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魏俊雄  王震 《天中学刊》2011,26(6):23-24
美国与恐怖分子的冲突,从深层次讲是一种文明的冲突。美国“以暴制暴”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明冲突问题。从亨延顿的“文明冲突”回归到康德的“文化民主”,走向文明对话,才是解决文明冲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明的冲突真的取代了利益的冲突吗──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评价李翔海美国《外交季刊》1993年夏季号发表了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S·P·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该文中,亨廷顿指出:“在新的世界中,冲突的根源主要将是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自从九十年代初亨延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以来,文明一直是学术界感兴趣的话题。笔者认为,所谓文明的冲突只不过是假文明的外衣,为西方价值观进行辩护。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看,普遍性的文明在不断扩展,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存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亨廷顿的基本观点 亨廷顿著作很多,影响最大的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书中提出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开始沿着文化线重构。人民之间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或者政治经济的区别,而是文化的区别,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这些概念来界定自己。世界之间的冲突将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国家、阶级这些实体将退居其次,而文明将成为最基本的实体。  相似文献   

5.
自1993年亨廷顿抛出“文明冲突”论以来,中国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探讨。并且各自提出了主要观点和论据。可以说,对“文明冲突”论观点的批判是逐步深化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一、"文明冲突论"引发俄罗斯学术界思考 1993年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哈佛大学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随后他又在当年的《外交》杂志上发表《后冷战世界的各种范式--假若不是文明还会是什么?》,在1996年出版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为对各国学者诘难的回应.亨廷顿的宏论给国际学术界带来"地震",也使俄罗斯学术界连发"余震",并且俄罗斯社会对"文化"、"文明"和"文明史观"的关注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塞缪尔.亨廷顿在国际政治领域著述颇丰,在其代表性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及《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中,存在着一些尚未被完全解答的疑问。可将这些疑问概括为"政治秩序的内在矛盾"、"多元文化主义的悖论"和"世界文明与美国文化的断裂"。廓清和厘定这些疑问的过程,也是对亨廷顿政治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授亨廷顿93年发表的“文明冲突”论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本文试从亨廷顿的观点出发,批驳其谬误,为近几年西方国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及围堵、遏制中国做一些浅显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喜观东方潮──读奈斯比特的《亚洲大趋势》苏志宏一哈怫大学教授萨缪尔·享廷顿所撰《文明的冲突》一文,之所以引起了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激烈批评,其中有二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亨氏对“非西方文明”在冷战结束后执牛耳地位的强调,触动了“西方中心论”者的神经;...  相似文献   

10.
杨勇 《华章》2009,(24)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一书中提出文明之间冲突将是冷战后国际冲突的主要形式,特别是9?11之后,似乎更映证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本文试图通过对宗教的亲属关系的分析及几场重要地区冲突的分析,表明亨廷顿所言的文明问冲突并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在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其理论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文明冲突存在的现实,但夸大了其作用,掩盖了当今世界冲突的实质。文章分析指出,当文明冲突与国家利益一致时,相同文明的国家结成同盟与其他文明国家表现为文明冲突;当文明冲突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表现为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及同一文明内的国家之问的利益冲突。文明冲突只是国家利益的外在表现,并服从于国家利益,冲突的根源是国家利益而非文明。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照现实的变化,我们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了探究.发现亨廷顿的理论存在诸多的漏洞和破绽,它产生在多元文化的美国,又与美国的现实格格不入;它的繁荣得益于“西方文明优越论”,又由此走向沉寂:以宗教为核心的文化冲突,使亨廷顿陷入二难的境地。“文明冲突论”被西方人遵奉为经典的理论,却无法解释现实的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13.
自从九十年代初亨延顿提出“明冲突论”以来,明一直是学术界感兴趣的话题。笔认为,所谓明的冲突只不过是假明的外衣,为西方价值观进行辩护。从人类明的发展史看,普遍性的明在不断扩展,人类明的发展必然是不同明之间的共存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语言问题是伽达默尔解释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从伽达默尔的语言观正确看待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的观点,赞同用“文明对话”来解决文明间的冲突。基于伽达默尔语言观的视角来分析“文明对话”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继《文明的冲突?》一文之后,美国《外交》杂志1997年10月号又刊登了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忽视》一文.读罢,使人感到他的目标不再停留在他的《不是文明是什么?—后冷战世界的范式》一文中关于国际政治所作的解释,即“《文明的冲突?》是提出后冷战范式要素的一种努力”.在文中他把“敌人”和“敌对主义”作为实现国家认同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以及由此分析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忽视的根源,并在谋求美国国家利益认同的目标上,提出美国必要制造敌人,尤其把中国塑造成为未来的新的敌人.这决不是“文明冲突论”的文化解释论调的简单延续,而是明目张胆地鼓吹美国国家利益和霸权主义的政治学.由此看来,亨廷顿不是在为人类社会的“政治学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而是在为以美国为中心的狭隘国家利益而叫嚣.因此,我想绝大多数的读者在阅读他的文章之后,对他的科学态度(精神)和论点不能不作出强烈的反应了.  相似文献   

16.
浅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亨廷顿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将由宗教和信仰的不同而导致的冲突即“文明的冲突”来主宰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他将文明之间矛盾视为国际政治基本矛盾是错误的,其次,他关于文明间互动趋向冲突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实践上其理论不能解释当前国际现实,其实质是部分美国人霸权思想的反映,文明的发展方向是趋同和兼容。  相似文献   

17.
“文明冲突”中的中华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后冷战”时代,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文章认为,“文明的冲突”只是以西方的视角来审视世界秩序,认为非西方世界与西方世界将形成对抗,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是为美国的霸权行为做辩护。作为崛起中的中国,应当利用自己的“软实力”,继续倡导“和谐世界”的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纪实性的传记散文名篇,《种树郭橐驼传》则是“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的传记散文名篇。两篇文章虽一实一虚,但都寄寓了作者的政治思想:为政和居官是否有“生人之意”、政治主张:改革弊政。但再渎《捕蛇者说》和《郭橐驼传》,却发现两篇文章还有诸多相同处:  相似文献   

19.
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开始沿着文化线重构,世界之间的冲突将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国家、阶级这些实体将退居_其次,而文明将成为最基本的实体;文化总是追随着权力。亨廷顿的文化冲突理论对于正确判断21世纪的国际形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至少反映了部分美国学者对时局的一种基本估价。  相似文献   

20.
自亨顿发表《文明冲突》文明到出版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文明对国际关系的作用引起学术界和政治界的极大关注,批评者和响应者纷纷提笔著述,褒贬不一。笔者拟结合国际关系的现实对“文明冲突”的观点及文化对国际关系的作用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