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与电视的区别,通常用"梦"与"窗"来形容.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电影与电视的区别,即技术层面、艺术层面和接受层面.技术层面从制作技术、传播技术和呈现技术三个方面来论述;艺术层面从艺术综合、艺术选材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论述;接受层面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和接受心理三个方面来论述.最后指出正是由于电影与电视之间存在的区别,电影才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2.
姚虹 《初中生辅导》2009,(16):31-31
在汉语里"看"只有一个,但英语里的"看"是要变换的。1.看电视是watch.如:We often watch TV on weekend.我们经常在周末看电视。2.看电影是see.  相似文献   

3.
电视电影:再论两个"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长期以“胶片标准”将电视电影划入电影的做法一方面回避了对电视电影形态的必要区分,另一方面也忽视了电视电影与电影因媒介不同而在艺术特性和接受方式上表现出的明显差异。电视电影应是综合了电影艺术的一种电视艺术类型,在培养电视电影的过程中,受“电影衍生品标准”影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姚天一 《文教资料》2013,(35):148-151
这是一次跨界的研究尝试,电影和电视虽然同属于影视的范畴,“他们都是时空综合艺术,两者都是把时间艺术的表现特性和空间艺术的造型艺术融为一体.”[1]但它们在传播方式,传播手段等方面又各有侧重,互相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在这两种传播形式下的纪录片,通过对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在他的电影纪录片中运用的类型电影手法进行分析,寻找其对在电视这种传播载体中的新闻纪录片的借鉴和警示.  相似文献   

5.
正牛津大学教授约翰·凯里,在他的《读书至乐》一书中这样说过:"读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书籍这种媒介与电影电视媒介相比,具有不完美的缺陷。电影与电视所传递的图像几乎是完美的,看起来和它要表现的东西没有什么两样。印刷文字则不然,它们只是纸上的黑色标记,必须经过熟练读者的破译才能具有相应的意义。"我赞同他的说法。电影和电视时代乃至网络  相似文献   

6.
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主持人跟一位四岁男孩的一段对话: 主持人问孩子:"你喜欢看电视呢还是电影?" "电视!" "为什么呢?" "因为电影没有广告节目." 接着男孩又做了解释:"看电视广告来了就可以尿尿!看电影就不行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闸释电影电视评论的定义和学说,指出电影电视评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发展电影电视评论、增强电影电视评沱的权威影响、营造“集体意识”文化生态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张蕾磊 《大学生》2012,(19):10-11
7月,夏花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一年前她主演了电影《盛糖乐队》,凭着在电影中的精彩表现,夏花在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电视电影女演员奖,在第12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上,夏花与蒋梦婕同获影后称号。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在写作时常常不得不屈从于出版商和读者的压力修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后人将他的小说改编为电影、电视时依然受到市场的制约.本文以《德伯维尔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为例,从时间和资金、“现代性”以及性和暴力三方面讨论市场对改编的影响,认为小说与电影、电视都是个人艺术追求与市场政治斗争与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问: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过、故事里读到过的机器人,比如"终结者"啊,"X战警"啊,什么家庭机器保姆啊,平时都看不到.机器人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文化因素"的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为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卫星、互联网、电子读物等大众传播媒体.而"暴力文化"因素,则是指广播、电视、电影、录像、报刊、书籍、卫星、互联网、电子读物等媒体中隐含、散布、弥漫、渲染的打斗、凶杀、爆炸等暴力内容.重视和预防非健康文化因素,尤其是暴力文化因素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电影与电视都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特征的传播媒介。生活中,我们时常把电影和电视联系在一起,人们越来越习惯在家中欣赏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甚至还"打开电视看电影",二者结合得如此紧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二者既在语言符号、声画组合等方面的确有着许多相同的特性,但也在文化形态、传播方式等文化现象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从传播学视阈出发,探寻二者文化现象的差异性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3.
我家2008年买的电脑.那年之前,老妈对电脑一窍不通,每天只知和老爸抢电视遥控器.自从家里有了电脑之后,老妈很快就对那个小小的"方脑壳"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开始"喜新厌旧"了.在我的"英明"指导下,老妈操作电脑的能力突飞猛进,半年时间不到就学会了打字、聊QQ、听音乐、看电影、种菜——虽然那时的我也就懂得这么多.不过现在,老妈除了打字比我慢,其他的都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当然,很不幸,我玩电脑的时间也因此大为缩水.  相似文献   

14.
刘天灵 《文教资料》2012,(27):165-167
电视电影是一种融合电影、电视艺术的特点发展起来的一门新艺术形式,并在中国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绩。电视电影的飞速发展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有深刻的自身原因。本文在结合实例的同时,对电视电影兼容性的本体形态特征,电视化、电影化的叙事表达,电视电影独特的审美感受这些艺术特征做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戏曲与电视结缘,正如其与电影的结合一样,是渐趋疏离的;同时,戏曲与电视的结缘,站在戏曲的角度,更多了几分悲凉的意味.电视一直在选择戏曲.各类形式的戏曲电视节目,终究不是戏曲本身,它们对于戏曲的传承发展起到的都是外因作用.退一步讲,即令戏曲与电视结合真的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逻辑上讲,也肯定是对戏曲的异化了.从剧场戏曲的角度探讨其与电视结缘的命运,当"文学、音乐、戏曲、曲艺在各种栏目和节目中成为点缀的元素"时,当我们还想保留纯艺术的戏曲时,应该更多考虑的是电视对于戏曲的功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雅明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摄影,电影,电视这些新兴科技艺术手段刚刚萌芽阶段就提出了自己对这些艺术形式的看法和一些担忧,并且提出了艺术品具有其"本真性",在文中首次提出了一个名词"光韵"值得后人思索,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一定也具有其特有的"光韵"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电影经过十七年的探索,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现实,在创作风格、叙事结构、表现手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09年,电视电影<十八个手印>和肖风执导的"现代乡村"三部曲反映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变迁,描绘了社会变迁冲击下的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灵变化以及农村和农民为改革开放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张丹彤 《物理教师》2011,(10):50-51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其画面或图像都是通过摄影机或摄像机的镜头获得的,因此在电影或电视行业中常用"某镜头"来代表相应的拍摄技术,达到相应的艺术效果.如特写镜头、广角镜头、长镜头、慢镜头等.这些镜头的运用弥补  相似文献   

19.
电影与电视都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特征的大众传播媒介。生活中,我们也时常把电影和电视联系在一起,人们越来越习惯在家中欣赏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甚至还"打开电视看电影",二者结合得如此紧密。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二者既在语言符号、声画组合等方面有着许多相同的特性,但也在文化形态、传播方式等文化现象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本文试图从视觉传播视阈出发,探寻二者的文化现象的相同性与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从技术的角度上看,纪录片现今有两种形式:纪录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纪录片发展到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是纪录片最好的载体,一方面为纪录片提供传播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电视的大众文化特性,也迫使具有精英文化特质的纪录片在大众文化和市场化的双重挤压下逐渐走向边缘,我国的.精英"纪录片坚守着精英意识的大旗仍在艰难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