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赛珍珠被喻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而她不同时期的中国题材作品也有意识地塑造了众多沟通中西文化的"人桥"形象.她笔下既有矗立于古老时代的桥,也有成长于现代文明时代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桥即人,人即桥.桥与人的形象相互映衬,有力地突出了她一贯坚持的跨文化沟通的思想.赛珍珠寄望于那些文化先行者,寄望于大众启蒙.她的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途径的种种设想既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进程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也显示出她认识问题的前瞻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作品《同胞》(1949年)中的“桥”与《北京来信》(1957年)等作品中的“信”是赛珍珠着意突出的两个沟通性意象,它们既是对她一贯坚持的“人桥”使命的强调,也蕴涵着某种无奈的焦虑与绝望:除了环境、距离等自然因素之外,还有诸多社会性因素影响着跨文化间的正常沟通,而后者往往决定着“桥”的畅通、“信”的投送。深入分析“桥”与“信”在赛珍珠作品中的意义指涉和叙事功能,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位世界公民所坚持的多元对话、沟通的思想,并借此体会她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王敏 《文教资料》2012,(33):146-147,150
赛珍珠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她的作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冲突、理解和共融的过程。《大地》三部曲是她的代表作,小说中描述的家庭伦理、国人道德、爱情观以及自由追求等都体现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反映了赛珍珠本人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研究还有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1.关于赛珍珠可不可以写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问题,可以从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从作品的性质来决定。赛珍珠多次说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而她的作品大部分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她可以写入中国文学史。2.如何评价当年的西方传教活动及赛珍珠的传教士身份,总体上说,西方的传教活动对开启民智、加速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赛珍珠是一位真诚善良、热心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人。3.怎样评价赛珍珠的贡献,要看到她的“人桥”作用的特点本意在中美双方的“沟通”上,但重在对双方文化的匡正和建设上。4.要加强有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人桥",一生致力于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尽管她所译介的<水浒传>在西方受到很高的赞誉,但在中国不同的时期,文学界和翻译界却对这部译作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本文从翻译目的、文化交流和形象构建等几个方面对其中的观点加以分析和澄清.  相似文献   

6.
从后殖民视角看《庭院中的女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珍珠虽然出生在美国,但自小就随父母来到中国。作为一个在中国前后度过了40年时光的作家,以其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作品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中国的境况,在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中为中国打开了一扇窗。但同时,由于赛珍珠对其所属的美国及西方文化矢志不移,她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难免打上后殖民的烙印。试从后殖民的角度分析、解读她的作品:《庭院中的女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不仅引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关注,而且改变了19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反面的中国形象。围绕着王龙与土地的关系,赛珍珠揭示了农民的生命源于土地这一永恒主题。她试图向她的读者证明:只要愿意接受,人类是存在着广泛的共性的。尽管她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描写不乏偏颇之处,她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周思源 《考试周刊》2009,(10):29-30
赛珍珠的作品在文学界对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赛珍珠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沟通东西文明的人桥”。但其小说处女作《东风.西风》却将处于东方世界的中国他者化,不经意间将中国的落后放大于西方受众的视域中,而对于中国传统的精华却绝少提及,这对于塑造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生活全景而言是有失公允的。本文分析了赛珍珠在该小说中的“西风化”立场,以期为中国精神的合理之处正名。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赛珍珠长期被西方女性主义者所忽略,但她确实是支持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赛珍珠的《大地》中女主角阿兰的形象,重新审视与阿兰相关的情节,解读阿兰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权评论家为何排斥赛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著有107部小说和传记。1931年她因小说《地福》,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因其中国题材的小说《背井离乡》、《战斗的天使》、《东风·西风》(1930)、《地福》(1931)、《儿子们》(1932)、《母亲》(1930)和《分家》(1935)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向重视诺贝尔奖的中国学术界,由于受中美关系及鲁迅等权威性评论的影响,对赛珍珠作品异常冷漠,已出版的赛珍珠作品只有《大地》三部曲,《我的中国世界》和《母亲》。