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生命复杂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们对生命的研究过程中.生命从来都被认为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上个世纪的大多数生物学家而言.生命是一台复杂的“机器”,根据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装配而成的。但是.在这些研究者看来.不论“生命机器”有多么复杂.只要把构成“机器”内部的每一个“零件”——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弄清楚,就能认识生命的奥秘。显然.这是一种。还原论”的生命观——生命和非生命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活动同样遵循着基本的物理和化学规律.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手段来进行研究。因此.上个世纪的生命科学是一门  相似文献   

2.
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对幸福有不一样的感受.他说:“懂得受苦的人,比幸福的人要强得多。”大作家说出这句话.是想证明.有很多人不懂该怎么正确地痛苦.以及怎么正确地幸福。龙应台说:“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这话等于没说。于是。她继续补充说:“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寻常的人依旧。”这话靠谱,但也只有受过苦并懂得受苦的人.才可能明白。  相似文献   

3.
大乔:“80后”旅游达人,蚂蜂窝、豆瓣网络红人。20岁时一场大病让她大彻大悟,更懂得珍惜生命和享受生活,康复不久后爱上了旅游,  相似文献   

4.
王梓宁 《科教文汇》2011,(20):58-59
史铁生.一个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的人.苦难命运的突然降临使他原本光鲜亮丽的人生霎时显得苍白无力.“原本能使他活下去、走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目的曲子”。然而他用手中的笔完成了自我的生命延续.有限与无限、完满与不完满等一系列生命课题的上下求索和不懈追问在他笔下一一书写.那张苍白的人生白纸上又重新焕发出了色彩.勾勒出了一幅“史铁生式”走向过程的生命美学的历电面兼  相似文献   

5.
厉勇 《知识窗》2011,(6):7-7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虚荣.只不过有些人把虚荣强烈地表现了出来.而另一些人则能掩藏好自己的虚荣心.还是在我不甚懂得什么是虚荣的高中时代.一位女老师有些不齿地评价我:“一个男孩子。虚荣心这么强!”我满脸诧异。虚荣?我虚荣吗?我只不过为了学习成绩排名.让老师把批错的几分加回去。难道,这就是虚荣?  相似文献   

6.
"我喜欢你,想和你做最亲密的朋友。愿意和我相伴一生吗-"生命问爱情。"你-你有生活丰富吗-你有生活多姿多彩吗-你有生活博大精深吗-"爱情满不在乎地回答。自从生命认识了爱情,就被她的甜蜜、浪漫气质所吸引;而爱情对生命却总是很漠然,认为他过于平淡和单纯,不懂得风花雪月、不懂得怜香  相似文献   

