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耀文 《收藏》2010,(12):113-115
笔者曾在《石道之“石”》一文中探讨了石道之“石”的“真”“善”“美”,本篇来谈谈石道之“道”。 赏石主体的审美之“心”,即石道之“道”是在生活审美、自然审美以及艺术审美的基础上产生的,贯穿于整个赏石审美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赵祖武 《收藏》2006,(11):102-103
海派家具仅仅是上海的民国家具吗? “海派家具”正在成为家具收藏界的一个热点。不少藏家均把海派家具和上海地区民国期间的“摩登时代”家具画上等号,似乎海派家具就是民国老红木家具的代名词。这种概念形式的简单依据就是:“海派”中的“海”就是上海。也许“海派”一词的本义是指“上海派”,但在实际使用中确实不仅仅只指“上海派”,而是还包括“不拘程式”“突破传统”等含义。  相似文献   

3.
保宗  祁美娟 《武当》2004,(8):45-46
本派丹田功之法称“点火炼丹炉”(武火急烹与文火温养),采用的功架叫“立鼎封炉桩”(丹炉桩与金鼎桩)。此仅将“丹炉桩”与“武火急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阳冉 《精武》2008,(9):53-5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侠文化是一个游离于边缘但又不可或缺的文化系统。早在《韩非子·五蠹》中就有“侠以武犯禁”的记载,这是最早“侠”与“武”二字的同时出现。在往后数千年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武”、“侠”二字的合谈便悄然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武”作为“侠”的体现.“侠”成为“武”的内涵使得二者不能分离。青城绿林派于清朝末年起义形成,由于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使得此派武术融合了南北武术风格中的实用元素,并在时代变革时期将中闰侠文化的精神在流派形成前后多有显现.并融合在流派内容当中。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8,(5):205-205
谈及山水画创作,人们自然论及“法”和“变”。法,物象之本源;变,心象之渗析。汇二者,然后开画坛之门类。当今分门辨派,取之脉络似乎已成度衡。  相似文献   

6.
更正     
赵振库 《中华武术》2005,(12):41-41
“地宫戳脚”拳术属北派拳法,系少林一脉,没有文武趟之分。武术常讲“南拳北腿”,地宫戳脚集腿法之精华,是北腿的代表拳种,被誉为“北腿之杰”。“地”为下盘;“宫”为拳法的阴阳变数;“戳”为透、狠之意,也是该拳种之魂。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8,(4):205-205
谈及山水画创作,人们自然论及“法”和“变”。法,物象之本源,变,心象之渗析。汇二者,然后开画坛之门类,当今分门辨派,取之脉络似乎已成度衡。  相似文献   

8.
“野”本义“郊外”,指远离文明的空间,但随着“文”的僵化,古代文人以“野”的质朴平淡对抗“礼”对人性的制约,“野”由文明的对立物转变为文明的反叛者,而在现代文明中,“野”又成为现代人的乌托邦,以自在、神秘、生动的特性受到青睐。“野”的文化内涵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文明异化的轨迹,同时也表现出人类对审美文化、审美人生的一贯需求。  相似文献   

9.
距离与参与问题是美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距离”棍念具有多义性,既可指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又可指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指心理距离、审美距离。“距离”说的背后隐藏着明显的二元思维模式和鲜明的精英化立场。“距离”与“参与”相对,但“距离”本不拒绝“参与”。“距离”也罢,“参与”也罢,都有个“度”的问题,它们只是审美活动的不同侧面、不同维度、不同阶段而巳,不能只强调一方而无视另一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形意杂式捶     
朱伯伦 《武当》2008,(6):23-25
形意杂式捶,乃北派心意六合拳较为复杂的一个传统套路。荟萃“五行”“十二形”精华部分而创编,朴实无华,毫无乖戾,虽然各地练法不一,但是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