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用学分来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它与学年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的目标管理制度,学年制则是一种以既定教学课程进度和学习年限为基础的过程管理制度。因此,后者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多变性的需求。况且缴费上学的实施后,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学会提出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多的灵活性要求。 但是学校从实行学年制管理改变为学分制管理的梯度太大,而且中专学生年龄偏小,自主能力较弱,中专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我校采用规定学生学习年限,但又是以学分来计算学习量的学年学分制。 我校于1995年在新生中开始试行学年学分制,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对中专学校实施学年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学分制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浅议杨丽波一、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规定学生学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学校依据专业培养要求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按照课程的要求和学...  相似文献   

3.
学分制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教学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教学管理制度陈列,林人妥一、学分制是市场经济下大学教学活动的必然选择学分制,是高校的一种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它的最初形式是选课制。当时的美...  相似文献   

4.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普遍进行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尝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对人才的数量、规格、质量的需要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院校为适应这一变化,将教学管理体制从...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学分制的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1978年开始在我国高校逐步试行。为了完善学分制推动教学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笔者探讨了美国和日本两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一些作法 ,以资借鉴。一、美国高校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 ,其特点是 :(1)实行通才教育 ,注重学生打下宽厚的基础知识 ,强调理工科与文科教学的综合化。比如 ,麻省理工学院 ,该校规定不分科系的共同必修课为180学分 ,约占总学分的 5 0 %。理工科学生必须学习 72学分的文科课程 ,占本科总学分的 2 0 % ;而文科学生则必须学习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分为必修课、实验室必修课 ,学分为 10 8学分 ,占…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和完善学分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学分制的实质及其合理性学分制是高校的一种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量的单位 ,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和获取学位的标准 ,以选课制为核心 ,以导师制做保证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真正的学分制至少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是实行学分制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是学分制是建立在广泛的选课基础上的 ,它允许学生主动、灵活地选修课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是允许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不仅可以选择学习内容 ,还可能选择学习方式。学分制的真谛主要在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空间。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  相似文献   

7.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学分。允许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并把必须取得的总学分作为达到毕业要求的评定标准。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南,是整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把实行学分制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伊始,国务院在批转关于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就作出规定:“电大学业考核采用学分制。”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学分,允许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并把必须取得的总学分作为达到毕业要求的业务标准。  相似文献   

9.
学分制及其实施条件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及其选择纵观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主要有学年制和学分制两大类。学年制又称学时制 ,它是以“学年”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达到规定的年限 ,且各门课程成绩合格即可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又称学分累积制 ,它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 ,学生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一般认为 ,学分制是 1 872年在哈佛大学率先实行 ,随后在世界各国为许多大学相继采用。在我国 ,学分制是 1 91 7年由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倡并在北京大学首先实行…  相似文献   

10.
试论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分制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显著特点,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被认为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一、学分制的产生及发展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基本单位,以取得最低的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早在18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的传统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在保留基础学科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因智力、体力、家庭经济原因及其他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带来的不同学习要求,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已迫在眉睫。常德财经学校从2002年开始着手进行学分制尝试。一、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确保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学分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并以此衡量  相似文献   

12.
实施学分制 推进灵活的专科教学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前提、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并且按照学分进行教学安排和学籍管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近年来,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在各专业中探索和推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取得一定成效。(一)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丰富的优质课源。实施学分制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有丰富的课程可供选择。因此,学校充分调用各种资源开发尽可能多的吸引学生的高质量课程。一是制定鼓励性制度,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的教师多开设选修课;二是真正体现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  相似文献   

13.
实行学分制是教学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呼声日趋高涨,对原有的教学体制带来强烈冲击,也使高校德育面临新的挑战。一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9世纪末在美国伴随选科制兴起。它是以一个学科课内外(包括听讲、讨论、实验、实习等)所费的点时数并经过考试及格的依据,核定该学科的学分总数。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数和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总学分。学生通过考试、积累,达到规定的总学分时,学校就授予毕业文凭或学位。学分制的特点不仅在于教学管理上的灵活性,给学生以一定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一、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改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所谓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量化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生选课的自主性与修业年限的弹性是学分制最重要的特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促使各类高校开始逐步尝试推行完全学分制。实施完全学分制是实现高校转型发展的系统工程,其真正实施不仅要面对诸如制度建设、课程数量、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挑战,更要对完全学分制中的学分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本文探讨了终身教育背景下不同类型教育学分的涵义、学分获取以及学分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1872年,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出现在了美国的哈佛大学.如果说选课制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那么学分制的应运而生则为规范和测量持有个性化课表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学分制(credit system)是以选课制和学分积累为核心创制的一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对课程设置僵死、修业年限划一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弹性选课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学分制正是一种适用于弹性选课的管理制度。弹性学习制度是职业教育主动融入市场经济之中的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8.
学分制是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灵活的教学过程管理方式,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取得所选专业课程总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学分制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20世纪初被引进我国高校,1952年因“全面学苏”而遭废止。1978年学分制在我国部分普通高校重新启动。因为能灵活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学分制越来越受到各种类型教育的青睐。80年代学分制扩展到自学考试、电大以及其他某些成人高等教育的领域,近年来部分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校也开始进行了学分制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梁世军 《文教资料》2007,(21):20-22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的单位,用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制度。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具有深远意义。下一步改革将围绕着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适合国情校情的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20.
正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并按照学分进行教学安排和学籍管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最终由哈佛大学定型,并在美国逐步完善被高校广泛采用。选课制也称选科制或选修制,它是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施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可以说没有选课制的学分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