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镜花缘》系清人李汝珍所著的一部修真求道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之所以要将小说定名为《镜花缘》绝非偶然,因为只有镜花水月的空幻无常和转瞬即逝方能传达出作者对命运的嗟叹和感喟。作者将这种无常之叹拓展至芸芸众生,通过对现实的凡俗人生的否弃来诠释道教“谪仙修道”的母题。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一直都是新时期评论界争议极多的作家。然而其所受的传统文化影响特别是道教文化影响是不容质疑的。道教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小说创作中是坚忍忘我的“山石”式写作姿态、女性崇拜与对清丽阴柔文风的推崇几个方面,这样的选择与其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但在贾平凹80年代的改革小说中,他对时下忧患的关注与他“出世”,“忘我”的道教思想产生了冲突,因此极富道教神秘色彩的民风民俗就成为他化解冲突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约在《红楼梦》问世后半个世纪,十九世纪初叶,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一部长篇小说,就是李汝珍的《镜花缘》。清人王之春评论《镜花缘》时说:“小说之《镜花缘》,是欲于《石头记》外,别树一帜者”(《红楼梦卷》第286页,以下注引此书不注书名)。胡适也在《镜花缘考证》里,评价《镜花缘》为“第二流佳作”。小说以独有的创作形式和新奇的艺术构思,在我国文学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它与中国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已被公认为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作品,通过对“三言”中的神仙道化小说的阐释,能折射出浓厚的道教文化意蕴。文章主要阐述了三言道教题材故事形态。  相似文献   

5.
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以小说见才学”的代表作,其描述的雅集活动是作者“论学说艺”的载体。小说叙述了上苑雅集、女学塾雅集、卞园雅集等六次雅集活动。这些雅集书写具有揭示主题、预示情节发展的作用,也是导致小说结构碎片化、人物形象雷同化等艺术缺点的因素。就文化内涵来说,《镜花缘》的雅集书写折射了清代盛极一时的才女文化,以及乾嘉学术风气对整个社会文化的浸染。厘清雅集与文本、社会文化的关系,有助于对该书的思想倾向做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李汝珍撰著的《镜花缘》是一部化用群书、推陈出新的学者型杂体小说。文章从文学发展的继承、创新角度,以确凿翔实的对照比较,论证了《镜花缘》与明代的“四大奇书”、清代两大顶峰小说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镜花缘》中多次提到《西游记》,而且有意翻新,可以看出李汝珍不仅熟读此书,更富有独创性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当代小说家卡尔维诺对小说“主题”的高度自觉表现在两个方面:主题的多样性,它反映了作家对主题丰富、主题的层次或主题间关系紧密、“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的自觉追求;主题的“开放性”或“延伸性,”它是作家对“不确定性”、“可能性”的确认。这一自觉反映出作家的小说观念,即将“轻”视为以哲学和科学为依据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以“轻”载“重”(探寻解释世界、建立秩序的“可能”,(以“轻”化“重”(涵纳诸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小说《镜花缘》的前儿回通过对“天宫”和神仙之间争宠好胜进行了描绘,文中百花仙子在面对“恃宠而骄”的嫦娥时,依然不改原则,谨遵“上帝”的旨意,可是却在宴会后的仙居中疏忽大意,造成被“贬谪”凡间的下场。百花仙子作为一个领导者其领导才能则受到质疑,本文即以现代眼光从“百花仙子领导艺术”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小灯球     
《小读者》2013,(2):55-55,46
“鸡兔同笼”的算题和算法,在中国古代的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被誉为“了不起的妙算”,以至清代小说家李汝珍,把他写到自己的小说《镜花缘》中。  相似文献   

10.
李汝珍《镜花缘》虽列为“以小说见才学者”,然其“数典谈经”均在小说情节进展之内,艺术上亦有匠心,尤其反映了清代文人生活值得重视;作者也未囿于古书,能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小说表达出多方面新鲜思想.  相似文献   

11.
镜子阶段理论是拉康学说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围绕镜子阶段以及镜子阶段的虚幻自我展开论述,梳理了虚幻自我之前、之后辨证运动的整个历程,突出了镜子阶段在自我的功能形成,以及拉康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云笈七籖》是道家最大的一部类书,保存了《大宋天宫宝藏》的菁华,素有"小道藏"、"道教小百科"之美称。《云笈七籖》对宇宙的生成和演化进行了颇为系统和详实的思考,形成了富有创建的宇宙源起演化学说。《云笈七籖》中论述宇宙演化理论最为集中的当属卷二,特别是《太上老君开天经》,该作提出了宇宙生成的两个过程:一是宇宙未生之前的"混沌"状态,二是宇宙世界生成后的继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秦榕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1):20-21,41
本文试图以《古镜记》为参照和枢纽,梳理镜子文学意象的发展脉络,初步分析镜子的三个基本意象层面:幼惩、镇邪和闺怨象征,指出劝惩和闺怨是传统的镜子意象功能,镇邪功能的出现则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古镜记》是这一交融的产物,而《红楼梦》将镇邪和劝惩功能有机地结合,熔铸成包孕文化底蕴和哲学意蕴的“风月宝鉴”。  相似文献   

14.
"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释三家都包涵着丰厚的和谐思想:儒家主张中庸之道的和谐观,侧重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家主张天人一体的和谐观,侧重天人关系的和谐;释家主张中道圆融的和谐观,侧重身心关系的和谐。三家虽立意与旨趣各有特色,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但共同建构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多元一体"的思想结构。儒道释三家的和谐思想,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言志"说与"摹仿"说出自中、西方不同的诗学话语体系,在美学内涵和价值追求方面有着巨大差异.但它们共同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某些本质规律的探索和认识,都很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其终极价值关怀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为人生而艺术"的.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哲学层面,意象是一种隐喻的话语方式。意象天然带有“文学性”气质,它必然是一种智性的运思、情感的节制。在中国新诗史上,“现代派”是营造意象的高手。镜子,在中西诗学中都是重要的象征物。“现代派”通过笔下众多的镜子意象,发掘了中国古典诗学的精髓,也与西方的“现代派”诗学主张达成契合。镜子,成为中西诗学交汇的节点。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对于《呼啸山庄》的研究多集中于叙事技巧、象征性书写以及自然和谐意识的阐发,但是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却忽视了后现代心理分析方法的应用。本文试图通过运用拉康“镜像阶段”的相关理论解读男女主人公的心理特质,进而论证两者均是寻求一种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汝珍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人文精神失落,原有的纲常秩序大乱.<镜花缘>的创作宗旨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仁智追求.这种追求是对作者所生活的封建末世道德沦丧、世风浇薄的丑恶现实的有力的针砭和反拨.  相似文献   

19.
论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诚信”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与核心范畴,武当道教继承发展了早期道教和儒家的“诚信”伦理思想,不但在道经中大力宣扬诚信受赏、欺诈遭罚的教义,而且在宫观建筑、匾额楹联等武当文化中对之也多有体现,武当清微道派更是把“正心诚意”作为行雷法的根本。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还体现在历代信徒香客将武当山称为“灵山”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20.
“镜”与“窗”作为艺术代码,在萧红小说中具有深刻的意蕴,镜窗的破碎和寒凉特征隐喻着生命存在的绝望和恐惧。小说中镜窗意象携带着丰富的文化密码,蕴含了萧红创造性直觉的加工和改造;镜窗意象也是萧红将生命体验中的被弃情结移情于其中的艺术结晶,窗与镜的边缘性与异质性,与萧红自觉退居边缘保持精神独立的价值取向内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