7.
据了解.新三从四德是由一位香港女议员提出的.是立足于全球背景下的女性处世法则。“新三从”是指“从世界、从爱,从己”:所谓“从世界”。就是要具备竞争意识.跟上国际潮流和时代步伐:“从爱”。是指用爱去化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冲突.收获融洽的人际关系;而“从己”。就是要求新女性们具有主见.懂得聆听来自内心的声音。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薛小玲 《知识窗》2010,(1):60-60
闲暇的时候在想.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虚伪起来的呢? 一个人不谙世事的时候应该是不懂得虚伪的。比如一个小小的孩童.若是他手里拿着一个好吃的东西.你在边上逗他说也想吃点儿.他第一反应大多是马上全部塞到嘴里或是“嗖”地把手背到背后.藏在一个自以为别人看不到的安全地方,这时候他的反应是本能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鸡生蛋,蛋孵出小鸡。植物的种子萌发才能长出小苗,而开花结果后又孕育出下一轮生命。虽然个体总在不停地衰老、消亡,但生命本身好像一个永不熄灭的火种,不可以额外地无端产生,只能通过个体使生命本身传承。但是又是什么产生了生命呢?又是谁决定了个体无常而生命恒永的宿命?我们不愿意听到造物主造出了人和万物生灵的神话,也不愿意相信地球生命来源于外太空的偷懒般的敷衍回答。我们更愿意相信生命是从没有生命特征的化学物质“碰撞”而来,但是这个艰难的“碰撞”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翻开一部记录生命的日记,去寻找那最初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张志芳 《科学中国人》2014,(8S):202-202
一、走近作者解读文本--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 文章是作者想要传达意蕴的载体。“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从作者的视角把握文本的内在意义,可以匡助教师确定情感基调,清晰教学思路,突出品读重点。如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文,作者杏林子用“飞蛾求生”、“瓜苗破壳”和“倾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就文本而言,文章说的是几个小故事,但透过文本语言,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中的生命教育意义。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杏林子曾说过:“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常常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绚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五彩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她也曾说过:“除了爱,我一无所有。”爱,贯串了她的一生。虽然自己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她格外珍惜。我们可以从作者“爱”的视角,去解读文本,领会生命的内涵,揭示文本蕴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风与叶     
叶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半空中.一片金黄的落叶正在飞旋凋零.演绎她最后的圆舞曲。落叶绝望地想!“我的生命真的要结束了吗?夏末的回忆为什么总是那么短暂?”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2011,(11):33-33
力克.胡哲拥有明亮的眼睛、灿烂的笑容、阳光挺拔的身躯.他是一个颇受欢迎的阳光青年。“足迹”遍布五大洲25个国家、举办过1500多场演讲、在全球拥有6亿“粉丝”的他,如今又写了一本名为《人生不设限》的书,高调向全世界宣讲“我那好得不像话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万安峰 《知识窗》2013,(15):45-45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也是著名的政治外交家.当时.晏子担任齐景公的相国.位高权重.薪酬自然也很可观。但晏子做人很低调,家里的房子不但小得可怜.而且紧挨着大街.十分喧闹。晏子对这种“蜗居”生活毫不在意.可齐景公看不下去.还专门找晏子谈过话:“相国啊。您的居住条件应该改善改善了.要知道您的房子也代表了齐国的形象.要是别国人知道齐国的相国住这么差的房子.还不笑摔大牙.到时候一定指责寡人不懂得尊重人才。所以.您一定要换套大房子才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养得好;……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好吗?”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生儿育女,只是青年人生理成熟的标志;能够教养子女,才  相似文献   

15.
卓然 《知识窗》2010,(9):50-51
近日.自称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及梦想家的斯蒂芬·霍金给热衷探索外星生命的科学家大泼冷水。还把外星人造访地球.形象地比喻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土著”的地球人将处境不妙。这位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科学家执著地相信.地球之外几乎可以肯定存在外星人,但人类不要努力去寻找他们.以免沦为当年美洲印第安人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6.
阳欣赏自己     
生命之舟不可无欣赏之帆.最重要的,莫过于欣赏自己。敝人不才,但自己认为可圈可点之处有三。 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乎,每天阅读报纸成了我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李葳 《今日科苑》2008,(6):F0004
《胡杨》在准噶尔盆地边缘的中蒙边境伊尔哈巴克.有一片人迹罕至的胡杨自然保护区当年驻防的官兵在此立下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文字:“胡杨.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胡杨就是这样傲立于大漠戈壁几千年.默默地遥望蓝天和曾经滋养而今干涸的大地.那枯死的树干和枝杈.以千奇百怪的形态和苍凉的凄美向我们述说着生命的另一种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8.
李葳 《金秋科苑》2008,(6):F0004-F0004
《胡杨》在准噶尔盆地边缘的中蒙边境伊尔哈巴克.有一片人迹罕至的胡杨自然保护区当年驻防的官兵在此立下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文字:“胡杨.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胡杨就是这样傲立于大漠戈壁几千年.默默地遥望蓝天和曾经滋养而今干涸的大地.那枯死的树干和枝杈.以千奇百怪的形态和苍凉的凄美向我们述说着生命的另一种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2007,(12):56-56
这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被称为“生命吸管”,由丹麦一家公司研制成功,“生命吸管”内置丝网、活性炭和含碘树脂,可以将水中的杂物、细菌和病毒等过滤掉,能够预防饮用水引发的伤寒、痢疾等疾病。  相似文献   

20.
秦湄毳 《知识窗》2013,(11):8-8
1 一个采玉人.说他们的规矩:“在深山里,采到了玉,有时可以及时带出去.有时带不完.有时带不动——那就存放在深山里。” 他讲到“存放”在深山里,大家就乐了:“能存多久呢?”还有人用怀疑的目光打量采玉人。“想存多久,就存多久.一天两天.十天半个月,一年半载的也行。”采玉人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