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坚持新闻改革是提高军报宣传质量的必由之路。近两年军报把新闻改革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举办征文,发动群众。1998年2月至7月,军报在《读者之友》专版举办了《我为军报新闻改革就一计》征文。读者关心军报改革,投稿踊跃,许多来稿很有见地,对军报的新闻改革起了重要作用。从新闻突破,开办专栏。从1998年5月起,军报在一版开辟《好新闻比赛》专栏,继而在二、三版开辟框新闻专栏,并配有“点评三两句”和“一句话点评”,其他专版副刊也实施改革,在贴近形势、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方面有了明…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精确新闻”在报刊上渐渐流行起来。目前,国内已有几十家报刊在自己的专版或专刊上刊载精确新闻报道,如《中国信息报》的“统计新闻”、《光明日报》的“图表新闻”、《解放日报》的“百分比新闻”等, 许多报刊还专门开设了精确新闻专栏,如《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专栏、《文汇报》的《文汇财经·商业街区》专版之《新闻来自数据数据产生新闻》专栏等。《北京青年报》除了  相似文献   

3.
1992年乌鲁木齐边境地区经贸洽谈会闭幕了。这期间出现了新闻大战、广告大战,还有摄影大战,新闻摄影成了宣传乌洽会盛况的主要手段之一。笔者就这次乌洽会的摄影报道作些粗浅评介。全面出击各显其能我作了些粗略统计,自9月1日至11日,乌鲁木齐地区3家对开报出动摄影记者23名(指见报稿的记者),刊发照片332幅(不含广告和专版),整版专版10版,半版专版2版。其中,《新疆日报》137幅,专版6版;《新疆经济报》116幅,专版2版,半版2版;《新疆军垦报》79幅,专版2版。3家报纸人尽其能,物尽其材,倾巢出动,各显其能。会议报道是摄影报道最难发挥的题材。如何把自治区这样开  相似文献   

4.
1996年初,《河北农民报》的副刊“乡风”版,开辟了“新畦”专栏。1O月9日,还编发了一个“新畦”专版。“新畦”专栏的开辟,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乡风”副刊更加贴近读者,更加适合农民的口味,更加切实地反映农民群众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真实生活,近距离地表现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因而也更加具有农民报的特色。因此,编者强调“新畦”里栽的应该是农民自己的花草,农民  相似文献   

5.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多见,深受读者的欢迎。众多的日报或晚报、大报和小报都经常运用这一文体。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目,《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苏州报》三版也开辟了“社会故事”栏目,《人民日报》一版上开辟的“凡人新事”专栏,其中也有相当多稿件是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许多报纸也逐渐把报道的重点转到经济方面来,陆续开辟了诸如“经济”、“市场经济”、“经济生活”、“经济新闻”等以经济内容为主的专刊、专版、专栏。 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江西铜业报也于1993年5月份在第二版开设了“市场经济版”。一年多来,编辑人员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  相似文献   

7.
当今我国纸质媒体已争相进入“读图”时代:增大图片使用篇幅,增加图片使用数量,更多的报纸则纷纷开辟或增加新闻摄影专版。一时间,新闻摄影专版成了诸多纸质媒体高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大旗,加强新闻图片报道的重要手段。作为浙江省惟一的省级晚报,钱江晚报在头版用大、用足新闻图片的同时,每周拥有5个列入前八版主要新闻版块的《每日新闻·瞬间》彩色摄影专版。一张每天32版的晚报,拥有这么多彩色摄影专版,在全国报业同行中间可能也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越发成为市民的“集聚地”.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社区新闻近年来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在全国众多纸媒中,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推出了“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作为湖北省市州报会长单位的襄阳日报社也不例外.2004年,襄阳日报社旗下《襄阳晚报》(原《襄樊晚报》)开始推出社区新闻专版,2008年,《襄阳日报》改版后,在社会民生版面,也推出了有关社区的新闻报道专栏.其中“社区故事”、“社区人物”、“党报热线进社区”等栏目在广大读者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衡量一张报纸是否一流,是否精品,是从多种角度考察的:有多少有价值的新闻、有多少亮眼的版面、有没有“留住客”的专栏等等。《家报》“男人女人”版块中的“夫妻面对面”专版虽经多次改版,却因其一直保持“故事有看头”、“实招可操作”的个性优势,而成为《家报》诸多“靓版”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当代读者多元化、高容量获取信息的需求,近年来,各报的专刊、专版发展势头很猛。专刊、专版与综合性新闻版相比,具有出版时间、版位相对固定,内容在某一个单方面相对集中、并可独立成章等特点。以《济南日报》近期开辟的专刊为例,有“周未专刊”“文化周刊”“生活周刊”“电脑特刊”“经济周刊”“服务导刊”等,分别为每周一期,每期各自出四个大版,自成体系,给人以报中报之感。这些刊(版)做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如何,关键取决于  相似文献   

