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945年5月2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同年8月15日,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于8月6日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同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枣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万里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  相似文献   

2.
1946年初,在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沉重打击下,日本政府预感到末日来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局势如此冷酷的急剧变化,加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危机.是接受投降.还是顽抗到底?围绕着对待波茨坦公告的态度,日本内阁成员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8月8日,苏联出兵,对日宣战,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二颗原子弹,时局迫使日本政府赶快决择.东乡茂德外相向天皇详细报告了关于苏联出兵和美国投  相似文献   

3.
李杰卿 《课外阅读》2011,(10):42-46
日本大地震引发核电站机组爆炸,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对其可能造成的核污染甚为关切。历史上,人类曾五次遭遇核污染事件。日本遭原子弹轰炸二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宣言",责令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若罔闻。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美军于1945  相似文献   

4.
现行人教社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世人也认为二战的亚洲法西斯国家日本是无条件投降的。日本真是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劝告日本停止无意义的抵抗,铃木贯太郎首相本人虽倾向于接受,却因内阁意见不一致,于7月28日决定宣布“不予理睬”。8月6日8时15分,美国向广岛投下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日本未作反应。8月9日下午3时,美国向长崎投下代号“大胖子”的原子弹,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 5 2页“( 1945年 ) 8月 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 ,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2日 ,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实际上 ,当时的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是基于“帝国对最近苏联参加波茨坦宣言的条款准备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大权的条件 ,予以接受”(冈村宁次 1945年 8月 12日从大本营接收的密电 )。日本投降有无“条件”?$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6.
1945年春,日本当局已经清楚地知道败局已定。7月26日,日本人得知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后喜出望外,因为那些条件比他们想象的要宽大的多。波茨坦公告最后一条是要求日本政府宣布军队无条件投降,而不是要求政府投降。公告还答应日本作为一个国家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7.
《课外阅读》2010,(11):45-46
二战中,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事实上,美国向长崎投放的是两颗原子弹,但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这颗原子弹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8.
1945年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有关这个纪念日的历史由来是这样的: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8  相似文献   

9.
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事实上,美国向长崎投放的是两颗原子弹,但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这颗原子弹哪里去了?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的回忆录,对此有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过现代史的人都知道,1945年,日本侵略势力处于最后崩溃,但对中、美、英三国发出的敦促无条件投降公告却置之不理,美国空军便分别于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各投下一颗原子弹。6天之后,天皇才下达《停战诏书》,9月2日当局即宣告无条件投降。1941年,当战争处在相持阶段的关头,由流亡美国的爱因斯坦等几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向罗斯福总统提出研制原子弹的晋言,不久得到了批准。这项工程以曼哈顿命名,参加人员多达15万,其中高级专家6000多人,由军方代表格罗夫斯将军负责全面工作,在原材料准备、技术力量落实之后,由…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武装力量投降,从而使日本成为最后一个“无条件投降”的法西斯国家。但是通过日本投降的过程可以看到,由于美国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利用天皇为其利益服务,日本的投降最终是以军队投降为限定,保留天皇制,实施间接统治为前提的,采取了丢车保帅的策略,为战后天皇制的保留创造了条件,徒有“无条件投降”之形,属于事实上的有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二册第 10 8页的“磨菇云”图 ,图下解释 :“这是 8月 9日 ,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当日死者 2 3万余人 ,伤者 4 3万余人。”同页讲到 :“1945年 8月初 ,日本还没有投降的表示。美国于此时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按 1945年 8月 6日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掷了第一颗TNT当量为 2万吨的原子弹。杜鲁门为了加强他在远东的发言权 ,再一次指示按原计划投掷第二颗 ,也是美国当时拥有的最后一颗原子弹。 8月 9日 10时 5 8分长崎遭到了原子弹的袭击。所以 ,课本的解释应为 :这是 8月 9日 ,美国投下第二…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2012,(19):26-2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马关条约》随即废除,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翻开尘封的档案,通过历史材料的蛛丝马迹,在1945年9月2日日本受降仪式上抽丝剥茧,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在投降书后的博弈和秘密。重温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今天。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九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先岳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八月八日:苏联宣布对日宣战。九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十日,日本政府决定投降;十四日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怎样评价美国原子弹的投掷和日本投降的关系,长期以来国内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历来流行的观点是:一,美国原子弹的投掷在军事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美国为了贬低苏联参战的政治影响并为了在战后进行原子讹诈,急忙于八月六日和九日把仅有的两枚刚试制成功的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人口稠密的广岛和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如此认识和表述,或更能彰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但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10日,日本向中、美、英、苏四大盟国发出紧急乞降照会,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为交换筹码,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同一天,盟国围绕日本乞降照会交换了意见,盟国军民举行了首次胜利狂欢,延安总部下达了日本已无条件投降形势下的进军令,侵华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以上事态表明8月10日应为日本的投降日。基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形成的关于处理天皇制问题的既定方针以及有利于减少美国伤亡和战后占领日本的考虑,8月11日,美国经过与各盟国紧急磋商,在所拟的复电中颇有保留地接受了日本的乞降要求,日本的投降并非无条件。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日本军队停止作战、缴械投降。《终战诏书》为战后日本官方的历史认识"终战史观"提供了依据。在日本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重新判读《终战诏书》,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为迫使日本投降,分别向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可事后有人发现,其实美国向日本投了三颗原子弹,其中长崎有两颗,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是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他在回忆录中明确写道,当时,"广岛是第一目标,小仓是第二目标,长崎是第三目标"。在用一颗原子弹轰炸广岛之后,美国又积极地进行了轰炸另外两个目标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之死     
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是最后一个被日寇残害的中国文化名人。他遇难的时间是1945年8月29日晚,其时,已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两周后了。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13,(9):26-29
1945年8月15日中午,侵略国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波茨坦公告以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相似文献   

20.
1945年初秋,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进入尾声,中国军队、苏联红军和美国军队在亚洲战场上对日本法西斯军队展开了最后的进攻.8月6日和9日,美军飞机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绰号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弹,两座城市瞬间被毁、几天以后,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原子弹初次露面显示出来的强大破坏力使核武器成为一种巨大的威慑力量,是否拥有原子弹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正是凭着这种核优势,美国在50年代初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出兵台湾海峡,甚至公开叫嚣要对新中国使用核武器,妄图把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