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出“江湖”二年的张树新突然又被推着浮出了水面。创办了瀛海威,离开了瀛海威,如今要收购瀛海威,这无疑是张树新对瀛海威难以割舍的情感。 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了瀛海威,中国兴发集团公司(简称中兴发公司)入主瀛海威。瀛海威创立和发展,确定了张树新在IT界的地位。张树新对于互联网概念在中国的普及做出了贡献。瀛海威的发展离不开巨额资本的投入,而作为出资方的中兴发公司并不是只讲投入、不讲回报的企业。是企业,就要讲究回报,就要讲效益。张树新经营瀛海威两年多盈利的前景不容乐观。于是1998年中兴发公司提出,要么张树新…  相似文献   

2.
据瀛海威总经理助理陆群透露,自去年8月起,瀛海威的控股股东中兴发集团花380万元人民币聘请了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中国)为瀛海威制订战略规划,提出“把瀛海威事业作大、业务做深”的口号,改变过去“瀛海威”由一个公司从事单一业务的结构模式,变为一个集团的企业结构,全面转向以 Internet综合服务为核心的联盟运营,以期重新回到中国互联网的领导地位上来。  相似文献   

3.
海威、中公网在业界轰动一时,并各有一段曲折的发展经历,现在前途未卜。“金旅雅途”不甚出名,前景在所难料,但至少可以看出在信息服务的思路上已经较前面的两家企业有了很大的改善,显得更为成熟。“瀛海威”是“先驱”还是“先烈”?瀛海威,全称是北京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它的信息服务是在其接入业务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因特网发展的早期,没有接入业务支撑的纯ICP企业是根本无法生存的,高昂的设备和网络带宽费用,异常稀少的技术人员,使经营的成本和难度急剧增加。电信部门的数据业务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联机服务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联机服务业的机遇与挑战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张树新近两年国内联机服务业回顾自1995年以来中国联机服务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内因特网用户净增200%,已突破60万大关。提供接入服务的公司多达上百家,并出现四五家全国性联机服务商。各公司在经营...  相似文献   

5.
《电子出版》1997,(6):11-13
一、瀛海威时空的发展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北京瀛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同年9月“瀛海威时空”联机信息服务系统开始试运行,并同时开始Internet接驳业务。从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瀛海威时空注册用户数量达到6317入,用产量每月递增23.8%,在北京的商业联机服务市场中赢得了较大的份额和良好的声誉,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管理经验。1996年10月,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中国兴发集团、中国建设银行北京信托投资公司等股东加入,注册资金达8000万人民币,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1996年12月26日瀛海…  相似文献   

6.
《信息系统工程》2005,(9):34-35
如果1995年,中国的互联网历史只有一家公司可以被纪录,瀛海威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首选.1995年5月成立的瀛海威,采用了一种近平是开展扫盲班式的市场推广活动.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对那个竖立在北京紫竹院对面的广告牌有印象.上面书写的“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的口号,告诉人们中国互联网的普及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7.
网络热里有些什么东西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 ,外行看热闹”。新年伊始 ,本刊总编宋振峰和《互联网世界》总编陈丽英以闲聊的方式 ,就当前网络热中的一些事情谈了各自的看法。既是闲聊 ,话题自广 ,所阐述的观点只代表个人看法 ,读者大可姑妄读之。宋:前一段时间评选网络界十大杰出人物。包括王志东、张朝阳等。还有网易的丁磊、8848的王峻涛、原先瀛海威的张树新。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 :这次评选的十大杰出人物 ,甚至包括还有另外十名提名的 ,全在北京或是在北京发展起来的。丁磊原来在广州 ,后来也迁到北京来了。这不是一件好事。陈:外…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12,(8):77-77
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技术联合会(简称“网技联”)年会于7月25—27日在南京举行,约70家网技联成员单位技术主管及媒体技术公司参加了会议。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方正电子)应邀参会并向大会做技术报告,介绍了公司在互联网业务领域的最新进展及业务动态。  相似文献   

9.
从1992年茉绥华公司(以下简称“茉织华”)的第一家印刷企业浙江茉织华印刷有限公司的创立,到1998年上海浦东、北京、四川成都三家颇具规模的印刷公司的相继开业,再到2003年年底,与日方合资,专注于不干胶印刷的上海茉织华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茉织华印刷”)的成立,茉织华在我国的印刷业界实现着起步、发展壮大、拓展新业务领域的几次跨越。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深秋的一天,北京白颐路口竖起了一面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向北1500米,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接入公司瀛海威的办公室,中国第一代网民的记忆从此开始。随后的1997年,中国出现了一批后来大名鼎鼎的网站——网易、四通利方论坛(新浪的前身)、chinabyte、搜狐。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底,张树新跟丈夫一起去美国游历。在一位同学的家里,她看到了一份印有E-mail地址的通讯录,由此了解了美国一家Internet接入公司。那一刻,互联网这只"蝴蝶"飞进了她的心里。直觉告诉她:这可能是一个比她正在做的  相似文献   

