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闻宣传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信息,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就像产品归宿于商品一样合乎逻辑。新闻宣传的效果建立在读者愿意看、读得懂、能接受的基础之上。故作斯文,词语生僻,必是和寡之曲。只有用“通俗”搭桥,才能使党中央的声音和各地纷繁的信息飞入百姓家,贴近万人心,拥有最广泛的读者。提倡通俗,并不意味着随意简化,俚语成篇,文理不通,更不能等同于低级庸俗。通俗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内容——深入浅出党中央每项新的政策出台,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可能一个早晨就统一起来。有的人开始会不理解,甚至于抵触或非议。这就给报纸提供了显能用武的时机。1990年新春伊始,党中史号召各级干部深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精神产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中间,出现了“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当成商品的现象。报纸,这个具有强烈阶级性的舆论工具,居然也有人主张要商品化,说什么“报纸是一种商品,是读者花几分钱买来的商品。因此,报纸要满足读者的需要,要对得起读者的几分钱。”这种说法对吗? 我们不否认,报纸的流通和其他商品有某些共同点,人们要花钱买。此外,就“对不上号”了。从价值上看,报纸同商品  相似文献   

3.
我看名专栏     
名专栏于报纸,犹如名牌产品于企业,可谓是“立身之本”。一个名专栏的诞生,包含着报人的心血,包含着读者的认可。名专栏对于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水平所发挥的示范和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那末,造就更多的名专栏,并藉此进一步推动新闻宣传质量的提高,无疑是我们每一个报纸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 ——地位。名专栏在一张报纸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徐光春同志曾通俗地概括为“领航”两  相似文献   

4.
初敏 《青年记者》2017,(11):94-95
美国出版的《报业管理艺术》一书中重点强调“一种新型管理观念”.他们首先着重提出报刊经营管理意识的一个盲区:“在每天出版报纸的企业,管理者却很容易忘记存在着两种产品,忘记这两种产品都是报纸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并着意强调:“对报业领导来说,管理上的着眼点就是把报纸的经营当作在生产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每个产品都用不同素材制造,每个产品又投入不同的市场.第一种产品是印刷出的报纸所包容的‘信息’,即把每日的新闻和广告集中起来卖给读者.第二种产品是‘读者’,即用报纸上的信息吸引和获得读者,再卖给广告客户.”通俗讲就是,既卖刊,又卖“人”.以编刊为读者服务的方式再次为广告商服务,前后以两种产品连卖两次,就是期刊经营的最大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报纸商品性的论争 1956年,当时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王中教授提出了报纸是商品的见解,使新闻界大为震动。他指出:“报纸要根据读者需要来办,这是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离开读者的需要,只把报纸当作党的宣传武器,不把它当成读者要花五分钱购买的一种商品,报纸必然不会受读者欢迎的。”又说:“我认为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是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这些新闻学的基本原理,道理很明白,今天看来理由也很充足,所以那时许多学生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很拥护他的见解。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涉世颇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闻干部则持怀疑、反对态度。因为一提到”商品”,人们马上联想到做生意、追求利润。王中教授提出的报纸是商品的见解,原是从西方新闻学中引进的,以“商品”这一概念来表述报纸的属性,就当时的经济体制而言,使用得并不贴切。在五十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只有产品分配没有商品交  相似文献   

6.
提倡报纸与读者互动,做好报纸与读者的互动,可以说是已经深入许多办报人心中的理念。这是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是报纸确立读者主体地位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是报纸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新闻宣传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报纸与读者互动,就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一种很常用、很管用的方式。要用“…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在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时,承认了报纸的商品属性,就应当承认新闻的商品属性,新闻就可以像商品一样地买卖。“有偿新闻”由此而生。可以说,“新闻具有商品属性”是“有偿新闻”的理论根据。不廓清这一理论上的迷雾,就走进了认识上的误区。报纸是一种集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于一身的特殊商品。我认为,说报纸的商品属性,是指它作为物质  相似文献   

8.
报纸是一种商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般商品的价格,是按照成本原则确定的,生产者总是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只有这样才有钱赚;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有的报纸的出售价十分低廉,甚至低到不足抵偿报纸的成本。即使这样,报纸不仅不会亏本,而且获得长足的发展,其“秘密”就在于“报纸双重出售方式”的魔力。 一、什么是报纸的“双重出售方式”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双重出售方式”是报纸商品性的最重要的特性。 1、报纸的新闻信息(包括文娱副刊)版面向读者的销售。新闻版面是不允许按商品形式买卖的,但从新闻信息转入读者手中的过程来说,它是以买卖形式出现的。读者花钱买报纸,因为报纸上面有自己“求知”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读者是新闻信息版面的出售对象,也是新闻信息传达和告知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当今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而“图文并重”也成为当今报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图片的运用越来越被重视,图片报道在报纸新闻报道中已真正担当起主角。图片新闻是报纸这一特殊商品中重要的包装元素和商品要素,被称为报纸的“眼睛”。要让报纸的“眼睛”亮起来,新闻图片要“善于说话”,要能通过图片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新闻素养和过硬的摄影本领,在“抓拍”上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10.
王杰  刘明 《新闻前哨》2004,(8):45-45
与读者互动办报,可以说是许多办报人心中的理念。“努力让报纸与读者互动起来”,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张研农概括提出的这一要求,体现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落实“三贴近”的统一,是报纸新闻宣传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重要一环──找准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点范以锦“报纸改革”,这是年年讲的老话题。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把报纸办得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是当前党委机关报面临的紧迫任务。机关报要讲权威性、指导性,不能单纯为了迎合读者...  相似文献   

