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电影《小丑》讲述了主角亚瑟遭遇家庭虐待、职场欺凌和社会轻视后精神崩溃,从隐忍、卑微的无名受害者转变为“DC宇宙”经典反派角色--小丑的故事。本文从心理防御机制角度,分析亚瑟的自我防御机制及其人格转变后自我毁灭的过程,探求亚瑟人格转变的影响因素和非偶然性,以及身份差异的社会环境下“边缘人”的生存思考。通过亚瑟的人格转变,引发社会对阶级、身份差异的反思,表达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心理探究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占琦 《青年记者》2020,(11):12-13
社交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网络社交时代,沟通从“线下”转至“线上”,人们大部分交流依靠网络进行,以互联网为中介的网络社交成为日常传播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网络社交不同于现实社交,开放多元的网络空间使个体屏蔽真实身份、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等诸多束缚,重塑自我“人设”,重构网络身份.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系统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子系统组成,本我是原始我,超我是道德我,自我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中介.网络社交中超我脱缰,本我外释,自我重构,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形成了虚拟人格.  相似文献   

3.
人格结构层次理论是弗洛伊德以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构建的一种人格动力学模型,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层次理论对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进行分析。本论文重点阐述了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在这三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栾轶玫 《今传媒》2008,(6):45-47
一、低俗的定义与由来 什么叫低俗,汉语词典给出定义是"低级且庸俗,与高雅相对".在对低俗之风研究之前首要的是从元定义出发.区分低俗、通俗与高雅区别.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参见<自我与本我>).本我(id)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它的指向是"快乐原则",一味追求满足.自我(ego)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它的指向是"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的指向是"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相似文献   

5.
顾长芬 《大观周刊》2012,(11):16-16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人的精神层次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利用这种学说来分析我国的古典小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西游记》就是一部用神魔故事来表现人类精神理解的著作,小说申的唐僧师徒四人以及妖魔鬼怪代表着三个层次中的不同方面,猪八戒代表“本我”,沙僧代表“自我”,唐僧则代表“超我”.孙悟空徘徊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而妖魔鬼怪综合了人类精神的多个层次,虽然侧重于“本我”,但不乏“自我”和“超我”的特征,“理想的超我”。“游走的行者”.“人性的妖魔”。本文试从魔性、人性、神性三个层面分析四种典型的人格。指出师徒四人是作者吴承恩精神世界、内心情感投射到现实存在的结果.其作品是作者“心灵游历”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6.
姜瑶 《采.写.编》2017,(2):157-157
本文采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来分析《乘风破浪》这部电影。用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和本我、自我到超我的两个理论来分析导演创作动机以及人物角色自我成长过程。主演通过穿越这种近于做梦的方式,回到了父亲的年轻时代,实现了自己与父亲的和解,也实现了本我到超我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当前农民工大量返乡的背景,从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和谐的需求出发,提出乡村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参考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农民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建议从村民的本我、自我、超我三方面出发为乡村图书馆配备合适的书刊杂志、报纸与音像资料;并提出政府与民间应该合力共建乡村图书馆,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1939年)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察觉。  相似文献   

9.
王慧 《大观周刊》2011,(22):137-137,50
艺术作品是人欲望满足的替代对象。优秀作品,会使读者实现自己的欲望与梦想,与主人公有感阿身受的效果。《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形象,令众人为之神魂颠倒、如痴如醉。文章首先从其家境l、天资等方面阐述了众人倾心于她的原因,从而说明了文学创作中共鸣的重要性。其次,分析黄蓉不同人生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的人格魅力,笔者借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进行论述。从而,进一步缩短了读者与黄蓉间的距离’使读者与她同喜同悲,读者更好地在梦里赏星,令黄蓉这个明星更加璀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起,一本百年旧书在中国又被人翻箱倒柜地拿出来重译或翻印,是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中文名字明恩溥,Arthur Smith,1845--1932)的《中国人的特性》(Chinese Characteristics),笔者已经见到10个译本(不包括不同版本)。这一狂译之势,让我想起了形象学研究所探讨的形象的基本形态中的一种范式:人们在建构他者形象或自我形象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高海波 《新闻前哨》2010,(11):46-49
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其宣传研究过程中提出.宣传通过主导符号产生传播效果;如果在人的自我结构中的本我、自我或超我层次上发生共鸣,就能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对某个群体进行污名化是社会传播中的常见现象;宣传活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公众注意力管理。他的这些宣传技巧理论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视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动机、问题及方法 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逐渐深化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社会转型主体的人,在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改组中,产生了从生存状态、行为模式到价值观念、人格意识诸方面的深刻变化,就中国女性而言,新中国通过法律、法规保障了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然而传统的男性中心意识仍然从价值体系、社会道德、生活方式多方面规范和建构着女性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也在相当程度上束缚着女性的发展。社会转型使中国女性和男性一样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同时也为电视媒介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展示上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多维的向度,其变化,既体现在中国女性自身角色意识、生存状态、自我设计等方面,又体现在社会价值观念对女性性别角色建  相似文献   

