翻译成"现场直播"应该更恰当。LIVE(现场直播)在最大程度上打破了人类传播原有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是传播中物理效率最高、精确性最高的一种传播方式。但是,对于现场直播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长久以来在国内相关领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改革的成果,直播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进程、衡量电视新闻改革取得多大成绩的标尺之一,应"尽可能"使用这一手段。也有人认为,新闻媒体有"喉舌"作用,大量的"现场直播"会增加报道的风险,不利于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应"限制使用"。本文试从国内外媒体的案例出发,分析现场直播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媒体的竞争,受众的需求,以及电视自身体制的变化等,都使得电视传播的局面,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变化,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拿出精品力作,才能拥有尽可能多的受众。  相似文献   

12.
王智 《今传媒》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毫无疑问,"工匠精神"成为浮躁的当下一个时代标杆。而电视传媒生态变革日新月异,"工匠精神"成为电视媒体人当下亟须的坚守。在影视文化传播的洪流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传播价值、如何坚持正确的传播导向,电视专题片塑造了一条精准的文化路线。  相似文献   

14.
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之间是相互共生的关系,电视技术是电视艺术的物质基础,丰富了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电视艺术的艺术表现力;电视艺术是电视技术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载体"。正确处理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对于促进电视媒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电视媒体的经营理念已从“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转变。在“经营媒体”中,各类电视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间,开展“活动营销”受到越来越多的电视台的青睐,对经营电视媒体具有经济力——以最少的资源完成电视媒体的经营工作,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取尽可能高的效率,得到最高利润回报。  相似文献   

16.
谷良 《新闻天地》2002,(11):42-42
谁拥有速度,谁就拥有明天的电视! "在时间链条上的飞奔者",这就是对电视人的最新定义。昨天,我们还在被CNN、港台新闻的密集、速度、容量叹为观止,今天,举目省会电视媒体,其职业化特征正日趋凸显,新闻正在还原其更加本色的个性和特征,卫视、经视的新闻信息量日趋丰富,从"争时"到"抢分"到"夺秒",谁能将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新闻弄到手,谁就抢占收视的峰值!与此同时,人们还在目睹新闻画面的左侧,快速飞滚的宇幕还在不断挑逗我们的眼球,信息正随着时间的飞逝不断刷新……。这不能不使我们想起惠普公司强悍的女执行官菲奥里纳的感慨:"当今经济,更快比更慢好,更早比更晚好,浪费  相似文献   

17.
何志武  吴瑶 《新闻界》2014,(3):24-29
现有的关于电视公共论坛的研究将电视公共论坛的搭建描述为一个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治,政府公开政务信息,为两者牵线搭桥,达成政治协商的良好平台。而依据媒介批判理论,电视媒体理性思维的缺失和混乱、隐形的门槛以及"象征性暴力"让其并不具备"公共论坛"所必需的三大特性:理性、开放性、平等性。电视媒体公共论坛的构建只能沦为"乌托邦"式的虚幻愿景。  相似文献   

18.
房方 《传媒观察》2013,(2):58-59
电视节目的策划在我国电视事业刚刚起步之时就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电视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及网络新媒体行业的高歌猛进,各类外来节目在网络大放异彩,电视市场趋向饱和,电视台所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更为显著。策划是电视节目生产和运作取得成功的奠基石,好的策划通常是打破常规,出奇制胜,但是也绝非天马行空,要在一定的原则下科学地进行,这样才会尽可能地避免风险,获得最大成功。在当前的形势下,电视节目策划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中国电视生态失衡的诸多症候,试图在追问中思考中国电视的未来发展走向.这些问题包括:如何改变当代中国人"被迫"看电视的状况;如何看待电视传播中的"大众文化"、"收视率"问题;如何从对于"儿童"、"女性"、"娱乐"诸种观念的误解中解脱出来;如何找到电视人合适的角色定位;如何在对身体与灵魂、历史与未来的观照中拓展电视媒体的文化视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城市认识到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有着积极作用。专家学者正从各自学科角度为城市形象建言献策。本文通过剖析城市电视媒体与生俱来的属性及其在城市形象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为城市电视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科学合理运用理清思路,以期尽可能放大城市形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