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化归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想方法,它要求处理问题时用联系、发展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问题,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化归,将问题转化为另一个或几个易于解决的问题.而对问题中的某一条件或结论换一种表达,变成等价的命题--"变更"法,正是这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数学世界同现实生活一样精彩无限.为了学好数学,我们就从研究数学趣题开始吧!一、数三角形例1小玲家新客厅的地板上有一个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图案.其中每个小三角形的边长都是一样长.请你数一数这个图案中有几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全等三角形"解决许多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全等",同时还需要我们巧妙地去"构造全等三角形".使得隐含的"全等三角形"能够应时地"走"出来,从而为我们更加准确快捷地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是的,学会构造"全等三角形"就是一种创新思维.下面,我们结合若干实例来和大家一起构造"全等三角形"吧.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我们一定会感受到"构造"所具有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魅力.一、构造全等三角形,巧求线段长度.例1如图所示,△ABC中,∠A=60°,点D、E、F分别为各边的中点.M、N为△ABC形外两点,且ME⊥AB,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涉及三角形半角正切的一组公式及几个伴生结论,并用其巧妙地证明了一系列曲垢等式或不等式;给出了几个三角形不等式的等价性论证及两个几何不等式的加强。  相似文献   

5.
转化是数学中最重要而常见的数学方法之一 可以说在数学解题中无处不见转化 因此 ,学会转化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本文对相似三角形问题的转化策略略作几点归纳总结 .1 复杂结论简单化复杂转化为简单 ,这是数学解题的贯用方法 在证相似三角形问题时 ,遇到较复杂的结论时 ,应首先将其等价转化 ,最后化为较简单的结论再思考证法 图 1例 1 如图 1,梯形ABCD中 ,AD∥BC ,AC ⊥BD ,垂足为H ,∠ 1=∠ 2 ,BD =BC .求证 :FH·AC =FC2 +BF·FE .分析 结论太复杂 ,不便直接证明 ,应思考将复杂的等式简单化 ,由∠ 1=…  相似文献   

6.
<正>一位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实际上是一个数学游戏):在如图1所示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三角形?初看起来题目不是很难,但是,当我们想具体数出这个图形所含三角形的个数时,却往往"丢三落四",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如果对图1的结构进行仔细的分析,那么就不难发现,图1实际上是由图2添  相似文献   

7.
<正>有些几何问题看上去很容易解决,但动手做一做却可能走入了"迷宫".这时候,我们不妨尝试添加辅助线,构造一些特殊的三角形,有可能找到"出路".由于三角形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的出现往往能使问题中题设和结论的关系明朗化,从而帮助我们顺利解题.下面介绍几种构造三角形解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建模的实质就是,利用学过的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举例谈谈如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利用相似三角形模型解题现实生活中,平行光照射不同物体形成了不同影长,这些物高与其影长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而"相似三角形"知识将为我们  相似文献   

9.
一、以问题引导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的问题,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进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问题1: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这四个全等三角形能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想出了这样的方法:顺次连接三角形每两边的中点,看上去就得到了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对于线段的和(差)、倍(倍数关系)、分(分数关系)的相关结论或证明都比较熟悉.但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也常常会遇到线段的"倒数"及其相关的和(差)、倍(分)的证明(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线段的"倒数",是指该线段长度的倒数,它是一个数).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能否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以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的"倒数"为长度的线段能否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很容易举出一个反例来,例如,对于两腰很长而底边很短的一个等腰三角形来说,它的三条高显然不能构成三角形.但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却可以十分肯定地讲: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的倒数"一定能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即这个新三角形的三边,就是由原三角形的"三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温州市数学中考压轴题秉承立足四基、素养立意、突出能力的原则,倡导教学走出"题海"、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的理念.问题以四边形为背景,融合平行线、特殊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一次函数和方程等初中数学核心知识,将函数与动点完美结合,蕴含动静关联,三小题四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为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显出过于简单之弊端,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凸显。下面,笔者从数学化、凝聚、互补与整合等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主要策略和实践体会。一、突出数学化——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课堂远离生活。如对于《简单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对于"三角形",教师常常手持三角板,告诉学生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由三个角、三条边组成;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个角、三  相似文献   

13.
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项伟大成就.勾股定理为我们提供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的逆定理为我们提供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依据,也是判定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一个方法.这些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我在教学《勾股定理应用》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在学生生活经验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只有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4.
等边三角形给人以"稳如泰山"的美感,展现了独特的对称性.现在,我们就来做几个关于它的游戏.玩法一——数等边三角形游戏1老师在等边三角形的各边上取3个等分点,再把相应的等分点连结起来(如右图),图中便出现了很多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我们听了一节课——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证明》第三课时。执教教师基于"问题引领,自主建构"教学构想的数学问题设计,引发了我们对数学课堂"真问题"的深入思考。一、审视:数学课堂"真问题"之失(一)教学过程简录本节课,执教教师主要设计了"自学展示"和"探究学习"两个板块。1."自学展示"板块,共设计了两个活动。(1)操作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  相似文献   

16.
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化归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想方法,它要求处理问题时用联系、发展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问题,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化归,将问题转化为另一个或几个易于解决的问题.而对问题中的某一条件或结论换一种表达,变成等价的命题——“变更”法,正是这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体现. 一、设参变更  相似文献   

17.
数学解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一般都要求作等价转化,从而具有完备性.所谓等价转化,就是找出原问题的充要条件代替,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解题往往退而求其次,利用原问题的一个较弱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来求解,进而尝试着确定解题思路,从解题策略上来讲,当然是可行的,但在最后应进行等价性检验,这样才不会导致解题的偏差.初中数学教学较少提到"等价转化",但笔者在一次习题教学时遇到了"等价转化",打了一场"遭遇战",很意外,却很过瘾.  相似文献   

18.
1.一个数学问题 新加坡的数学教学大纲,告诉我们在学校里应该教哪些数学.接着,教育学院就培训我们应当怎样教这些数学.我们通常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教这样的数学?"也就是说,我们常常问"教什么"、"怎么教",但是从来不问"为什么".举个例子,你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有几个?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一般说来,至少三个.  相似文献   

19.
<正>在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全等》一节课本里,我们有这样一个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这个结论是学生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是这句话反过来说对不对?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以下通过一堂数学活动课的简介,让我们从中看到数学活动课的重要作用.一、回顾知识,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那么这句话反过来说对不对呢?即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的两  相似文献   

20.
求多角和的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屡见不鲜.解答它们,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将求多角和的问题逐步转化为求一个或几个n边形的内角和有关的问题.现举例介绍,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