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亚丽 《教育与职业》2021,995(19):104-107
文章分析了百万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精准思政的特点,认为目前的高职思政教育存在定位、体系、导向与实施四方面的不精准,指出实现精准思政应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铸魂育人为核心,守正创新为主线、与时俱进为原则,精准识别为前提、精准制定为主旨,精准滴灌为硬核、精准评估为旨归的逻辑.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以下精准思政的实践路径:强化意识,营造工作新生态;创新转型新范式,拓建新平台;筑牢基石,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倪亚丽 《教育与职业》2021,995(19):104-107
文章分析了百万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精准思政的特点,认为目前的高职思政教育存在定位、体系、导向与实施四方面的不精准,指出实现精准思政应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铸魂育人为核心,守正创新为主线、与时俱进为原则,精准识别为前提、精准制定为主旨,精准滴灌为硬核、精准评估为旨归的逻辑.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以下精准思政的实践路径:强化意识,营造工作新生态;创新转型新范式,拓建新平台;筑牢基石,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董烨 《江苏高教》2023,(9):110-113
进入新时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是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对象新特征的必然要求,文章借助大数据学生画像技术探索高校精准思政实现路径,形成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基于基础数据资源整合进行需求分析和标签设计,构建学生画像模型,以问题检测为切入口精准识别学生需求,精准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对育人效果进行动态反馈。及时评估调节,帮助思政工作者把握育人时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和实时预警。基于学生画像开展精准思政工作时,需要加强高校数据资源建设,提高思政教育大数据集成程度,同时还需加强学生画像技术伦理监管,遵守大数据道德观念。基于学生画像技术构建的高校精准思政工作可以实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对思政工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效性降低,因此精准思政创新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运用精准思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找准大数据背景下实施精准思政过程中的痛难点,摸清运用大数据实施精准思政的价值所在,认真探索精准思政实践进路,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精准思维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精准思政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供需错配”“供求失衡”等问题的积极回应,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应然之法.大数据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力量,能够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从理念到行动全过程,实现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教育内容、精准开展管理服务、精准评价教育成效.当前,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仍然面临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限制、信息茧房与技术异化挑战、精准化评价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应当从搭建精准思政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加强精准思政过程管理、构建精准思政评价体系三方面探索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精准思政是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的应然追求,旨在实现精准育人。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数字化生存的普遍现实以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风险等多重因素,使得精准思政既具有技术上的可能性、实践中的可行性,也具有现实中的紧迫性。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是在精准思维指引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以“精准识别—精准分析—精准供给—精准评估—精准管理”为运行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要着重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配备、科学试验引领、体制机制完善方面下功夫,着力促进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7.
高校精准化思政教育不仅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适应社会发展、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还是有效解决高校思政教育既有供需错配与矛盾等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本文以精准化作为出发点,分析高校精准化思政教育的现状、重要性及相关对策,以期为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和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精准思维。当前,精准思政存在技术至上论的倾向,对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有待于完善,还受网络信息安全程度的影响。实施精准思政需要把握精准定需、精准滴灌、精准评估等三个环节,需要统筹搭建智慧大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是高校开设覆盖面很广的一门课程,并以其基础性、现代性和中国化的课程特色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思政教学中显示出独特性。为实现思政教育与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学习协同发展,提高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精准思政与智慧思政相结合。首先,对思政目标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目标进行契合度分析,实现精准思政;其次,运用智慧教育助力建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实现智慧思政;最后,从政治文化自觉与道德话语层面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话语表达范式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画像技术助推精准思政是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应然之义。该技术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画像方式以及画像标签的建立模式,为精准思政提供了技术可能。但同时,其画像过程也给精准思政带来身份建构的挑战、“信息茧房”的困境以及技术盲目应用的风险。当前,以大数据画像技术助推精准思政,要通过提升大数据画像的精准度、保持大数据画像的“技术正义”、培育技术应用者的数据素养等举措,推动精准思政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精准思政是精准思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是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成效,深入挖掘分析学生数据,对学生进行精准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育人方式。高校实施精准思政,要对精准思政的育人力量基础和信息技术支撑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持续优化高校精准思政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小学阶段的课程思政要强化学科育人,进行价值导引,让学生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成为永远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拓展课程思政教育形式,优化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多学科融合,课程思政协同化;多主体参与,课程思政专业化;多线路并联,课程思政项目化。  相似文献   

13.
面对"00后"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种困境。基于数字化改革背景下,要科学把握精准思政内涵,充分运用信息智能技术,将精准思维理念落实到思政教育中。在实施精准思政过程中,要从确立精准思政育人理念、精准研判不同学生群体诉求、精准设计思政教育内容、搭建教育数字化平台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精准度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的新领域、新热点。然而,在推进课程思政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方面还存在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术思辨占据主体、关键问题需要厘清、实践施策不够精准、碎片化研究成主流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大中小学可从推进整体的顶层设计、强化实证的实践导向、融合多维的研究视角、定位具体的校情特点和构建完整的育人机制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研究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课教师主体意识淡薄,大学生对专业课的期许主要是专业知识,高校考评体系无法起到引领作用等。隐性思政教育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相当的优势,因此,强化教师作为隐性思政教育的主体性,强化教学环节的价值导向设计,强化专业课教学制度设计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转强的重要战略发展期,应牢牢把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和规律,着力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导学思政"的内涵要义,理解其价值内核,并在此基础上,精准分析"导学思政"的核心要素,科学设计"导学思政"体系及实施方略.只有凝聚多主体协同育人合力,共同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推进研究生教育由大转强,不断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阵地。建设目标是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与统筹规划,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发展定位,坚守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深度融合,打造“跨界思政”;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数字思政”;与职教教育融合,探索“实践思政”,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教育大数据有望让多年来提倡的“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迎来实质性进展,促进了大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落实,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思政复习课通过“课前导学反馈,精准定位”“课中动态记录,精准施策”“课后分层关注,精准辅导”的教学重构,探索基于人工智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落实因材施教、精准教学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而推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主体毫不疑问是教师。思政理论课教师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价值体系的构建、道德行为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从制度、机制、道德人格、政治取向等方面来强化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