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新闻的地位与报道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新闻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新闻,政治家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执政党的声誉、威望,以及社会的稳定,取决于公众对经济的直接和间接体验,取决于他们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直接和间接体验。与此同时,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和新闻工作的“经济化”趋势。经济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领域或公共问题,影响着并越来越多地支配着传统的政治、化等领域。经济新闻的急遽增多,大众媒介对经济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则是经济化在新闻工作中的明显征兆。世界上权威的经济类日报《华尔街日报》在最近的几年跃升为美国发行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我国经济新闻类传媒的种数和发行量的增长,以及同行之间竞争的激烈等等都在说明,当前世界新闻的流通中,占最大比重的是经济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正在经历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及其产生的危机都会不同程度地波及、影响我国。而信息社会的来临又加剧了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全球化加速了风险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随时爆发的可能性,而由于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爆发性、不可预见性和巨大破坏性,任何一种形式的危机事件都足以对国家公共权力和公共秩序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3.
彭小芹  程结晶 《档案》2011,(2):10-13
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面临着激烈竞争,档案信息供需双方的主导权从档案馆向公众转移。只有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和偏好,档案馆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因此,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必须重塑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新形象。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机构开始意识到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并将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开发思想引入到运营策略之中。目前,信息用户价值创新的管理理念也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档案馆有必要借鉴其理念来有效实现职能的拓展和服务的强化,改变公共档案馆的弱势地位,改善公共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广播以其特有的魅力越来越鲜活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传播信息,服务大众,繁荣文化,承载文明。作为中国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始终肩负着人类文明使者的责任,始终担当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角色,始终致力于媒体公共价值和公信力的构建,在公共广播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共领域开拓了新的存在形态.作为公共领域的网络空间,在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因其不规范而存在种种危机.本文从公共领域的角度探讨了网络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舆论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犹如空气和水一样渗透进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是公共管理者,它掌握着公共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权,自然而然,政府官员的政治和公共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传媒的影响.由此,官员的形象与大众传媒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政府官员媒介形象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代平 《新闻窗》2007,(6):77-78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理论是民主的象征,也是一种理想社会的产物。随着媒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构建理想的“公共领域”的希望放在了媒体身上。民生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是否与“公共领域”的理想相一致呢?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闻以报道经济生活、经济信息、经济现象为主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的急剧增多,促使大众媒介对经济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人们越来越多地喜欢从经济新闻中感悟政策的变化趋势,寻找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只有将经济新闻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拓展经济新闻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和谐共生、共同参与,其中大众传媒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它的强力影响已渗透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起着桥梁和催生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公共领域的主要依托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介于公共权力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公民在其间参与公共事务,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两者进行调停的领域。①哈贝马斯说,“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②阐明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得以…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领域”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学者哈贝马斯1962年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公共领域,即指除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①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公众在这个空间中的言论不受国家干涉.纵观中国报业史,中国的公共领域的构筑与报刊息息相关.不同时期报刊对公共领域的构筑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对上个世纪30年代新记《大公报》的“星期论文”和现在的《南方周末》评论版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报刊与公共领域的具体关系来窥探其建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进入web2.0时代后,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相继出现,以准入门槛低、传播效果强等媒介优势,使大众有了参与公共讨论、管理公共事务的可能,因而被认为在信息时代重新建构了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但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均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演进为蓝本,且中国本土政治、文化传媒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让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基于此,本文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选取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分别总结了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中面临的两种困境:私人领域入侵公共领域,草根话语权缺失。由此,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困境原因,得出中国当下公民社会缺失、公民参政意识薄弱是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问题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的时代”、“技术的动物”正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刻画当代社会及人自身。作为一种新的全球性的力量,技术越来越直接地左右着人类发展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娱乐,到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无不被深深地打上技术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启蒙功能:媒体理念的发展谈及媒体,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的喉舌,至于国家级媒体更是被理所当然地视作一种传统的宣传工具。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媒体功能正在发生的转变:主流媒体正在向更多的公共领域努力,在承担了媒体宣传功能的同时也在实现着其公共功能,尤其是公共领域的启蒙功能,诸如民主和民权的启蒙、公民社会形成中的公共意识的启蒙、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启蒙等。  相似文献   

