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镇海老屋     
吴福辉 《寻根》2004,(4):89-93
我在梦里见过我祖居地宁波镇海的老屋. 我并不出生在镇海,中年以前也无缘面识我父亲出生的地方.像我这样在户口簿的籍贯栏目里填甲地,而在出生栏里却填乙地的人,如今是越来越多了.比如我就生于上海,我的儿子北上生在了鞍山,到我孙子已生在了北京.报户口的时候,我儿子不假思索就给孩子写下籍贯"宁波"两字,我看了直发愣.  相似文献   

2.
记得我与他认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傍晚.秋天到来,似有一股凉意,可我还在这有些昏暗的灯光下苦读.我朗读的声音很大,盖过了风吹树木的声音.当我停止时才发现身后站着一个身影,我被吓了一大跳.当我认真看时,是一个男孩,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男孩,他的眼睛在昏暗的光下很亮.他说话了,他说:"你读书的声音很好听,枯燥的课文从你嘴里读出来,添了许多生气."我受宠若惊,那晚我知道了他的名字.但他给我的感觉是忧郁的,显得有些伤感,这让我很迷惑.从此以后,我们成了朋友,也总是在那条大道旁看书.  相似文献   

3.
我的梦     
我叫约尼·玛亚,家在伦敦,我母亲住在那里.我是两年前来到北京的,并在一年半前进入北京戏校.我现在靠英国议会对外交流项目所提供的奖学金在此学习,我希望再学习一年半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烟站记事     
熙来攘往皆是客,现在我躲在我屋里乏力地想,很久以来我把这间屋子当作一个无法搬动的固定的巢,这个巢似乎应该永远属于我,只要我想躲在这个巢里,似乎没有人能把我拽出来.寂静的巢包围着我,在巢里看外面的风风雨雨,云卷云舒,这个巢虽然破旧,但有恒久的安全感,我的巢我做主,时至今日我发现其实我错了.这巢终究要离我而去,现在我得自谋去处了.  相似文献   

5.
有贈 我是從感情的沙漠上來的旅客, 我饑渴,勞累,困頓. 我遠遠地就看到你窗前的光亮, 它在招引我——我的生命的燈. 我輕輕地叩門,如同心跳. 你爲我開門. 你默默地凝望着我 (那閃耀着的是泪光麼?)  相似文献   

6.
最后一课     
尽管实习结束了,可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我的心依然活跃在我那群可爱的学生中间,尤其是我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 离开实习学校的那天早晨,我依旧到操场上守操.这是作为一位见习班主任所要实习的内容之一.就在这时班主任走了过来,微笑地对我说:"杨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想邀请你在今天给他们上最后一堂班会课."真的吗?"我当时很激动也很兴奋."好!"我没多想就爽快地应了.可是这也许是我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节课了.最后一课?多么令人心酸的话语.虽然在三尺讲台上,我也只不过站了那么几节,但是我却对这神圣的职业怀着深深的敬意与眷恋.  相似文献   

7.
逐梦人生     
很小的时候,我心里就深深地揣着一个梦.那梦是什么,我却一直没能彻底弄清楚.只是,为着这个梦的实现,我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弯路.有时,甚至被那路上的坎坷绊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不过,在流血流汗的同时,我从没流过眼泪.我想,人活着就该劳动、节俭和梦想.我经过的,都是我所必须经历的,为了心中的梦,我甘愿付出一生的代价,并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8.
春风猛烈     
一 认识唐沁之前,我还沉浸在有生以来最大的悲伤中. 96年高考失败后,97年的高考就成了我必须拿下的一役.没日没夜地苦,做梦都在背书刷题,熬得人比黄花瘦,照照镜子,都会心疼镜中人.原以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照我省统测的成绩来看,最差也是本科保底,冲一冲,重点大学也有七八分的胜算.可谁曾想,最后拿到手的还是一张轻飘飘的专科录取通知书.我不禁悲从中来,恨自己无能,而更大的悲痛则是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妈.我妈一个人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最大的希望就是我能用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作为一记耳光狠狠回击我爸一下,以此证明她的苦尽甘来和我爸的卑鄙无耻.我两岁时,他们离婚.从我懂事起,我爸就活在我妈的各种黑化中:道貌岸然,心狠手辣,披着羊皮的狼!要不是我,你早被他送给别人了!我妈说这些话的语气,好像他们从来就没有爱过.知道我和你爸为什么离婚吗?只要我不听话,我妈就会闪着泪光痛心疾首地指着我说,就是因为你!这招杀手锏果然厉害,每次都能够让我瞬间做回听话的孩子.是的,我害怕我妈那些散发着陈腐味道的抱怨,它们包裹着一个病孩子不堪的过去和即将到来的糟糕.那是我的丑陋,是我的赤身裸体和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尾小鱼,我的家在双廊到江尾的水域中.这里水混浊得阳光都照不进来,墨绿墨绿的水让人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很容易迷路.我还小,父亲怕我迷失了回家的路.所以不允许我外出游玩.每天我只好在家附近狭小的水域独自游荡.  相似文献   

