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涛 《网球》2013,(8):93-93
"看那个时候的我多瘦啊!"在上海市田林路888号绿洲商务会所的蒋越网球俱乐部,蒋越教练指着《网球》2004年2月刊上她做技术示范的照片对记者说。那是蒋越第一次与《网球》杂志进行合作,当时她刚刚回国半年,还没有步入网球教练行业的正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她与从小在一起打球的文俪原教练取得了联系,2004年的2月份,蒋越接到了文俪原的电话,请她到北京为《网球》杂志拍一组技术动作。直到现在蒋教练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拍照那天是坐文俪原的车去的,车特别  相似文献   

2.
刘彤 《网球》2013,(8):96-97
很多人都不知道,郑赛赛第一次登上《网球》杂志,并不是作为球员而是作为投稿作者,那时候她还只有15岁,自己第一次独自出国去摩洛哥参加比赛,为了打发时间,她在比赛之余写了不少训练日记,讲述和记录自己的见闻。"有一次和《网球》杂志的编辑不经意的闲谈,他就说能不能让赛赛出去比赛的时候写点东西,这倒提醒了我,我说赛赛之前出国就写过一些训练日记,不知道能不能用,后来就发了过去,没想到直接就刊用了。"说起第一次给《网球》杂志投稿的机缘,郑赛赛的母亲郑明回忆道。后来,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网球天地》编辑部:你们好!作为一名网球爱好者,除了忙里偷闲与好友挥拍,看《网球天地》也成了一种享受。每次拿到新杂志都爱不释手,巨幅球星照片更使我的房间增添了几分网球气息。喜欢网球应该是不分工作的,我虽然从大学走出来,分到边防部队,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团里居然有  相似文献   

4.
《网球》2006,(2)
甜甜和晏紫那张照片抓拍得非常好,我很喜欢,还有后面斯里查潘劈叉救球、澳网回顾的那几张,也非常不错。希望贵刊多选择一些这种实在的照片,而不是那种败坏你们气质的照片,比如我记得有一期的一张图,取了小威廉姆斯的上半身,她的胸部已经可以算是走光了,希望以后多注意,把握好尺度为盼。——李成民/北京竟然看到了他的露点照,我和寝室的姐妹们不约而同都跳了起来!你不知道,自从去年全运会后,薛峰就成了我们心目中的网球新偶像!遗憾的是,大马曾少眩还躺在病床上,祝愿他早日康复,与薛峰重新组成无敌双打!——吴娜/南京提前向编辑部的同志们恭贺新春!我正在策划一场新春联谊赛,赞助都找好了,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能拉拢多少人,奖品当然包括《网球》杂志了……对了,我的一位 MPA 班的同学反映说,很多  相似文献   

5.
我与《篮球》结缘已7个年头了,我是她的一名忠实读者,她是我的启蒙教师。从1989年起,我就有了一份自己最喜爱的《篮球》杂志。那年我刚5岁,杂志上的字我都不认识,只是翻看一些运动员打球的照片。有时爸爸在“人物撷英”和“技术点滴”栏目中选一些文章念给我听。我为了学好一个动作和技术,每天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至熟练才肯罢休。在学投篮时,由于年龄小,个头低,爸爸便动手给我做了一个活动篮球杆,每天训练时我们把篮杆搬到院子中。在《篮球》这个启蒙教师的指导下,我克服了重  相似文献   

6.
2003年在《网球》杂志创刊的决策中,我深知网球在国外是一个很受尊重,也很普及的运动,中国的体育在走向改革开放的途中,它必然和网球运动有全方位的遭遇,从这样一个意义上来讲,在中国办一份网球杂志,对推动中国网球的职业进程,特别是对推动大众的普及,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有问有答     
北京联合大学读者刘茵:自从我知道《网球天地》这本杂志后,就一直是该刊的忠实读者。辛吉斯自始至终都是我最喜爱的球星,能告诉我她的个人资料吗?  相似文献   