14.
启蒙功能:媒体理念的发展谈及媒体,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的喉舌,至于国家级媒体更是被理所当然地视作一种传统的宣传工具。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媒体功能正在发生的转变:主流媒体正在向更多的公共领域努力,在承担了媒体宣传功能的同时也在实现着其公共功能,尤其是公共领域的启蒙功能,诸如民主和民权的启蒙、公民社会形成中的公共意识的启蒙、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启蒙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与四化建设的实践正催动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不仅越来越多地和政治、经济、军事密切联姻,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由此便产生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与科技新闻,并称为目前新闻传播中的四大支柱之说。这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科技新闻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这也为它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和思索的问题。人类的科技事业,经历了自然科学“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之后,得到了飞速发展,从  相似文献   

16.
“公共知识分子”或许不是“public intellectual”这个特有名词的最恰当的译法,因为但凡知识分子,哪怕是整天泡在自己的实验室而不为外界所知的核物理学家,或一天到晚鼓捣着普通人视若天书的古文学的古文字学家,都是公共的——他们的知识是“公器”。使“public inteUectual”区别于“intenectual”(知识分子)的也不是社会知名度或影响力(“public”一词有此词义),尽管前者通常具有非同一般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一个小说家(文学知识分子)就可能具有超过“public hateuectual”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可是,如果他不曾以文字、讲话或别的什么公开方式直接干预社会—政治舆论,或他只是即兴式地偶一为之,那么他仍然不能称为“public intellectual”。因此,“public intellectual”其实暗含了诸多前提:首先,他必须是一个知识分子,无论他的学科是核物理、古文字或文学:其次,他必须经常越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就当下公共的或社会—政治的问题公开发表见解,旨在影响公共舆论。  相似文献   

17.
一、“邻避情结”与新媒体政治的幻觉 郭小平:环境保护在当下中国具有较高的政治合法性与民意基础,公民基于“邻避情结”的社会抗争与新媒体驱动下的参与式传播,在表达自我的环境生存权益、监督和参与公共决策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环境公民社会与环保公共领域的浮现与生成,构成环境“善治”的前提。新媒体为公民记者赋权,促进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社会与国家的互动,拓展了民主的政治空间。新媒体构成环境善治的重要社会机制,而环境风险的“善治”强调公共参与、多元协商与理性妥协以及民主过程的开放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崔波 《编辑之友》2008,(3):75-77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换》等著作中,哈贝马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出现及其所导致的个人解放,由商会、俱乐部、咖啡馆、出版社、报纸和杂志等公众意见“场所”所构成的公共空间日益扩展,它既是瓦解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性因素,也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雏形。“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  相似文献   

19.
肖敏 《新闻窗》2006,(5):78-79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治新闻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新闻,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和新闻工作的“经济化”趋势。世界上权威的经济类日报《华尔街日报》在最近的几年跃升为美国发行量最高的报纸之一(200万份);世界主要综合性报纸中,除了要闻版外,都有经济版;我国经济新闻类传媒的种数和发行量的增长,以及同行之间竞争的激烈等等也说明,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20.
石成城 《青年记者》2017,(15):33-34
公共领域:定义、性质与评价 1.公共领域的定义与性质 对于划分公共领域与个人领域的方法,学术界存在多个版本,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进行了界定,“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①从理论上来说,作为个体公民的代言人和国家官僚的监督者,公共领域不受国家和市场的控制.在公共领域,公民可平等地获得信息,拥有集会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公共领域内的任何讨论与协商都应以理性为原则,并服务于社群的共同利益.由此看来,公共领域的参与者应被定义为“笛卡尔式主体”,他们能够明确地论述自己的观点,并充分理解他人的诉求.通过有意识地修正与让步,最终所有公民都能够就相关利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