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梅花桩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有它独特的养生功法和技击技法。在梅花桩流传较广泛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多把梅花桩称之为梅花拳或梅拳,又称“义和拳”。 清末,山东威县城东三十里沙柳寨村,有一个叫赵三多的,又名赵老珠或赵洛珠。他自  相似文献   

2.
梅花桩是干支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相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出自僧门道派。属于昆仑派,系内家拳一类。 梅花桩在先前不论是练功,还是技击,都在桩上进行。在长方形的拳场上,按照套路,每一步一桩,约栽桩百根,最低桩为三尺三寸,随着习武人功夫的不断增长,桩子也慢慢加高。  相似文献   

3.
4月10日,央视"武林大会"播出梅花桩拳派擂台赛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传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出自僧门道派,属于昆仑派,系内家拳一类。它的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形气合一。它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有致,徐疾中节,无论形神皆有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一、梅花桩简介。梅花桩是中华武术古老的优秀拳种,也叫梅花拳,属昆仑派。传说,从它产生至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最初以家传方式在民间沿袭,故又有父子拳之称。直到明末清初,才在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流传开来,成为我国北方的一大拳派。广东佛山的梅花桩拳法,是李铭清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从北京带返佛山,才在佛山开花结果的,至今已是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了。  相似文献   

5.
梅花拳是我国古老的拳种之一,流行在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梅花桩拳派的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物质化、制度化、技术化和内涵化资源,都可供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赵祯永  佟贵春 《精武》2006,(11):8-10
搏击间架,指的是在实战过程中拳手们所使用的基本架势。间架,不同于某些拳种的“套路”。套路是由一连串不断变换的拳势动作所组成的拳势系列。间架不同于某些拳种的“走趟子”。走趟子是将几个招式结合步法在进退中演练,以达到掌握某些技击手法的目的。间架不同于某些拳种所说的“做门户”。做门户,是指在交手之前所摆的架势,与实战过程无大关系。间架不同于某些拳种的“起势”。起势是指冠之于套路之前的第一个动作。间架也不同于某些拳种所用的“出门架子”。出门架子是指在交手前,一方或双方亮出自己本门惯用的拳架,使内行人一看便知他属于哪一门派。  相似文献   

7.
梅花拳寻踪     
梅花拳,简林梅拳。过去不论练切或技击全都在桩上练习,故称梅花桩。全称干枝五势梅花桩。由于时代变革,加之裁桩花费太大,便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上练功,所以梅花桩也叫落地梅花拳。它是一种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惨,攻防技击性强,体用兼备的传统拳术。梅花拳源起的年代,由于历史久远,加之流传中只在师徒之间口授身传,所以已无确凿史料可查,致使众说不一。唯一根据是一部《根源》书,该书内空不仅记载了梅花拳武场方面的创建、传播过程,还有颇多文场方面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此书绝少外传。近几年来,经国内外专家学者警察论证,…  相似文献   

8.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广超 《精武》2008,(6):52-53
梅花拳名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若干发人深省的新见解、新观点。研究认为:(1)武术新定义是以拳势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拳种为存在样式,以功法、套路、格斗三位一体为表现形式的一种人体技击文化。(2)针对套路"去操舞化"的时代命题,认为套路是由拳势组成的成路练习或格斗形式。套路的本质属性是以拳势为基础的连续攻防。采用与套路本质相匹配的"单对统一"竞赛模式,可有效破解套路发展的困局。(3)针对太极拳与健康的科研问题,建议回归太极拳健身机理的本质研究,由太极拳研究转向太极拳健身机理研究。(4)依据时代需求,建议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原则,拓展与创新传统武术拳种的功能,客观理性地对待传统武术的发展问题。(5)学校武术发展应该"育"字当先,从以武育体,向育人转变,由"育人"格局确定学校武术体系。(6)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海外传播策略,要从武术"走出去"向"走进当地人心中"调整,要从主体传播向主体间传承演进,从分享到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普通初中生巩志国的400米业余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桩拳”是峨眉黄林派拳系中的一个以练人盘为主、着重练习身法的基础套路。它属于内家拳范畴。干百年来辗转槲传,目前流传于四川成都地Ⅸ,足极具巴蜀特色的地方拳种。由于历史原因,现在仅有很少的人继承和掌握。为了挽救、继承和发展这一宝贵的巴蜀武术文化遗产,使它不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现将它整理,并附上图解,贡献给广大爱好巴蜀武术文化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1.
邢改东 《武当》2006,(5):7-8
“梅花拳”根源据1989年版《辞海》缩印本第 1473页“梅”字条目中记载:“梅花拳,亦称梅花桩。武术拳种。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又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记载: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虚拟),  相似文献   

