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姚昆 《网球天地》2011,(9):64-66
2011年,李娜超越日本传奇球员伊达公子闯进大满贯四强的成绩,成为首位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掀起了一股网球旋风。  相似文献   

2.
邱友益 《网球》2013,(4):60-61
2008年,WTA亚太区总部落户北京,这是美国总部(佛罗里达)和欧洲区总部(伦敦)之后,WTA在全球设立的第三个全球性机构。5年后回过头去看,WTA的官员们一定为当年这个正确的决定感到无比骄傲。WTA亚太区副总裁陈述说:“当时,WTA已经看到了中国网球市场的广阔前景,但绝对没有想到中国网球会在后面几年发展如此迅猛。”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网球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网球热潮,2010年李娜、郑洁同时闯入大满贯四强上演双响炮,2011年李娜在墨尔本成为亚洲闯入大满贯决赛第一人,之后在罗兰‘加洛斯历史性举起大满贯奖杯,2013年澳网李娜再夺大满贯亚军。  相似文献   

3.
双面李娜     
Rocky  陈功摄影 《网球》2012,(11):30-33
2012年的李娜,没有进入过大满贯的八强,在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早早出局,但她在中网展示了一个最好的自己,连胜斯齐亚沃尼、佩特洛娃、彭帅和拉德万斯卡四名好手,继2010年后再次跻身中网四强。最好的李娜,也贡献出了一届最好的中网,从始至终,中网都保持着较高的票房上座率。只要有李娜身影出现的地方,无论是新闻发布会,赞助商活动,还是李娜的比赛,都会掀起阵阵热潮。  相似文献   

4.
动态     
《网球》2011,(3):128-129
1月17日至1月30日,新赛季首个大满贯赛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墨尔本火热举行。中国金花李娜在继去年取得女单四强佳绩后,今年再进一步勇夺亚军,创下亚洲选手在大满贯中的最佳成绩。凭借精湛的球技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李娜正式成为劳力士最新代言人.她选择佩戴劳力士蚝式恒动日志型36毫米腕表。  相似文献   

5.
冷门大搜索     
丁川 《网球天地》2014,(3):36-39
四年三进决赛,李娜如愿以偿捧起了达芙妮杯,瓦林卡一路连克强敌,首夺大满贯。这样的结局固然美好,但着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今年澳网,高温是一大主角,可像李娜和瓦林卡一样,冷门也缔造了不少。  相似文献   

6.
《网球》2011,(8):134-134
在为亚洲赢得首个大满贯单打桂冠一个月后,李娜正式确定将于2011年12月17至18日在家乡武汉领衔参加为期两天的“李娜和她的朋友们”武汉国际网球精英赛比赛计划。拥有14座大满贯单打冠军头衔的桑普拉斯、温网逆转击败李娜的德国选手利斯基。以及西班牙网坛传奇莫亚,都将共同参加此项赛事。  相似文献   

7.
ROCKY 《网球天地》2014,(12):84-86
“最好的时代,最乱的赛季。这句话堪称21014年女子网坛最准确的总结。十个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占据WTA年终世界排名榜TOP10,四人分享四项大满贯冠军。如栗要在李娜、莎拉波娃、科维托娃和小威廉姆斯这四位大满贯冠军之外,评选一位本塞季表现最佳的球员,没有人会比哈勒普更合适。”  相似文献   

8.
乱世佳人     
张乐 《新体育》2012,(1):102-103
从2011年的大满贯冠军归属可看出女网的“乱世”——四大满贯诞生四个冠军,除澳网冠军克里斯特尔斯,李娜、科维托娃和斯托瑟都是首次加霓。  相似文献   

9.
幸福时刻     
刘彤 《网球》2014,(3):22-27
在李娜捧得澳网女单冠军之后,澳网官网在第一时间就把中国金花放上了头条的位置——"Finally Li"。这个让人会心一笑的大标题虽然简练,但是却很好的概括了李娜的澳网之路。过去四年三次闯入决赛,从初登大满贯决赛舞台被遗憾逆转,到一年前两次摔倒最终与冠军擦肩,李娜经历了太多。在年初的深圳公开赛捧杯之后,李娜出人意料的向媒体袒露心扉:目标再赢  相似文献   

10.
鲍勃 《网球天地》2021,(3):54-55
作为开年第一个大满贯的澳网常被称为中国球员的“福地”,但中国球员今年的表现却很难让人联想起这两个字。2006年伊始,随着郑洁/晏紫在澳网女双决赛中以2比1击败赛会头号种子雷蒙德/斯托瑟,中国网球首次在大满贯成年组双打比赛中尝到了冠军的滋味;2010年,李娜和郑洁双双闯入女单四强,让世界对中国网球刮目相看;此后几年,李娜的名字响彻墨尔本,在2011年和2013年两次斩获亚军后,中国金花终于在2014年加冕澳网冠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