8.
汪涛 《网球》2013,(7):72-73
1"我对《网球》杂志是蛮有感情的,创刊号当时就是我自己买的。"陈君乐说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期杂志就是2003年7月的创刊号,"我还记得封面人物是费雷罗,‘红尘滚滚’的标题。"2004年在仙霞网球中心举行的喜力公开赛是陈君乐第一次现场报道网球赛事,他在赛场看到《网球》杂志的专卖铺里有一些过刊正在打折销售,其中就有那本创刊号,他立马买了下来,随后又挑了很多本沉甸甸地背回了家。"十年以来,在各家平面体育媒体中,《网球》一直都是我心中最认  相似文献   

9.
吴雅南 《网球》2013,(7):71-71
《网球》杂志已经十年了,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的成功。作为忠实的读者,我要送上真挚的祝福:亲爱的《网球》杂志,10周岁生日快乐!2004年,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书报亭前,我犹犹豫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咬牙花20元"大价钱"购买了第一本《网球》杂志,这个景象至今记忆犹新。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早就有了回忆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前发生的事情的  相似文献   

10.
邱友益  陈功 《网球》2013,(8):112-113
1每期的《网球》杂志上都会出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读者对他们的长相非常熟悉,却很少有机会去了解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个群体的名字叫动作示范教练。杂志创刊十年,从国家队功勋教头到普通的业余球员,《网球》杂志上留下来许多示范教练的身影。其中,老读者们一定对杂志创刊初期那个技术动作非常标准,身材修长,留着一头秀发,浑身散发着阳光气息的帅哥教练,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他的名字叫杨涛,是最早在《网球》杂志上亮相的示范教练之一。说到和《网球》杂志的结缘,杨涛用了"近水楼台"这个成语。杨涛当时在朝阳网球俱乐部当驻场教练,住在地下一层的员工宿舍,出  相似文献   

11.
《网球》杂志今年第五期上有一篇香港网球协会总教练林秉超先生写的文章《十四岁,亚洲职业网球的软肋》,读后我的感想很多。我以为,目前有两个理由要求我们更进一步的探讨这个问题,这两个理由是:一、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少年在“体制”外参加网球的系统训练,这是中国网球的希望之所在;二、在中国,网球训练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手段上都亟待提高,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资源流进网球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了;同时,这些“体制外”的少年对网球的各种新理念有强烈的需求。林秉超先生在文章里列举了很多问题,我都深有同感。同时我还认为,在中国的现阶段里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教育家长”。因为家长才是掌握着这些少年成长的过程的决策者,而目前亚洲的各种投资者,网球协会、管理中心、企业,正如林秉超先生所说,只有在看到比赛成绩的时候才会出手赞助。因此,家长必须懂得:一、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职业球员的“料”;二、如果是“这块料”,如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13.
邱友益  叶蓓图 《网球》2013,(7):76-77
2006年"中国网球风云榜"颁奖典礼,让叶蓓第一次和网球产生了交集。叶蓓回忆道,当《网球》杂志邀请她做颁奖典礼主持人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自己此前没有任何的主持经验。但很快,叶蓓说服了自己,"我比较随性,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喜欢冒险和挑战。"当然,像"中国网球风云榜"这样中国网球的最  相似文献   

14.
汪涛 《网球》2013,(8):104-105
在上海市中山南路28号久事大厦17层的办公室里,杨亦斌翻看着记者带来的《网球》2011年11月刊,两年前的上海大师赛期间,上海大师赛赛事联合总监杨亦斌和吕华勇在劳力士的现场接受了《网球》杂志的采访。"我们在2000年喜力公开赛的时候就开始合作了,那个时候我就接受过你们的采访,我还记得杂志曾经有一位叫吕博的记者。""吕博"其实这是《网球》前编辑部主任胡楠众多笔名中的一个。"那个时候的杂志是《网球生活》,算是  相似文献   