10.
走进城市     
我现在所栖居的这个县城,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城市.这并非是我在有意地贬低它.我怎么会贬低它呢?它是我儿时的一个梦境,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港湾.况且,我的祖祖辈辈一直都在那个被重重大山包围着的小山村里耕耕种种、种种收收.父亲虽然是教师,但也一直都在那个不大的山区乡的几所小学中转来转去、转去转来.我能走出大山,走进城市,算是一种幸运,一种福分.我应该感谢这座小县城才对,因为她毕竟也默默地接纳了我那沾满泥土气息的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巍山的温泉     
在簌簌的冬雨中,我躺在温泉里,一动不动地闭上眼睛.此时,那种温暖托举着我,似一种不知不觉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把我融入其中,进入浑然忘我的状态.由此,我想我已成了如许的温泉,每一缕漾动的水波都是我醒着的意念.但是,有一个轻软的声音告诉我:“你不是温泉.”转而,我想温泉就是我,因为,我分明感觉到了那份从地壳深处奔涌而出的快乐.但是,那个声音又对我说:“温泉不是你.” 真想让我成为温泉,真想让温泉成为我.  相似文献   

12.
境界(十题)     
痴情 我刚走到滨河公园的凉亭,就听见有人喊我.我举目一望,那儿全是像我一样的老头儿.我正欲往前走,又有人喊我:老兄!我止步一看,喊我的人,是文友老孙.于是,我朝他走去. 好久不见老孙了,半年前,他正在家里伏案写作,突然,头一歪,滑下地.少时,他醒过来,连忙给儿子打电话.没多会,儿子赶到,急忙送他去医院.医生说,老孙轻度脑溢血,得住院治疗.于是,在医院留医10日,才出院回家.出院时,医生说,要注意休息,不能太累,近期,最好别写文章;不能做剧烈运动,只能散步.老孙家就在滨河公园附近,每天,他都到滨海公园待一会,晒晒太阳.好长时间,没动笔.  相似文献   

13.
在我家的书房里,贴着一张我与爸爸签订的"君子协议",也就是我们父女的"约法三章",每天我俩都认真对照检查,互相监督.   先说说爸爸对我的三条要求.爸爸在学习上对我要求很严格,我有时做作业和考试不够细心,把一些不该答错的题答错了.记得有一次,就因为一个小数点点错,我被扣分,结果没有考到满分,这次,爸爸给我的第一条要求就是学习努力,认真细致,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我暗下决心,这个目标我一定要达到.……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二题     
城市拾荒 城市到处有拾荒者.每天我走过城市我就会注意到他们.我在他们忐忑不安的眼神和弯曲佝偻的背影里,想象关于流浪儿以及苦难者的故事.我每次伫立在他们面前,总会产生一种相互矛盾很难从容的心情.我总想把自己一两样并不影响生计的东西给他们,可又害怕我难以掩饰的怜悯眼神会刺伤一个人的自尊心.我知道:一个靠一根拾荒棒支撑着的卑微的生命个体,尤其需要尊严.  相似文献   

15.
姐姐     
每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将踏入中学大门时发生在家中的那一幕. 那年七月,姐姐参加中考,我参加初考.到八月份我接到县一中学录取通知书,但迟迟不见姐姐的高中录取书.当时幼稚的我很高兴,因为家中的经济条件只能供我们两姐弟中的一人读书.由于姐姐没有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我便高兴得在院子连蹦带跳--我可以上学啦!  相似文献   

16.
想念母亲     
今夜,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书桌上.我静坐着,母亲节即将来临,我突然有一种欲望,我想为我平凡的母亲写点东西.  相似文献   

17.
雨声淅沥,我独自坐在窗前.曾经受过伤的心,让我畏惧外面的世界.看着被玻璃阻挡在外的雨滴,我意识到,也许在心里构筑一堵墙,可以像玻璃一样挡住伤痛的侵入.那一刻起,一堵叫"隔阂"的墙筑在了我的内心深处.窗外雨停了,彩虹显现出来,多么美丽啊!然而,我却将自己的心锁在了黑暗的角落,高墙毫不吝啬地挡住了灿烂的阳光.  相似文献   

18.
朱波 《大理文化》2001,(4):12-13
清明节,我们全家去墓地看望父亲.清明雨没有来,太阳在天空中朗朗地照着,一冢新坟醒目地立在祖坟地一隅.在风吹乱我头发的那一刹那,我再次感到了一阵酸辛.父亲离开我们快一年了,可是关于他的一切却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我的思念中.作为他的女儿,从他那儿得到的爱和教育,我更是不能忘记.是父亲为我点亮了一盏前行的灯.  相似文献   

19.
车开动了.我打开车窗,一股清新的风迎面扑了进来.窗外景色很好,遍野泛青,重峦叠翠.这一切,在我眼里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我就要被这车载向心驰神往的地方,那里有五彩的生活,斑斓的梦.我回头看看父亲,父亲坐在稍后一点的座位上,脚边放了个行李包.我诧异地发现,父亲把带来的那把热水壶紧紧地抱在怀中.我觉得这很伤大雅,其他乘客看了也一定会觉得很土.  相似文献   

20.
佛光里的牛     
在我的床头边,挂着我最珍爱的一件礼物--一个夜光挂饰,是母亲送的.它是母亲在鸡足山特意为我买的. 鸡足山在我的家乡.作为世界佛教的圣地之一,它有着魔术和磁石般的吸引力,尤其对它的信徒们. 母亲是信佛的,自然也神往鸡足山.虽然将年近半百,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母亲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