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德辉 《职教论坛》2002,(16):35-36
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数学学习的内容,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但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学生比较难以掌握,尤其是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所以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一、重视数学符号、语义和句法的教学1.揭示数学符号的涵义和实质。数学概念和定理(公式、法则)中含有大量的数学符号,数学符号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使数学语言显得十分精炼、明确、严谨,使数学解题过程的表述更为简单,但同时给数学语言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揭示数学符号的…  相似文献   

2.
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新课程与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相比,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数学符号与符号感符号,一般说来,就是某种事物的代号,它把复杂的事物用简便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的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符号是交流和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数学的语言正是由一些符号和记号组成的语言,如运算律用字母表示,大量的公式、法则都是…  相似文献   

3.
数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数学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和智力过程,它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心理活动以及分析、综合、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一、数学符号及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引入是数学进步的表现,是数学语言形成的基础[1]。数学符号在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简练准确,在发展趋势上呈现为系统性和逻辑性不断地扩大复杂化。数学语言的基础是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有下列性质作用。  相似文献   

5.
数学语言是由数学符号、数学图形和简化了的自然语言所组成的高度抽象的专业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它一般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文字语言是用文字来表达数学内容的一种数学语言,是数学化了的自然语言,常以数学概念、数学术语的形式出现。图式语言指包含一定数学信息的各种图或表,包括形象图、示意图、数学关系图和几何形体图。符号语言是用数学符号来表达数学对象、数学名称、数学关系等,是数学中通用的、特有的、简练的语言表达形式,包括数字、字母、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等。这三种数学语言各自独立又可相互转化;这也正是数学语言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6.
郑毓信等先生认为,数学并非等同于知识的简单汇集,而应主要地被看成人类的一种活动,一种以“数学共同体”(数学家构成的特殊群体)为主体,并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在一定传统指导下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数学对象并非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数学就是一种文化。美国著名文化学者怀特(L.White)提出,数学对象应当被看成一种文化,即“数学实在即文化”。按照现代数学观,数学显然不仅包括有作为数学活动“最终成果”的事实性结论,而且也包括有“问题”、“语言”、“方法”等多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于是,数学的文化性质则就是指:无论就事实性结论(命题),或是就问题、语言和方法而言,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且它们又都应被看成“社会的建构”,这也就是说,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命题、问题、语言和方法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即是一种由职业因素联系起来的特殊群体(数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行为、观念和态度等。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科学语言.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  相似文献   

8.
数学语言不仅是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的载体,是数学交流的有力工具。数学语言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图式语言作为一种直观的语言符号,它比文字语言的表述更简洁、比符号语言更直观,具有形象具体和简单抽象的双重特性。现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找最小公倍数”“练一练”第4题(如右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图式语言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门科学,但数学教学却是一门艺术。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数学教学语言。在使用数学教学语言时,教师应从这四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师必备的基础语言,它是学习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定理的主要工具之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分析数学问题和形成数学思维的载体,是数学表达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对象的空间位置结构、数量关系等都是以符号的形式来表示的,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它具有准确、清晰、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伽利略也曾说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宇宙像一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如果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游荡,什么也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12.
数学阅读是指从数学的文字、符号、图形中获取意义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非常复杂。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认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过程.数学阅读困难主要表现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停滞,不能有效地输入数学符号、数学文字等表达的意义,或者只理解了字面的意义,而不能理解数学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13.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数学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数学大师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青.  相似文献   

15.
苏晨  吴乃忠 《山东教育》2000,(17):30-30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通过教学活动对数学知识所形成的一个总的看法或观点。它对人们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起着指导和调控的作用。下面浅述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思维训练中的功能: 一、符号表述与换元思想能突现思维的概括性、简洁性 符号表述是数学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它能使数学思维过程更加准确、概括、简明。符号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数学的发展。一句复杂的数学语言在用数学符号表述时,既简单又让人一看就明白。如“甲乙两数积的五倍与它们和的两倍的差”可记为“5xy-2(x+y)”;再如“如果两条…  相似文献   

16.
数学符号是“指数学科学中用来表示所研究对象的概念、性质、运算、关系等的符号组成的集合”。①作为一种交流和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它的引进使得“数”及复杂的文字表述可以被简单的符号和表达式所代替,极大地促进了数学科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明朝以前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系统地使用科学的数学符号却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17.
论“数学教学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数学化语言”的新概念,它不是数学语言,而是一种自然语言,是用于研究、学习数学的自然语言.其特点是较严谨,较简练,并夹有数学符号和变元符号.数学化语言和数学教学口语,构成了数学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8.
数学阅渎,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慨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语义转换是指将一种数学语言系统中的表示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系统中的表示,或一种形式意义翻译成另一种形式意义.其特征是对象"释"对象,是一种等价转换.数学语言的符号化使每一个数学概念、关系一般都有一种确定的数学符号表示.然而,数学的符号表示与数学的语义解释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数学符号可以作出不同的语义解释,同一种数学语义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数学符号表示.这就为通过转换数学语义来探索解题思路、另辟解题途径、简化解题过程,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目的,创造了"客观"基础,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和公式语言。数学思维的外显形式是数学语言的表达,数学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对思维进行加工、整理、改造使之趋于完善的过程。数学语言的准确、条理、完整、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