13.
郭晓静 《大观周刊》2012,(44):108-109
在看到《黑天鹅》这部影片之前,我一直沉浸在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幼稚幻想中。所以一如人们惊慌于弗洛伊德对人类无法完全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的宣告,我在恐惧中开始认识“我”。于我而言,“我”的可怕在于“我”与痛苦的形影不离。痛苦的来源有静有动。静的是与生俱来的“一仆三主”格局,“三主”自我、本我、超我的层次不一立场不一,谁都不会被完全释放,谁也不会被完全压抑,就在某种程度上将挣扎烙人人心,任何一种平衡的状态本身就是痛苦的。好在正像大气压始终存在而人却并不感到吃力,这种本源的痛苦,不少时候都会被忽视。  相似文献   

14.
电影《暮光之城4:破晓(下)》于2012年11月上映,这部影片由著名魔幻系列小说改编,继续前作风格,讲述一个凡人少女和吸血鬼的爱情故事。本文试以《暮光之城》系列影片引介吸血鬼文化,浅要梳理吸血鬼文学及电影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通过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说来分析其内心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及其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找到影片中吸血鬼角色引起观众共鸣、受追捧的原因,解析观众的情感投射。  相似文献   

15.
张培琼 《今传媒》2014,(1):79-80
电影《暮光之城4:破晓(下)》于2012年11月上映,这部影片由著名魔幻系列小说改编,继续前作风格,讲述一个凡人少女和吸血鬼的爱情故事。本文试以《暮光之城》系列影片引介吸血鬼文化,浅要梳理吸血鬼文学及电影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通过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说来分析其内心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及其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找到影片中吸血鬼角色引起观众共鸣、受追捧的原因,解析观众的情感投射。  相似文献   

16.
随笔两则     
罗西 《全国新书目》2010,(21):59-59
著名情感作家罗西依照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人格分析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打开了一条从痛苦的私欲折磨到心灵圆满的道路,是经典心理学理论与情感美文的完美结合。这碗中国味浓的心灵鸡汤入心滋人。  相似文献   

17.
张洪海 《青年记者》2017,(15):30-31
从1839年第一本科普期刊问世算起,美国的科普事业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美国的科普期刊不仅在科技工作者当中发挥着非凡的信息传播和引领作用,而且和美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普及和传播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国民科技素质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美国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美国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美国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4》最早上映的国家,零点首映场超300万人观影。然而,观看首映的观众并不全是粉丝。粉丝在"看首映"过程中,通过自我形象与粉丝形象的统一、划分群体边界,实现了对粉丝身份的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又经过消费、投射、怀旧、表演表现了粉丝身份。粉丝在"看首映"的过程中不断平衡着付出与回报,增强了粉丝主权意识。同时,"看首映"也成为了划分粉丝的新边界。  相似文献   

19.
《白鲸》是19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力作之一。小说通过水手伊希梅尔的视角,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裴廓德”号全体船员对白鲸莫比·迪克的不懈追逐,以致最后船毁人亡的悲剧命运。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对伊希梅尔的精神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揭露其疯狂的表面下内心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20.
段静 《今传媒》2011,19(1):89-91,95
本文围绕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从弗洛伊德与荣格不同的释梦说、荣格个体潜意识的情结说和阿尼玛原型三个方面对费里尼电影中的梦境、马戏团与小丑以及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荣格分析心理学与费里尼电影深藏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