赛珍珠在西方学术界也没有地位,尚营林先生指出《诺顿美国诗文选读》、《美国文学选读》等七种很有权威并较为流行的美国文学选读本均没有收入赛珍珠;张子清先生也只在斯皮勒多编的《美国文学史》和埃利奥特等主编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找到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1930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东风西风》中,再现了中国现代性兴起的表征。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状态,而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与西方现代性思想的涌入,国内形成了向西方学习科学与民主的高潮。身处中国的赛珍珠亲眼目睹了中国现代性的兴起,通过小说描绘了这段历史。文章将从后殖民视角出发,分析赛珍珠在《东风西风》中对中国早期现代性的态度,可以看出她向西方真实再现了进步中的中国,而非东方主义者眼中野蛮的国度。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矛盾的中西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冀明  周敏 《文教资料》2008,(31):20-22
赛珍珠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的青少年在中国度过,她在中国的独特的生活经历既激发了她最初的文学创作的灵感,也使她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作为一名女性文学创作者,赛珍珠的一生都在关注着中国和美国女性的现实生活.本文旨在揭露赛珍珠矛盾的中西方妇女观,进而剖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客观评价赛珍珠矛盾妇女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长期生活过的赛珍珠对中国社会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人民有着自发的情感,她以一种跨越国界和种族文化的视角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客观描述.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的心态有着细腻、直接的观察,她准确地把握住了“土地”这一中国农民的生存基础和文化命脉.在其代表作《大地》中,赛珍珠饱含女性主义的同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阿兰、王龙等一批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她的作品既改变了19世纪以来西方人心目中被扭曲的中国人的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了中国农民热爱土地、珍视土地的“大地情结”,从而开启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之门.  相似文献   

14.
杜鹃 《海外英语》2012,(6):176-177
《大地》是赛珍珠的代表作,赛珍珠凭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赛珍珠从平等的角度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形象,介绍中国文化,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小说家赛珍珠以其中国生活经历为基础所创作的中国题材小说<大地>,以跨文化的视角,向西方介绍了中国这个尚未被西方熟知的国家,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小说<大地>集中体现了中国农民的土地情结和家庭观念,表达了作家对中国农民美好愿望的肯定.虽然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仍无法完全冲破西方殖民文学的桎梏,但是,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中,重新认识赛珍珠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大地》,作家以流散作家美国视角,用母语文化来审视中国文化,界定了她独特的叙事者角度。该书勾勒出的中国形象,说明当善意的西方观察者用眼睛过滤所见所闻后,捕捉到的多是与自己母体文化形成反差的成分。通过分析作品去发现哪些中国元素先进入西方人的视野,从而看出中国文化是怎样一步步被西方世界所了解的,进而反映出中国文化向西方世界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赛珍珠的书信出发,对她小说中“中国人”这一中国元素进行了研究;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研究了《大地》、《母亲》、《龙子》、《同胞》等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坚强和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脱离群众;最后总结性地提出赛珍珠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和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作家档案赛珍珠(l892~1973),女作家,本名珀尔·布克。赛珍珠是她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父母是传教士,自小随父母来中国,曾阅读中国的经书。17岁回美国进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来中国。1922年开始写作,1931年发表长篇小说《大地》,立即成为畅销书,1938年因此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瑞典学院的评语是:"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她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赛珍珠"三个汉字。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关国女作家。她在绝大部分作品中向西方世界真实地展现了中国社会,而写得最成功的是她笔下的中国农民和他们生活的世界,同时作家借此表达了她对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赛珍珠两种文化主体性平等关系的探讨入手,用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对赛珍珠跨文化的小说思想进行观察,从三个维度阐述了赛珍珠跨文化小说思想的意义:历史文化的维度,赛珍珠的小说思想像一面镜子,使她可以搁置民族主义情绪,相对中允地评价中国小说现代发展过程中对自身传统的漠视与偏颇;现实文化的维度,赛珍珠的小说思想像一个向导,使她能够关注中国小说的民间特性,从而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文化全球化的维度,赛珍珠的小说像一座桥梁,在沟通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方面做出的努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其意义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