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姚艳红 《新疆教育》2013,(6):143-144
审美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主内容。新课改后的美术课教学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争美能力。那么,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2.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鉴赏增强创作意识,提升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培育和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与掌握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力求创作素材的多样化、创作道具的多样化、创作思路的多样化.教师运用主题式多样化、场景式多样化、故事式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创作教学,可充分挖...  相似文献   

3.
李天旭 《教育探索》2005,(10):51-52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因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是学生审美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张炎 《职业技术教育》2007,(20):41-41,64
要提高学生的素描基本技能,培养其创造意识,提高美术综合能力。就要对工美专业素描教学进行改革。改革的措施:理性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全新的尝试,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创新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5.
王晓燕 《考试周刊》2013,(69):183-183
美术欣赏课对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审美特征和认知习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活力。美术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活动突破教材,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创造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创造性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个性特长和审美能力,促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课充分“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真正审美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现在的中学美术教学重传统轻现代,重再现轻表现,重结果轻过程,对学生审美意识的现代指向没有能够予以充分认识和重视,美术教学内容一般也都是以传统理论为主,忽视现代美术理…  相似文献   

8.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基本知识,初步的认识能力和欣赏能力。中学美术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实施美育,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形象思  相似文献   

9.
郑芳 《教育与职业》2006,(27):155-156
文章提出美术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能力。美术教学必须采用直观性教学、主体性教学、启发性教学和愉悦性教学等形式。同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变换形式,并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审美观、感知能力,教学形式和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新课改的当下,各阶段教学都提倡多样化教学形式,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需采取有效方法优化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对小学美术教学形式多样化进行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