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英国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3990万美金的天价拍出了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奠定了凡高在世界美术长廊中的至尊地位。立体声广播剧《孤独的向日葵》就是以这一当时轰动世界的新闻事件为开端讲述了凡高短暂而又充满激情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在回来的地铁上,我又遇到了那个卖报纸的中年妇女。说又,是因为能经常见到她。卖报纸的人很多,但我没见过第二个人比她更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别的人只叫嚷“看报啦,5毛钱一份”之类的,而她却带着解说,把报纸上的无聊新闻描绘得活灵活现,非常吸引人,因此总是见到有人掏钱买她卖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耕耘,在维文出版园地──记维吾尔族编审莎达提·伊敏徐霞【乌鲁木齐】“莎达提翻译水平高,原先学的是理工科,现在编辑文科教材。她的任务一项接着一项,白天黑夜地干。她开朗、幽默,待人热忱。”熟悉莎达提·伊敏的朋友都这样评价她。1994年的盛夏,我几次去采访...  相似文献   

4.
四十三岁的法国女画家奥艾兰是一个并不漂亮的画家。本来在法国非常出名。但可能她画美女画得多了,总觉得自己实在太不漂亮,为了使自己变得美丽,而且希望能变得像女神一样美丽,她不惜在一年中动了十五次整容手术,可是还是没有办法变成女神,故此仍在进行努力。她的每次手术费高达七万法郎,由于奥艾兰名气很大,故此有很多商家赞助,钱财绝对没有问题。奥艾兰每次在做手术之时,她都会大力去宣传,而且也会将自己打扮得象是一个去殉葬的圣女。她的肚子上总要放着一个白色的十字架,手中则拿着一本  相似文献   

5.
笑也是歌哭也是歌──记楚天电台女记者陶筱秋丁文礼人们常常见到她笑。却很少见到她哭。其实,她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曾品尝过、拥有过,只是不想在别人面前哭罢了。这位外刚内柔的女性,就是湖北楚天广播电台记者陶筱秋。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  相似文献   

6.
在湖畔公园的咖啡馆喝咖啡时认识了萨顿女土。她60多岁,操着浓重的德国口音,身材瘦小,穿着厚厚的格呢短裙和套头衫,显得很精干。以后,每次见到她,总要和她聊上几句。一次,她请我去她家喝咖啡,我没有推辞。  相似文献   

7.
见到胡军之前,我已经领略了她那忙碌与紧张的节奏。电话听筒里的胡军也是干净利落的,恰如我见到的她本人:短发,合体套装,瘦削中透出成熟的韵味。这就是在《小小世界》里和多嘴鹦鹉、草蜢博士一起又笑又唱的胡军“姐姐”。每周六下午3∶30到4∶00,胡军“姐姐”...  相似文献   

8.
廖剑华 《新闻三昧》2007,(11):54-56
2007年9月15日,一条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发出的消息传遍了世界:一位名叫奥莉娅娜·法拉奇的77岁的女士离开了人间。无论是她的崇拜者还是她的反对者都无法对她的离去无动  相似文献   

9.
赵蘅 《中国档案》2006,(5):68-68
1956年,高等教育部终于批准我母亲可以带上我和小弟出国讲学。这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到上海小住,看朋友,也置办点行装。母亲又能见到被我们小辈叫做陈阿姨的萧珊(学名陈蕴珍)了。母亲说她认识陈阿姨,还是通过巴金在信上介绍的。那时我还不了解,这位开朗的陈阿姨在中学时就参加过学生运动,并被校方开除过。后来她上了西南联大,和我母亲成了同学,也成了好友。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4日我接到噩耗:胞妹陈祖申与世长逝。我在2007年11月见到的祖申和2008年5月他们传来的照片,她还是那样圆圆的脸庞、大大的眼睛,整天嘻嘻哈哈,十分乐观。刚过花甲之年,怎么一下子就离开了我们?尤其是在告别时见到她的遗体,简直是骨瘦如柴,皮包骨头。此情此景叫我十分悲痛,欲哭无泪,又格外憎恨。  相似文献   

