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解读“法国电影新浪潮”旗手特吕弗的影片《华氏451》,这是一部典型的反乌托邦的作品,展现出了特吕弗用反讽荒诞的手法传达的深刻思考: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是处在一种无法觉察的意识形态控制下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重构,意识形态与伦理道德等其他非正式制度之间耦合形成文化软实力。推动市场化制度重构是当前理论与实践提出的迫切问题,这需要意识形态内化成为市场利益主体的伦理道德要求,需要意识形态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良性互动,需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与伦理道德耦合中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张亚娟 《科教文汇》2012,(28):9-9,26
本文从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出发。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通过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完善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关注民生建设,关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等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交流、生活带来了便捷,给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给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加强舆论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建立一个能够守护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和网络平台,规范和完善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掌握话语权,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李爱红  余君琳 《科教文汇》2008,(30):183-184
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阐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最突出的成果。同时,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政治、法律、道德、文艺、哲学和社会科学等社会意识形式上都有新的思想。理论的创新使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本质、作用领域、实践功能上都具有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之意识形态蕴含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科学观是理性科学观,科学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拒斥,形成相对于其他文化形态的认识论优势地位。而这种祛除了意识形态的科学观受到来自学界的各种质疑,并说明:科学无论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历史发展过程、社会设置、社会力量,还是科学家的心灵归属,都具有意识形态蕴含性。如何合理对待二者的关系,文章认为:①理性为科学之本,科学知识层面、发展模式层面、社会运行层面及科学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渗入是有限的;②科学并非是超然的理性之思,其主体的、文化的、历史的、竞争的特征,成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相交的基础;③人类社会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科学无法超越其"工具"宿命,意识形态式的关怀必不可少;④科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识形态形式、整个人类社会的福祉之间构成一个整体的辩证场域。  相似文献   

7.
廖晓 《内江科技》2008,29(6):47
民生新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双重特性的新电视新闻,通过梳理市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百姓/平民意识形态等并存的多重复合的新意识形态,民生新闻也因为其勃兴发展的复杂历史背景和社会动因以及纠结了太多时代特征而有着巨大的学术观照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受到各种思潮的强劲挑战,其根源既有社会急剧变革的客观因素,如社会转型、所有制结构转变、阶级阶层分化等,也与我们非理性对待马克思主义有关.拓宽马克思主义阶级支撑、经济基础;构筑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新模式是当前意识形态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李玉峰  丁忠毅 《科教文汇》2007,(9Z):142-142
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受到各种思潮的强劲挑战,其根源既有社会急剧变革的客观因素,如社会转型、所有制结构转变、阶级阶层分化等,也与我们非理性对待马克恩主义有关。拓宽马克思主义阶级支撑、经济基础:构筑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新模式是当前意识形态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受到各种思潮的强劲挑战,其根源既有社会急剧变革的客观因素,如社会转型、所有制结构转变、阶级阶层分化等,也与我们非理性对待马克思主义有关。拓宽马克思主义阶级支撑、经济基础;构筑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新模式是当前意识形态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柳萍萍 《科教文汇》2020,(15):6-7,28
高校长期以来是敌我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和较量的焦点,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高校应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等方面着手,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大学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对成人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神圣使命。本文在界定意识形态教育含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广播电视大学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广播电视大学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并从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实践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加强成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旨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廖晓 《内江科技》2008,29(6):47-48
民生新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技重特性的新电视新闻,通过梳理市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百姓/平民意识形态等并存的多重复合的新意识形态,民生新闻也因为其勃兴发展的复杂历史背号和社会动因以及纠结了太多时代特征而有着巨大的学术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胡芬芬 《内江科技》2010,31(3):200-200
从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概念溯源和哈贝马斯指出科技的社会功能——虚幻的隐形意识形态两方面分析,哈贝马斯的科技意识形态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战略机遇期,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多元激荡的“多期叠加”,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巨大挑战。破解困境、迎接挑战,必须全面坚持党性原则、以人为本和合力教育原则,不断强化政治意识,确保党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权;不断强化阵地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导权;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扭转“重专业轻德育”传统观念,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思想堡垒。  相似文献   

16.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尤其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多元思潮汹涌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全面调动民族创新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加强我国意识形态文化阵地,着力构建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增强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安全的根本方式,是保障政治安全的有效途径,是我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7.
裴锦花 《中国科技纵横》2010,(19):257-257,99
对电影的理解和评价如果仅仅停留在其故事情节的表层上或把目光更多地投射在强烈的视觉刺激上,就会忽略影片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一面,本文试图以文本分析为核心,探讨灾难影片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卓尔 《科教文汇》2009,(6):258-258
从话语的内涵出发,阐述话语如何进行自我的意识形态的构建以及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构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信息的交流日益频繁,新闻报道是人们接触和了解国内外大事件的最具时效性的一种途径.由于新闻报道蕴含着本国意识形态,因此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还需要省译,编译的翻译策略,尽量避免中西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合法性支撑的同时,还为大众构筑着精神家园。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建设的接班人和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就有必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高度认同。然而,由于我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阶段,各种复杂状况势必会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阻碍和消极作用。基于此,在分析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价值的基础上,对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困境、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把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工程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