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为布朗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文化,在内容的形式上都显示出它自身特有的风格。布朗族的丧葬文化负载着诸多历史文化内涵,向我们传递着许多古代的信息,从而反映出这一古朴民族的社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丧葬文化作为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它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中,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较为突出,小乘佛教对傣族、布朗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较为明显,伊斯兰教只对回族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云南布朗族民间音乐文化异彩纷呈,形式多样,是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独特的一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以施甸布朗族器乐文化为例,依据相关资料与实地调查内容,结合当地布朗族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将布朗族民间器乐文化按照音乐特征、演奏风格和文化寓意等方面分别从吹管乐、吹木叶乐、弹拨乐、口弦乐、陶土乐以及打击乐六大类进行分析研究,以对布朗族民间器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进献愚策。  相似文献   

4.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我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布朗族弹唱"是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在重大节庆或仪式活动中以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进行演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蕴含着深厚的布朗族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布朗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布朗族弹唱"的保护传承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5.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部及西南部沿边地区。布朗族纺织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手工艺,他们有悠久的纺织文化。到唐宋时期布朗族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纺织技艺,邦丙的布朗族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传统的纺织工艺,因衣而产生的纺织文化真实地记录了布朗族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研究布朗族的纺织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布朗族是居住在我国云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布朗族人民在其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布朗族民俗研究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布朗族的社会文化有重要价值。这里以介绍布朗族主要民俗文化为基础,旨在对其民俗的主要特点及布朗族民俗对其社会的重要价值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利于我们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态度来看待布朗族的民俗。  相似文献   

7.
一、施甸布朗族民歌产生的历史渊源施甸布朗族,世居高山林密,贫瘠河谷地带,气候复杂多变一山有四季落差较大,生活条件艰辛,交通闭塞,过去一直处于刀耕火种,放牧、狩猎等"原始"生活环境之中。随着历史发展,大批汉族不断地迁居施甸,给当地布朗族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与汉族文化,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布朗族的传统文化与生活习俗。如今,众多存活下来的口传文学,如:神话史诗传说、叙事、谚  相似文献   

8.
布朗族是居住在我国云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布朗族人民在其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布朗族民俗研究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布朗族的社会文化有重要价值。这里以介绍布朗族主要民俗文化为基础,旨在对其民俗的主要特点及布朗族民俗对其社会的重要价值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利于我们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态度来看待布朗族的民俗。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布朗族双语师资培养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关系到少数民族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帮助布朗族学生认同国家主流文化、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并融入到世界文化中,是推动培养布朗族双语教师和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对哀牢后裔施甸县布朗族婚俗传承现在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对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的婚姻习俗进行描述及相关研究,对其文化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传承性这一民俗特征进行思考,以期对施甸县布朗族婚姻习俗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理性分析,并对其婚姻习俗的状况作"现在性"的观照.  相似文献   

11.
布朗族是云南省7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布朗族地区及其布朗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云南省政府无论是在最低生活和社会养老保险方面、还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五保供养方面,都对布朗族人民实现了最大的保障。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布朗族人民的社会保障还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政府应该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布朗族人民为本和为布朗族人民执政的思想,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让布朗族人民同享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成果,并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解读傣族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影响和形成了傣族人民个性鲜明的水文化。文化是各个民族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成果的总和,透过傣族人民对水的独特钟爱,将可以领略到该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审美追求和民族文化。以神话传说、节庆活动、人生礼仪为切入点,探讨傣族水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宁明县是壮族先民——骆越人最早活动的地域之一,现已形成的婚丧习俗及鬼神崇拜亦有其原始文化潜因,探究这个潜因以利于开发这些民俗文化的审美价值;同时,对其从美学、人类学和民俗学方面加以理论上的分析,也有助于壮族审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侗族传统抚幼习俗与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的传统抚育习俗是侗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凝练并延续下来的,它既是侗族儿童社会化必经之路,也是侗族本体和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侗族传统的经验性抚育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儿童的社会化过程遭遇了传统与现代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壮族是我国南部一支古老的族群,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丧葬礼仪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在与其他族群互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夫妻绝义仪式行动,它往往被赋予多重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蕴,夫妻之间失去伴侣后的心中苦闷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构成了人类永恒的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的民族起源和民族发展与东南亚和东亚民族发展有紧密的联系,但同时又显露出与这个区域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定区别;与其他亚洲相邻的国家相比,菲律宾民族在发展中很大程度上受到欧洲和美洲殖民者文化的影响,但这些并没有深刻地影响到菲律宾民族的独具风格的文化的本质;不能否认宗教(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因素在菲律宾民族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菲律宾人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例子;必须注意到华人在菲律宾民族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现代菲律宾民族正在向形成一个统一民族的道路上逐渐推进。  相似文献   

17.
“摩批”属于神职人员,是哈尼族社会中各种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者,同时也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传播者之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摩批,就要接受摩批知识的教育。摩批教育属于民间教育,它不同于学校教育,有着独特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进程中,为了适应中国已有的文化格局,也为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回族对佛教文化中的某些“非典型性因素”进行了吸收和改造。回族对佛教文化的吸收,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适应,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萨满教对满族社会风俗习惯产生了甚是广泛的影响,综观满族的人生仪礼、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岁时节俗等风俗习惯,其中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从衣俗、食俗、居俗、行俗四个方面来阐述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有助于加深理解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新疆社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了新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提出整合新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实现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