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奖励》2005,(2):61-61
今年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20周年、973计划实施5周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和973计划对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稳定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973”计划     
“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科技部根据1997年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为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而组织实施的一项计划。  相似文献   

3.
《神州学人》2008,(5):40-4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部日前发布了有关“973计划”2008年度重要支持方向和“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8年重要支持方向,按其安排,2008年遴选立项的项目将于2009年启动。限于篇幅,本刊只刊登其摘要,以便有需求和兴趣的海外留学人员与有关单位和学者联系。欲了解进一步详情者,请查阅“973计划”官方网站(http://www.973.gov.cn)。  相似文献   

4.
《神州学人》2009,(5):40-4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部日前发布了有关“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9年度重要支持方向,按其安排,2009年遴选立项的项目将于2010年启动。限于篇幅,本刊只刊登其摘要,  相似文献   

5.
1984年,为了尽快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国家决定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在设立自然科学基金的同时,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到2008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已实施25周年,  相似文献   

6.
《神州学人》2010,(4):43-4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奖励》2005,(12):76-77
(本刊讯)由太原理工大学谢克昌教授牵头承担的2005-2006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的多联产应用的基础研究”于近日在太原市召开了项目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它是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和其他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机构建设的科研实体.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科技奖励对科技人员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具有明显的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是激励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5月18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理论与方法"讨论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来自武汉大学、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课题成员单位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在会议上就课题研究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科技奖励的激励功能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奖励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是国家为了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推出的重要举措.科技奖励激励国家重点实验室注重高水平科研、注重队伍建设;科技奖励的改革与创新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向高层次发展.以清华大学为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分析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探讨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助力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的重点实验室体系是我院知识创新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基地,该体系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级重点实验室。为了解该体系所发表论文SCI收录现状和学科分布特点,给科研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2008~2012年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体系的SCI论文产出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今年,教育部将结合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启动“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的重点是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工程实施中,中央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高校将充分利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机,整合资源,加大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中心、大学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组建高校国家实验室,加强学科交叉,完善区域布局,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今年,教育部还将启动“高层次创新性人才计划”,把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吸引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作为高校发展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柴天佑教授于1947年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1963年在西北师大附中毕业,现为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知名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专家,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2023,(2):49-52
<正>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北京邮电大学,1988年成立的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陈俊亮院士是实验室创始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张平院士。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为国家的信息通信网络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推动了我国信息通信网络的发展,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  相似文献   

17.
近日,有着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等诸多头衔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肖传国因雇凶伤害打假斗士方舟子而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回顾·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背景国家计委从1982年开始酝酿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1983年形成草案,并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1984年国家计委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农业部实施了旨在支持我国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国家重点实验计划”。①这并非偶然现象,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背景可归纳如下。(一)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7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整个世界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首先,传统工业面貌发生了日…  相似文献   

19.
2019年,为了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加快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高职教育迈向了新的里程.要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就必须正确认识人才质量提升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人才质量提升面临众多困境,高水平师资队伍匮乏、专业群建设步伐缓慢、教科研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双高计划"的实施.因此,高职院校应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研究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质量提升路径,为最终实现"双高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重点实验室是高校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也是体现一所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其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十三五"期间,高校要按照"优化布局、促进融合、提升能力"的原则,面向科学发展前沿,努力发挥高校重点实验室在基础应用研究领域的引领作用,服务好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高校要按照"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部打造"升级版"重点研究平台的新要求,及时制定出科学严谨的重点实验室改革目标,同时按照改革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创新指导思想,牢牢抓住改革中的关键问题,提出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具体改革方案,进而巩固和加强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