15.
摩卡 《网球》2008,(7):48-52
2008年5月,安娜·伊万诺维奇的法网之旅还未开始时,美国杂志《网球周刊》上刊登了一篇人物特写,题目为《别让性感的笑容迷惑了你》。作者想要提醒大家冷静地认识安娜,对她的关注不应该只停留在那张美丽的脸庞上,更要关注她在网球场上的表现:"她将在巴黎掀起一股风潮。"文章作者乔尔·德拉克说。一个月后,德拉克简直成了伟大的预言家,因为他说对了,而且20岁的姑娘不仅赢得了巴黎的宠爱,更重要的是,她已经开始统治WTA,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6.
陈洪搏 《网球》2013,(7):87-87
对于我来说,《网球》不仅仅是一本杂志,也是一把通往网球世界的钥匙,更是一块敲开我半职业体育记者生涯的敲门砖。说起我与《网球》的结缘,还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经历。2005年温网比赛期间,我有机会临时成为赛事大会的安检工作人员。我们小组主要负责全英俱乐部13号大门(工作人员与球员名人专用通道)的安全监察。接待工作非常忙碌,但也让我无  相似文献   

17.
《网球天地》"百校赠阅"活动在 Tennis123网站的一项"大学生网球调查"活动中,有一个问题是"您经常阅览的网球杂志是什么?"75%的大学生填写了"《网球天地》"。大学生是《网球天地》的忠实读者群之一,杂志也一直关注着大学网球的发展。日前,Tnnis123网站携手《网球天地》发起"百校网球推广"活动,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网球热潮。活动期间,《网球天地》为每所参与的高校提供1年的免费杂志。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等高校,《网球天地》深受大学生网球爱好者的青睐,每次将杂志赠送给高校网协时,同学们都争  相似文献   

18.
来信选登     
《网球》2006,(9)
阳光从后面照来,朴素的长发泛起光芒,肩前的膏药赫然在目一一李娜微微抬着头。那颗网球还没有出现在画面里,她已经准备好了迎击。8月的《网球》再次验证了贵刊的一个标准:并不是只有冠军才能登上封面。这是一张富有光泽气质,静中有动又有寓意的封面,重要的是,她是中国人,中国女单的最大希望!——王秉峻,北京一直认为,报纸主要是给人提供真相的,而杂志还要肩负起制造幻觉的责任。这种幻觉,不是说非要凭借炫巧的文字,而是更多地表现在叙事本领上。只有叙事才能让故事复活,如何安排庞杂的素材,并在适当的地方流露观念,是"传统记者"与"非虚构作家"的区别。欣喜地看到,2006年的《网球》在这方面做得越来越出色。——九戒,天津我是做企业的,迷上了网球,可以说《网球》杂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前年中网时我一下子就订了两年!在分类标题中,"功能天地"最吸引我,每期都是一份渴望,然后把字里行间的重点用笔划好,反复琢磨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9.
编与读     
《网球》2006,(3)
特别感谢贵社两年来为我们提供的每一道丰盛的网球大餐!我想问一下,还有没有2004年8月的《网球》杂志,虽然时间有些久了,但我想知道那一期的杂志里是怎样描写费德勒的。——褚京莉/北京《网球》:谢谢褚京莉朋友的鼓励。杂志社里的过刊每一期的数量和折扣价格都不一样,有的过刊只能寄希望于某地的经销商那里看看有没有存货。计划购买过刊的朋友请直接致电《网球》杂志发行部,电话是010-81952120。  相似文献   

20.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男女网球运动员参加混双比赛,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谁又想到过.这一切其实实上不见。本篇文章的主角比利·琼·金因为25年前挑战男子网球运动员里格斯,而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20世纪百位名人之一。比利·琼·金大战里格斯是当年最大的新闻.也是网球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对于那一场空前绝后的男女网球之争,她本人是这样回忆和评析的——那场比赛已经过去25年了,但人们仍时常谈起。回想起来,我也是经过了慎重考虑才决定进行这场比赛的。比赛对社会将造成什么影响,尤其是比赛结果又将意味着什么,我必须承受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