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语境是文本解读的摇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品词析句、导引语脉、建构意义,引导儿童叩问"文本语境",感受"情景语境",体验"文化语境",在语境中领悟、发展、创造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萍 《考试周刊》2014,(3):31-31
<正>"文本细读"这个学术名词虽说在20世纪就有了,但在中国小语界"火"起来,却还是近两年的事。不同的是,"文本细读"在西方是语义学流派在文学批评的语境下对作品的研究,而在中国小语界则更多的是在语文课程论语境下对教材文本的细读。那么,文本细读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捕捉关键点呢?一、注重文本,多疑善思,走进文本新课标提倡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仍然是建立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的,尤其应该建立在对文本主旨的正确解读之上。  相似文献   

3.
语境是一篇文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者创作文章时,运用语言文字创造出特定的语境,表达出特定的交际目的;读者阅读文章时,要在语境的制约和引导下掌握文本的意义。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语境,是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那么,应该如何抓住语境因素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呢?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关注文本解读,然而文本的历史久远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语用学中的语境涉及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它的介入可以弥补文本异时异地的缺陷,促进文本的解读,沟通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读文本联系语境将极大的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文化研究是一种高度语境化活动.它要求从特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民族或政治等语境出发,对文学作品及其中的文化现象做出解读.美国黑人作家独特的生存方式使美国黑人文本呈现出一种和美国文学既相象又不同的"混杂性"特征与"双重声音".针对这种特征,只有运用文化研究的语境化理论,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将黑人文本置于其特定的语境之中进行解读,才能在文本中达到对黑人实际体验的正确理解,并从中透视出黑人文本解释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准确解读文本是提升阅读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出现的浅易解读、错误解读、偏离主旨解读的三大现状,提出教师文本解读时要遵循忠实性、质疑性、创新性三种原则,以作者、学生、教师身份运用四种方法来解读文本:追溯作者际遇,在时代中解读文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语境中解读文本;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在活动中解读文本;提升综合素养,在反思中解读文本。以此提高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切实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文本的解读是有边界的,要避免主观.作家、作品、世界和读者是文本解读的四个维度,也是文本解读的四种制约因素.它们相互联系,也彼此佐证,任何撇开其他而进行的单一维度的解读都有可能使解读陷入主观.理解文本时,首先要关注作品,抓住文章的典型段落品读,避免拎细碎求新解而使解读流于主观;其次要结合文本语境和生活情境,避免先入为主而形成偏见;最后是要遵循作者的创作逻辑,避免孤立理解而附会穿凿.  相似文献   

8.
政策文本是在特定语境中以复杂的方式编码而成的,要对其深度解读,需要以复杂的方式解码,将文本回归至具体语境。课程政策文本的分析,可从社会宏观语境、历史语境、相关政策语境、国际语境、文本生产的直接语境(制定过程)等维度切入。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既需要宏观历史研究,旨在探索课程政策的共同变革动力;也需要个案研究,旨在探索成功的课程政策制定所需的应然语境。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在学生与文本解读之间架设桥梁?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一书中,作者闫学说,文本解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要做"教学解读"。教学解读就是为教学而解读,要求教师在做文本解读时不仅要眼中有文本,更要心中有学生。《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选取了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当指向语文的实践性、情境性与审美性。研究发现,当前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还存在交际目的解读缺位、情境语境分析缺失、评价审美释解不足等问题。语篇学视域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以至于阅读教学的深度变革,应当锚定文本交际性,提升解读能力;审思文本语境,指向深度学习;强化文本评鉴,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政策文本是在特定语境中以复杂的方式编码而成的,要对其深度解读,需要以复杂的方式解码,将文本回归至具体语境。课程政策文本的分析,可从社会宏观语境、历史语境、相关政策语境、国际语境、文本生产的直接语境(制定过程)等维度切入。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既需要宏观历史研究,旨在探索课程政策的共同变革动力;也需要个案研究,旨在探索成功的课程政策制定所需的应然语境。  相似文献   

12.
语境问题在解读文本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语境可以细分为本文、潜在文本和社会现实三个视域,思乎《言不能不慎》一文在这三个层面都有失误,由此联系到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问题,这样的失误也许并不孤立,把语境分析的三个视域作为一种方法加以运用,有助于正确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文本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核心价值取向。语文教师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第一要务就是解读文本的核心价值。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求真",即解读要关照本原性;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求针",即解读要具有针对性;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求深",即解读要追求深刻性。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有效生动的文本解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深阅读体验,而且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中语文文本解读却出现了表面化、碎片化、游离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语境理论,并以八年级语文上册《老王》一文为载体,通过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认知语境这三个层面,形成相对明晰的分析框架,尝试寻找深化文本解读的科学依据和操作途径,力求达到把握文本基本内容、挖掘文本深刻内涵、拓宽文本广阔外延这个三位一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麦珏昉 《中国教师》2013,(20):41-43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前,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即"文本解读"格外重要。本文旨在结合实例,从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一、"文本解读"的相关理论一般而言,"文本解读"大致有三个研究范畴,即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本文只探讨前两者。作者理论,即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就是要追溯作者创作时的本意,并尽可能地将其还原。要根据作者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就要全面、具体地掌握有关作者的资料,并以此作为解读作品的重要依据。文本理论,大致有两  相似文献   

16.
决定文本内容的选择、文本言语的形式以及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的是语境。语境主要包括文体语境、文本语境、社会语境和作者语境。而教学中没有很好地从语境出发感受语言、体验表达和习得语言,导致"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效果不佳。语文教学要站在语境的宏观高度认识语境、潜入语境、习得表达。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关进语境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7.
<正>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对文学批评的文本细读概念的借用和活用。它是指"读者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人手,对文学文本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这是指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其对象是阅读教学,它是从阅读教学出发,为了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伴同行。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具有细读姿态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8.
"桃花山释道"(8-11回)是《老残游记》研究中颇耐人寻味的一节,也是有效解读作品意蕴的关键。笔者认为对此一情节的解读不能太坐实于文本表面情节,或仅在传统文化语境内对其文化理想作考古式发掘,而只有结合文本语境与作者际遇,把这一文本放置于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语境中进行整体性考察,才能见出刘鹗在文化裂变时代所怀有的政治与文化憧憬。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认为文学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引的"火",导的"路",其实就是文学作品的"语言",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营造的"语辞世界"。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文本细微处的深入理解和探究就成为回归"语辞世界"的关键。在此,笔者尝试以文本中数字的深刻内涵作为解读文本的切入点,以发现文本动态的细微点所蕴含的深刻语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本的历史性决定了文本解读需要在历史语境中进行。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活动存在过度多元化解读文本内容、简单介绍作者历史背景和以宽泛的社会历史环境作为文本历史情境等认识误区。文本的历史语境不是单维度的,它是由文本自身的历史事实、创作者的历史认知和读者的历史建构共同构成的,是一个作品、作者、读者“三位一体”的多重存在。唯有综合运用历史意识、历史事实和历史想象,才能还原文本的多维历史语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文化内核,管窥文本中蕴含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