12.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销售模式和一般商品不一样。一般商品进入流通阶段,成本分摊在价格上,一次性从顾客手中取回。而报纸是二次销售的产品,第一次即发行,直接向读者销售内容并获取读者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是卖广告,将在发行中赚到的“注意力”作为商品,卖给广告客户。报纸的两次销售模式,使报纸的成本回收分散到广告和发行两块。  相似文献   

13.
推销商品,不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不行;提供新闻,不研究读者心理不行。没有读者,报纸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为读者服务的新闻工作者,究竟如何面对读者?满足需求而不“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张报纸,读者欢迎程度的大小与他的需求在这张报纸中得到满足的大小成正比。满足读者需求,是  相似文献   

14.
报纸应多给读者提供信息。我们社会主义报纸的商品广告,也应是为读者提供商品信息的一条途径。综观各地报纸的商品广告,常常是“生意经”味道太浓,读者对此感到厌恶。做广告当然是为了推销商品,但如果不讲宣传的艺术和效益,就会事与愿违,若念起.资本主义的生意经来,还会造成精神污染。上海文汇报自7月13日起,在第四版辟了个新栏目《商品广告》,占小半版地位。其“开场白”说:“本报新辟这个专栏,作为改革商  相似文献   

15.
读者对报纸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是完全相信,半信半疑,还是持否定态度,甚至从相反的意义进行理解,这是检验报纸宣传效果如何的最重要的标志。如何提高读者对报纸的信任感,这是报纸负责人需要时时考虑的课题。历经“十年动乱”,受过新闻舆论愚弄和戏谑的人们,心理上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对新闻宣传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也就是我们常常还可以听见的:“报纸上说的,造舆论嘛。”读不读你的报  相似文献   

16.
报纸设计在整个设计体系中显得很边缘,边缘到大学的系科中没有关于“他”的“专业”,有的只是《报纸编辑学》中一带而过的简单操作描述,理念上已不符合当代的设计要求了.然而,报纸设计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却变得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包装”这一“文化产品”能够提升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抬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有了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就会创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见报纸设计在报纸生产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谈报纸设计,多数同志会展示一大堆设计过的版面,根据版面谈设计风格,以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等,而本文不是谈技术应用的,旨在评述视觉是如何影响报纸设计风格和影响读者阅读的,这对于大多美术编辑来说,谈谈设计观念比单纯的“炫技”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时”与“事”上巧做文章李俊昌,游秀琴要增强报纸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就要改进新闻宣传方法,讲究新闻宣传艺术,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为本报的读者着想,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一张报纸是这样,一块版也是这样。作为从业多年的时事编辑和读者,我们...  相似文献   

18.
郭西京 《新闻知识》2001,(Z1):18-19
市场对报纸的影响越来越大 几年前,多数报纸编辑觉得编辑部很“神圣”,如果有广告或发行部门告诉编辑部如何编报纸,那肯定是个笑话。但现在,其它部门为编辑部提意见已很常见。一个原因是因为广告与发行人员与读者有更广泛的接触,常常能听到读者对报纸的称赞与不满;另一个原因,“报纸是商品”的观念在编辑部已经深入人心。 报纸是特殊商品,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工业产品。 既然是产品,报纸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产品在市场上的流行程度,即读者的喜爱与否。读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报纸生死攸关。 当报纸的编辑们把新闻、照片及稿件安…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报纸,应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走到如今,其本应具备的服务功能已愈来愈明显,愈来愈为读者接受,社会认可。在我们的体制归属于市场经济之后,一切事物都有了商品的属性,报纸也不能游离于“商品”之外。谁为市场服务的好,谁就有市场;谁能够发掘自己的服务功能,谁就有发行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武器说”到“服务说”的变革,由凌驾于读者之上的身价下降到“热心微笑”式的服务于百姓生活,报纸的确经  相似文献   

20.
在欢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民族盛事的大喜日子里,全国各地的集报活动再度升温,数以万计的集报者纷纷致电致函中国青年报社,要求收藏7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作为历史性纪念,一批幸运者得到了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徐庆祝签名的这期报纸.这一现象表明,报纸新闻宣传的收藏价值越来越受到读者关注.所谓报纸新闻宣传的收藏价值,即报纸具有能够收集保存,使其继续存在的功能.不言而喻,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新闻信息的收集和储存,以丰富自己的信息库.因此,报纸的收藏价值就成为新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践证明,哪家报纸的收藏价值越高,哪家报纸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同时,增强收藏价值也是报纸扬长避短,增强新闻媒体竟争力的需要.广播最大的优势是时效快捷,电视最大的优点是声图并茂,杂志最大的长处是内容丰富,而报纸最大的特点是便于收藏,反复阅读,长期使用.报纸欲在新闻媒体的竞争中取胜,必须扬其保藏价值之长.增强新闻宣传的收藏价值,已成为报纸提高宣传水平的重要课题之一.报纸新闻宣传的收藏价值的大与小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认为,主要取决于报纸新闻作品的“五性”,即重要性、权威性、实用性、史料性和独特性.重要性.报纸记录的是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越是重大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