12.
霍文学  李会宁 《精武》2004,(3):13-15
八极应手拳是霍氏八极拳中很重要的拳法之一,它与霍氏八极拳中的“八大开”具有同等的技击作用。应手拳的套路是霍殿阁先生早期在天津任教期间所创编的。  相似文献   

13.
柴氏同备拳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拳种,创拳立派,独具特色,具有鲜明而深奥的文化底蕴,是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该拳没有完整的演练套路,是由一百一十个独立的系列短打招法所组成,每招之中均含三至五手连环技击法,招招都以实战技击为核心。整套招法都把踢、打、摔、拿之精华,和拳、掌、肘、肩、指、膀、臀、胯、膝、脚等部位视为打击  相似文献   

14.
张洪国 《武当》2006,(11):31-33
戳脚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它以手脚并用、腿法突出、内容丰富、技击性强、攻防结合严密为特点,被武林推为“北腿”之代表,享有“北腿之杰”的美誉。戳脚是由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在原来的八趟金刚架、八趟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创编而成的。戳脚以文九与武九,共计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其中还包括金刚架、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础上组合成的甲子锤、三拦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等。此外,还有较为全面的各种武术器械,从而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拳系———戳…  相似文献   

15.
两条腿走路     
上个月,我应邀去佛山参加广东省梅花桩拳法研究会成立大会,深为会上精彩的梅花桩拳法表演所感染。梅花拳本来是源自我国北方的一个十分有特色的拳种,如今也受到广东的武术爱好者青睐,并成立了全省性的研究会,着实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6.
梅花拳:又名梅花桩。也称梅拳。在我国流行的梅花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立于桩上练习的拳术,一是属长拳类的拳种。以五式桩功见长的梅花拳,以桩功为基础训练.并以五式桩步静力练习为主。先具备在乎地上练好各桩步之基础,进而上桩练习。其所用的木桩,直径三至五寸,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离地面三尺三寸,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前后三尺,左右为一尺五寸。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桩要不断加高,五尺,  相似文献   

17.
看不见的武术套路美:一项文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戴国斌 《体育科学》2004,24(4):65-67,79
套路,作为对技击的艺术表现,不同于实战;它包含着时技击的超越、美化和想象。因此,时套路的审美和生产,要想象出其中看不见的时手、内容和技击用意等。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角从“艺术/技击”、“不可见性”和“乌托邦色彩”三个维度,来诠释武术套路的美。  相似文献   

18.
武术套路是技击的艺术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探讨套路与技击的关系及套路的艺术特征,主要结论:套路与技击是同属于武术范畴,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攻防含义是它们的共同内容,但这两之间有着根本区别,技击以克敌制胜为主要目的,而套路以表现美为其最高追求,套路在素材的选择,动作创编,动作表现等方面都力求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套路动作也反映出其创编对攻防的感悟,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武术套路有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曹广超 《精武》2007,(9):44-48
梅花拳的技击是发生在一瞬间的高度协调的整体性动作。它是瞬息万变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有人说技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是交战瞬间,眼睛都不够用了,所以说技击要凭感觉,感觉是梅花拳法训练出的灵敏反应。梅花拳的技击有原则,但没有套路可循,所以要熟习基本技法,以后随着功夫的提高以至于无法。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传统梅花拳的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8,(3):26-27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这是人们对梅花的称赞。在众多的武术流派中,有一著名的拳种是以美丽的梅花命名的,它就是梅花桩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