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l2册第10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归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CAI课件、圆柱体模型、切开的圆柱体模型若干。 教学内容:一、设疑激趣,迁移引入电脑显示:小猫推出图(1)长方体小狗推出图(2)正方体配音:同学们,我小猫和小狗又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吗﹖用哪些体积公式可以求出这两种图形的体积﹖生1:图(1)体积=底面积×高,或体积=…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掌握求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转化的方法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样性的,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学以致用,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向学生渗透联系和转化的观点,并养成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具、学具:圆柱的体积教具、多媒体、课件和自制的圆柱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的?[课件显示等分圆及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通过圆的圆心,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4~95页的“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及其推导过程的活动中体会体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感受直柱体体积计算的一般方法。2.使学生在整理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推理与判断等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归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课本第十二册24、25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49页圆锥体积公式推导,50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及练习十二的第3、5题。教学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圆锥体积的公  相似文献   

9.
活动内容:小学数学活动课丛书《我+数学=聪明》(一年级)第118页教学目标:1.通过摆摆搭搭,直观感知立体图形的构成。2.会正确判断组成立体图形的方块数,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具准备:投影片、方块(若干)学生每人二十块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交流、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10册第11页的第14题、第30页的第15题。教学目标:1.灵活地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表面积和体积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2.在探究棱长和体积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合作交流、合理想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略)二、探究新知1.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1)课件出示一组思考题:a.回忆交流“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b.讨论圆柱体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立体图形?c.怎样转化?利用学具设计  相似文献   

13.
李华  洪发林 《辽宁教育》2005,(8):102-10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现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掌握图形转化的思想方法.   ……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5-106页。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的意义以及求立体图形表面积的一般方法,能准确、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初次接触的立体图形,也是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的重要基础知识。 一、把握特点,突出重点 本章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重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教学;(2)计算表面积未给出“公式”,显示了一定的灵活性;(3)突出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直观“形式”推导,由正方体的特征引出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最后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4)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章四十八道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7~109页。教学目标1.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情境图形、发现数学信息、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2.掌握已知直径求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一个直径30厘米的水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生谈话,交流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形状的花坛和草坪。(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并自然引出草坪问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和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和圆锥的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85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对比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培养空间观念。2.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搭建长方体模型,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提高总结概括的能力。3.借助长方体模型清晰、有序地描述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提高数学语言的应用水平。4.运用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2页~123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