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新时期的女性创作,重要的一个现象是:这些女作家在写作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源于男权意识形态统治、男性中心文化和现代商品化时代的创伤记忆。这种创伤不仅仅源于身体还来自精神。并且在写作中逐渐地演化为一种近乎于自恋性的抒写。  相似文献   

2.
罗惜春 《文教资料》2008,(33):21-22
路翎在塑造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时,注重挖掘和表现人物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和原始的强力,两者互相纠结错杂,共同推动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演进.  相似文献   

3.
胡风文艺思想的精髓主要是主体性现实主义、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的创伤,由于其与30年代以来、40年确立乃至解放后相当一段时间主导文艺观点、政策有某种不谐以至冲突而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4.
从阿Q到陈奂生以及彭细宝等小说形象人生命运的悲苦与历史重负的酸辛,主要表现在生存窘迫、困顿;性爱的贫乏、畸形;深受文化的制约、压迫;在性格上,浮华、飘飞,而盲目乐观;在精神上浓郁的残存着"精神奴役的创伤".然而,这些最基层、最悲苦、贫弱而困窘的农民,还要承负着历史前进的重担,正是他们的苦难、死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这就是阿Q、陈奂生、彭细宝们的美学意义和典型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梁渊 《海外英语》2013,(19):180-181
现代人过度注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在浓厚的物质欲望中逐渐迷失。奴役作为人类生存状态的隐喻,意味着主体的缺失,除了奴隶制本身,奴役可以发生在任何层面,该文对小说《仁慈》中的关键人物雅各布由一无所有的流浪者变为正直仁慈的农场主,再逐渐沦为贪婪和欲望的精神奴隶的蜕变过程进行分析,旨在唤醒人们根除奴性的觉悟,超越奴役,回归自我。  相似文献   

6.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受奴役受压迫被人轻视的下层人,大家对他的处境表露出同情,而对他的精神即阿Q精神,又往往会报之以嘲笑和鄙夷。其实是我们仅仅看到了阿Q精神的负面影响,而没有看到它的正面价值。为了尽可能地挖掘出阿Q精神即精神胜利法的合理性,我先向学生讲了一则故事。  相似文献   

7.
教育不可能回避目的问题。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与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是理论上最通常的分法。实际中,我国的教育目的更多地体现出社会本位工具主义的色彩。针对教育目的与教育本质偏离的地方,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对教育的奴役与驾驭两股力量进行归整,提出教育要在博弈中取得平衡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文章就校园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培育方式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蕴着坚定信仰、忠于理想、爱国创新、知荣明耻等大学生精神动力要素.提升大学生精神动力应该紧扣国家、社会与大学生共同发展、和谐发展主脉搏,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拓展了大学生精神动力提升的新路径,大学生精神动力提升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红船传承着一种精神,那是绝境中的一束光,给予我们力量。"红船精神"以一种穿越百年的巨大力量撞击着我们的灵魂。以"首创、奋斗、奉献"为核心的"红船精神"是当代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续奋斗的力量源泉,青年学子应继续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1.
方方小说塑造了在精神层面经受痛苦历炼的女性,她们遭受着来自男权中心社会的不同程度的戕害.外界强大的伤害力量加之自身的局限性,造成这些女性陷入人格分裂、精神堕落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人生语文     
李红 《山东教育》2004,(14):20-20
乌申斯基说,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全部精神生活的一朵最瑰丽、永不凋萎、永远开放着的鲜花。”她充盈着丰厚的人文情怀,她流注着滔滔不尽的文化精神,她以撼人心魄的持久力量,攀越精神世界的雄伟高度,关照世事众生,安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精神,意味着凝练与沉淀;精神,意味着向往与力量;精神标志着一种高度,引领着一种方向。观察中国的地图,在祖国各地分布着超过2000所高校。每一所高校都凝聚着自身独有的精神力量,也无可避免地在时代对撞中沉浮。当我们向它投去凝视的目光,我们感到来自心底深深的震憾:时代的巨轮正在怎样撞击着中国高校?中国高校的精神内涵正在怎样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生命生生不息,源于精神的力量。"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诠释了北国春城历史的变迁和关东文化的精神气质。朝阳区作为长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城区,正承载着蓬勃向上的城市精神,在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成就着朝阳教育的光荣与梦想。突出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城区综合竞争力。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  相似文献   

15.
"奴役"一词在美国非裔小说家伊什梅尔·里德的小说《逃往加拿大》中有多重思想内涵。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奴役"不仅是一种政治或经济上的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状态和思想心态。在社会主流文化的长期界定和支配下,获得物质自由的黑人群体不能就此迷失本民族文化身份,迫切需要精神文化层面的二度解放。借助小说不同角色之口,里德对精神文化奴役带来的身份困境及可能的文化出路进行了探究。同时,他对历史背景的有意模糊更让小说具备了深刻的现实意义,映射出黑人群体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6.
浅谈教师职业精神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精神的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教师的职业精神建设逐步为教育界所关注。从教师职业精神的基础、内涵和核心等方面阐述教师敬业精神,在这平凡的岗位中,传承已久的师道力量,孕育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宗教学诞生以来关于宗教本质一直争论不休,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精神鸦片说"在影响我国很长时间后引起争论,吕大吉提出的"四要素论"虽得到较多赞同,但仍有可议之处。本文认为,宗教是在人类社会一定阶段存在着的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崇拜和信仰的精神文化系统,它作为形形色色的终极关怀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呼吸     
《教育》2006,(22)
精神,意味着凝练与沉淀,意味着向往与力量。精神,标志着一种高度,引领着一种方向。本刊第10期推出“中国高校的精神地图(上篇)”,受到了读者广泛关注。本期,本刊编辑部继续沿着精神地图的指引,展开中国高校的精神之旅,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前驻足,倾听、凝视当代高校精神。  相似文献   

19.
海子的早期短诗《亚洲铜》,充斥着诗人对亚洲这块土地的信赖与怀疑、热爱与叩问等复杂情感力量的对抗。在这矛盾情感力量的对抗中,表现出海子在群体生存困境前全力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13,(12):149-149
在当下,绘本几乎伴随着这一代孩子的成长,并以它独特的内涵影响着孩子的内心世界。欣赏绘本成为了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喻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那么,一本图画书的力量能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