11.
酷图秀     
岁一二、娜纂聋绪逻澎夔攀备淡)‘礴麟擎l矍淄麟雏鬓鬓羹饭 奥奥奥奥奥奥一奥迪? 敞蓬双座酷车 见到美女妈妈的表情 看看我的食指二头肌 看看人家的皮鞋,真是比刁 大小区别 翼 美人鱼见到猫的结果 那天我用口香糖把老板的车粘住了 这绝对够你使了 想吃人的鞋 经常保持一个动作的结果 雨伞的另一用处 ,O酷图秀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见到她笑,却从未见到她哭.其实,她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酸甜苦辣,喜怒哀忧,也曾品尝过,拥有过,只不过不想在别人面前哭罢了.这位外刚内柔的女性,是湖北新闻界颇有名气的楚天广播电台记者陶筱秋.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995年的国庆期间.染病在身的“国旗卫士”陶维革,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安排下,进京参加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我作为文字记者也是应邀随行.我们是在9月28日晚从武昌火车站登上38次列车的.在列车快要启动时,一个身材不高、肩背旅行袋、手提采访机的女同志,拨开人群挤进了车厢.当我们在车厢里刚刚安顿下来,我在车厢的走道上又见到这位女同志正在用手提电话给电台发稿.待她发完稿,我和这位尚没有座位的同行聊了起来,这才晓得她是楚天电台的陶筱秋.她的干劲给我留下了  相似文献   

13.
至今也没见到李楠,不是相隔遥远,而是不忍打扰。 与她联系上的时候,她正忙得不可开交。于公,承担的课题要马上完成;于私。父亲的周年忌日就要到了。于是,北京——郑州、郑州——北京,那些天她成了这条线路的常客,而记者对她的采访也因此变成了短信和电子邮件之间无声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梁锋 《新闻前哨》2014,(12):88-88
奥莉娅娜·法拉奇(1929年~2006年),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她以尖锐、犀利的采访风格和独具个性的文学创作,在新闻界取得骄人的成绩,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她1929年6月29日生于佛罗伦萨,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  相似文献   

15.
上海的老年人中或许还有人会记得:本世纪30年代,有个30多岁的外国女人,怀里抱只长臂猿出没于霞飞路福开森路(现淮海中路武康路)一带;或许也有人在南京路的著名粤菜馆——新雅酒家的文人墨客谈天说地席间,见到在慷慨作东的幽默杂志《论语》的出版人邵询美座分有她的身影。她,就是当时美国《纽约客》杂志社(NewYorker)特派中国的通讯记者项美丽——EmilyHahn艾米莉·哈恩),爱称密娘(Mickey),项美丽是我父亲邵询美为她取的中国名字。密姬这个人自幼小起就深深印在了我心里,某年的春节期间,我在络绎不绝的来客中间第一次见到…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女记者奥丽亚娜·法拉奇之所以能够享誉全球,并不是出于偶然,成长经历对法拉奇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就是以后她采访政要时所采用的判断标准的形成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这些经历为她以后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68年10月,从波士顿传出一条轰动新闻:39岁的杰奎琳·肯尼迪嫁给了62岁的希腊船王奥那西斯. 全世界的舆论界,对这桩婚姻充满了异议.美国的电视评论员,指责她是出于贪得无厌,报界则普遍谴责她是国家的叛徒.但熟悉她的朋友一直为她鸣冤叫屈,认为她"做出了一个聪明的抉择".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27日,法国连环画画家奥罗尔(Aurore)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连环画<埃利诺尔·若纳>(Elinor Jones),法国图书连锁店福纳克(Fnac)为该书举办了首发式.在首发式上,奥罗尔忙碌地为读者签名.在等待签名的读者长队中,一些人是漫画的"发烧友",另一些人则是连环画的爱好者.  相似文献   

19.
刘仪 《出版参考》2010,(10):36-36
追,还是不追?最终,李岩还是鼓起勇气给俞静发了封邮件。从他见到她的第一眼起,他就喜欢上了这个简单的女生。  相似文献   

20.
人生每天都是壮丽的冒险──访奥丽亚娜·法拉奇[日]下村满子刘明华译上期内容提示:关于奥利亚娜·法拉奇的爱情生活,下村满子一无所知,只是在与她见面时才得知,两年前她心爱的恋人死亡了。亚历山德罗斯·帕纳格力乌斯──—位希腊抵抗运动的勇士。在法拉奇前去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