11.
最近,从江苏经济报社传来消息,省档案局在《江苏经济报》上开办的“江苏档案”专版,在2010年度中国经济新闻大赛中,喜获“读者喜欢的好专栏”一等奖。此前,“江苏档案”曾于2007、2008年两次获中国经济新闻“好专栏”奖。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办好《世界经济》版贺海亭为了适应开放改革的需要,传播新知识,提供海外信息,我国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办了《世界经济》版,也有的叫《国际经济》版。不仅中央报纸辟有这类专版或专栏,而且省市报纸也开辟了这类专版或专栏,有的是每天一个版,有的是周二或周三版。如...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短短几天之内,江苏省如皋市便频频爆出许多令人称奇、匪夷所思的奇事怪事:如《头回上电视,乐极乃生悲》、《锯棵老树出鲜血》等,其中有些新闻在《扬子晚报》、《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及《如皋市报》连续刊登出来。 作为编辑、记者,我们自然喜爱甚至偏爱这类稿件。《如皋市报》周末的第3版还特意开辟了“社会万花筒”专版,约请读者将发生在身边的事,写成文字,盖上公章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在一版或专版上开辟了一些时评性杂文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南日报的《纵横谈》等等,这些专栏发表的文章,均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为据议论说理,所以叫时评性杂文。时评性杂文具有新闻、文学和说理三位一体的特征。一、新闻特征报纸时评性杂文专栏里的文章虽不属新文体裁,但它具有明显现实性和时效性的新闻特征。一是它据新闻事实议论说理,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动向。鲁迅说,杂文是反映“时代的眉目”,就是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便捷敏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前,无论是党报,还是晚报等社会报纸都开设了不少专版专栏,其中,生活类专版专栏占有较大比重。工人报也不例外。如上海劳动报的《休闲周刊》、浙江工人日报的《百姓》、广西工人报的《职工广场》以及江苏工人报的《生活》等。这些专版在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专栏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栏天地虽小,却能折射出编辑的办报思想。有人甚至将之称为“报纸的明珠”和“项链上的宝石”。专栏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如经济专栏、文化专栏、老人专栏、大学生专栏等等,不同的专栏有不同的特点,但也有其共同性。笔者在此谨对其中的服务性进行简单论述。 一、新闻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专栏的“新闻性”是相对而言的,应根据专版的需要,编发一些具有一定时效性或时令性的报道。如空调是夏季读者关心的话题,为此,今年6月25日,《大河报》的家用电器版精心编发了“空调”系列文章,将其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逐一反馈给读者。文章一经刊出,即受到读者好评,反映此组稿件发得及时。 二、知识性。多开辟知识性专栏,不仅能够普及知识,同时也很有情趣。《大河报》就开辟了许多知识性专栏,像《购物参谋》,专门介绍购物知识,《旅游手册》专门介绍旅游知识等。 三、信息量。市场经济浪潮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三昧》2008,(7):32-33
个人研讨会企业报可以多搞一些,《华北石油报》创造联系实际的业务研究好形式,《本钢日报》改大报·迎奥运·庆党代会召开举行登山比赛,《华夏能源报》在编通往来版上开辟“我与华夏能源报”的专版,《蒙东能源报》创刊25周年致读者.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报业界,关注民生,迅速连接新闻信息的“热线报道”成了很多媒体夺取竞争高地的重要手段。几乎各家报纸都开设了“热线新闻”报道或“报料新闻”专栏、专版,以此架起一座与读者联系的重要桥梁。几年前,《汕头特区晚报》也开辟了“读者来电”专栏。这一改革措施,一下子拉近了报社与读者的距离。有力地推动了办报人与广大读者的互动,使报道在社会的影响更迅速、更广泛。  相似文献   

19.
报纸专栏评论的现状 2002年,《人民日报》曾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两大典型群众型评论专栏“人民论坛”和“今日谈”,发表专栏评论共197篇,其中“人民论坛”114篇,“今日谈”83篇。这仅是评论部编发的刊载在要闻版上的专栏评论文章,在经济版、社会版、法制版、军事版、国际版、体育版、文艺版等众多版面上还有不少的专业评论。  相似文献   

20.
从近期全国各地大小报纸的改革走势看,其特点之一是“当日新闻”、“昨日新闻”开始更多地见诸版面。这既是报纸新闻时效观转变的一种反映,也是受众对新闻时效性要求提高的直接体现。如《大众日报》在一版辟有“昨日新闻”专栏、三版开设了“京城传真”专栏,《深圳特区报》四版开设了“最后消息”专栏,刊发当日国际新闻。有些报纸不仅开设了此类时效性强的专栏,还开展了征文比赛。如《福建日报》一版就设有“昨日快讯”月赛,引导记者、通讯员树立新的时效观。这些专栏的开设,较之过去报纸上常见的“新闻集锦”“新闻简讯”类,对读者显然有更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