12.
吴麟 《今传媒》2005,(12X):21-23
1995年,中关村的路牌上写着“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前方500米!”。1997年这个牌子的主人瀛海威被收购,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年的悲;比史上,有无数先驱成为先烈,倒在了“互联网寒冬”中。在中国商业互联网诞生十周年的今天,其开始迎来第二次发展浪潮,如网民数量首次突破1亿大关。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同时,中国网络传媒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压力和挑战。中国网络传媒格局似乎正在进入狄更斯所描述的“双城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潘天翠 《网络传播》2006,(10):26-27
谈到网络媒体,人们总免不了要提到一个词——“内容为王”。国外叫作“Content is King”。该词首先在国内媒体亮相是1997年,由北京青年报首先提出。当时是互联网发展初期信息资源匮乏,以瀛海威为首的ISP(互联网接入服务商)陷入危机,一些互联网服务商另辟蹊径,提出“内容为王”的口号。这在当时确实为丰富互联网中文信息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互联网初期的幼稚与不成熟,内容服务受“注意力经济”观点的影响,忽视了信息内容的质量建设,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互联网进入寒冬时节。  相似文献   

14.
【光明日报消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文摘》出版公司8月18日因债务缠身,决定申请破产保护,以期争取减轻还债压力并进行业务重组。《读者文摘》成为美国报业受经济衰退和来自互联网竞争压力的又一个“牺牲品”。根据美国相关的网站统计,自2008年1月起,美国至少有120家报纸倒闭,67家报纸共解聘2.1万多名工作人员。目前美国报业萎缩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甚至有人预言,至2015年印刷的报纸将会“消失”。  相似文献   

15.
百草园     
美国互联网公司在华表现受国会质询美国4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在华表现2月15日受到国会质询。这些公司被指称帮助北京限制新闻自由,以换取市场准入。在国会举行的有关美国公司在华商业道德的听证会上,微软、雅虎、斯科和Google公司都受到指称。美国国会议员上个月指责这些公司屈服于中国政府的压力,在互联网上进行新闻检查。这四家公司为与中国政府进行合作的行为进行了辩护。不过这些公司承认,他们在互联网的所采取的限制并不是最理想的做法,但是他们强调互联网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非常重要。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为1亿1千1百万人,仅次于美国。美国…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张树新的赢海威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的萌芽期。二是以“海归”派为代表的过度膨胀泡沫期,造成了今天互联网步履蹒跚的局面。三是当前和未来的价值回归期,  相似文献   

17.
信息台     
人民日报和澳新闻集团联合在北京、成都召开“迎接挑战:互联网时代报业发展”研讨会5月,人民日报和澳新闻集团联合在北京、成都召开“迎接挑战:互联网时代报业发展”研讨会,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及中国北京、天津、山东、四川、重庆、广东、云南、陕西、辽宁等省的20多家新闻单位负责人,分别参加了这两次会议。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媒体的报纸、网络版、广告、发行等方面的情况,并对互联网时代报业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大家认为,将报纸和互联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是新闻媒体面对信息时代挑战和竞争的有…  相似文献   

18.
<正>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技术联合会(简称"网技联")年会于7月25-27日在南京举行,约70家网技联成员单位技术主管及媒体技术公司参加了会议。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方正电子)应邀参会并向大会做技术报告,介绍了公司在互联网业务领域的最新进展及业务动态。顺应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与灵活变化的特性,方正电子重构并加强了  相似文献   

19.
“华章图文公司”是美国万国数据集团与机械工业出版社于90年代初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引进版计算机、经管类图书的出版、发行。据称,短短几年,由华章引进、出版、发行的“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图书在国内同类图书销售中分别排到第三、第四位,生产规模也从最初的一千万发展到2000年的一亿四千万元”,公司声名鹊起,在每年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  相似文献   

20.
接入服务与门户网站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最早人们关心的是怎么上网的问题,于是做互联网接入服务的ISP(InterneServiceProvider)就大显身手,如美国的AOL(美国在城)、中国的瀛海威等,靠收取上网费赚钱。如今AOL在Case(凯思)领导下,历经了各种惊涛骇浪后迅速发展壮大,不仅收购了作为互联网象征的\etscape(网景)公司,还于日前吞掉了媒介巨子TimeWamerlnc(时代华纳)公司,而中国的ISP则因为不适合中国国情而苟延残喘,流海威更是被人们形容为早起的虫子被鸟吃。上网后人们发现很容易迷失在互联网的海洋中,由华裔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