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燕》这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文章反映了当时革命群众在革命先驱者的激励下,对沙皇专政及其黑暗制度越来越愤激的斗争情绪,预言了沙皇统治者必将崩溃,其中暴风雨象征日益迫近的革命风暴,海燕象征在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海鸥、海鸭、企鹅象征暴风雨来临前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俄国资产阶层。  相似文献   

2.
夏发祥 《学语文》2009,(2):17-18
我带领学生阅读高尔基的散文《海燕》。在完成朗读环节后,我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我问学生:“文中的海燕象征什么?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什么?乌云又象征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海燕》是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散文诗代表作,诗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只身处暴风骤雨之中的海燕,文中海燕象征了积极斗争的革命者,并在与海鸥、企鹅等的鲜明对比中,热情赞扬革命者无私无畏、勇敢向前的精神。基于《海燕》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从象征、对比和拟人等层面,深入解读其艺术手法,感悟文中的诗意语言和精妙修辞。  相似文献   

4.
学习《海燕》,要着重理解以下两点。 (一)明确作品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高尔基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语言掩盖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很大的思想内容。”《海燕》正体现了作者这意图。在作品中,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俄国那些形形色色的不革命、假革命而惧怕革命的人们;壮阔无边的大海象征俄国广大的人民群众;乌云、雷电、狂风象征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5.
王明文 《语文天地》2013,(14):28-29
《海燕》是高尔基早期革命浪漫主义代表作,是高亢雄浑的乐章,是充满革命激情的战歌。《海燕》最突出的特色是巧妙运用象征手法,突出表现了所要歌颂和批判的对象,而且加强了诗章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观全诗,可以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的《海燕》中有许多象征性形象,如风、云、雷、电、大海、波浪、海鸥、海鸭,企鹅、海燕等。这些象征性的形象各象征的是什么,必须搞清楚,否则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中的阴云、狂风、闪电、雷鸣是象征反动势力,海鸥、海鸭、企鹅是象征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客和小市民,作品中的中心形象海燕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暴风雨则象征革命的风暴;一般对这几个象征的看法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分歧。但是,对“大海”,“波浪”这一象征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大海”、“波浪”是象征反动势力的。这种解释  相似文献   

7.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是高尔基著名的诗篇《海燕之歌》(人教版初中语文节选后题为《海燕》)。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看到过“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韵景象吗?如果没有亲眼在海边见过,那从电视画面上也可以看到——更可以从书本中了解到。高尔基的《海燕》就为我们展现了勇敢的海燕的姿态,高尔基本人也正是像海燕一样在社会的暴风雨中高傲地自由地展翅飞翔。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散文诗《海燕》中的海燕象征着什么?鲁迅《药》最后的花环象征着什么?谢冰心《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着什么?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风格象征着什么?有时会把象征误作比喻,其实,它们无论是概念的含义,还是表现形式、使用方法都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海燕》的文本解读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文体特征、象征手法、修辞方法。教学中的重点是象征意义的解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抓住三个角度展开研究:对比、歌颂、涵泳。教师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象征意义展开,而且涉及多个认知点:场面描写、象征手法、修辞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把象征和比喻混淆起来,例如高尔基散文诗《海燕》中的海燕象征着什么?鲁迅《药》最后的花环象征着什么?谢冰心的“小桔灯”象征着什么?陶铸《松树的风格》中的松树的风格象征着什么?回答这些问题时就不会自觉地把象征当作比喻,似乎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辨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它们两个无论从概念的含义,还是从表现形式、使用方法等方面看,都迥然不同。这里介绍几种区别它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间从中学毕业而又没有读过高尔基《海燕之歌》(以下简称《海燕》)的人,大概是不多的.是《海燕》(或又加上《母亲》选段如《在法庭上》等)使新中国的一代学生青年最初认识了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艺术的伟大代表者”的高尔基,并由此进而认识近代俄国和俄国革命.即使在“四人帮”横行的年月,《海燕》仍然作为“传统篇目”印在不少地方自编的语文课本中,没有中断.“四人帮”不是有一个“空白论”(胡说什么从巴黎公社到“样板戏”是无产阶级文艺的一个空白)么?江青不是曾经狂叫要“把高尔基倒过来看看”么?江青的一条“咬狗”(借用鲁迅先生语)不是曾经咬住高尔基不放,说什么《海燕》表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么?然而有几个人去理会他们?!而《海燕》竟也成了“四人帮”拼命地搬了一下却最终打在自己脚上的一块石头.《海燕》在中国学生青年中的影响并没有泯灭,反而在扩大.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资料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倍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1901年:关于高尔基的三个关键词——沙皇政府 工人运动 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14.
《海燕》是一首精美的散文诗,是一首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颂歌。它产生于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1901年),当时俄国工人革命情绪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专制统治的根基。《海燕》以精湛的写作技巧和激越的战斗旋律,塑造了象征革命者勇于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暴风雨的强烈渴望,预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统治必将崩溃,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5.
曹靖华同志《小米的回忆》一文,去年编入了四川省中学语文教材第八册。课文后面有一道练习:“‘小米’有什么象征意义?”对于这个习题,学生颇觉茫然,教师亦难以讲清楚。《小米的回忆》一文是否用了象征手法,“小米”有象征意义吗?对此,有必要研究一番。 象征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许多著名作家都用象征手法写过不朽之作,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即是。运用象征手法的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和描写的典型环境一般都是有明显寓意的。而《小米的回忆》却并没有这种特点。《小米的回忆》这个题目就是从小米引起的回忆的意思。此文原名叫《小米加步枪》,收在曹靖华同志  相似文献   

16.
《海燕》是著名翻译家戈宝权根据《高尔基全集》翻译的。译文几经修改,语言精炼而含蓄,富有诗歌的意味,越来越接近原文。但仍不可能象原文那样讲究韵律,也不再象原文那样分行,于是,译文就成了“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即“散文诗”。其实,高尔基的《海燕》原文,既不是散文,也不是散文诗,而是诗。在俄语原文中,《海燕》只有三百个词,五十行,十六节。它有严格的音节和韵律,每行八个音节,每两个音节组成一组,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上,在俄文中属四个音步的扬抑格(或称重轻格),它是俄文格律诗,不是自由诗,更不是散文诗。这一点,戈宝权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上发表的《谈谈高尔基的  相似文献   

17.
认识类似事物一般采取两种不同方法:一是分别学习,多次重复,逐步区别和认识事物;一是用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达到区别和认识事物的目的。讲郑振铎先生的《海燕》,我自然会想到学生已经学过高尔基的《海燕》,就有意识地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一) 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高尔基,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在光辉的艺术生涯里,创作了许多划时代的艺术珍品,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篇章。他的散文诗《海燕之歌》,更是其中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海燕之歌》写于一九○一年三月,当时的俄国正处于一九○五年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语文第五册16课中,编选了高尔基的《海燕》和郑振铎的《海燕》(节选,见课后练习)。我们对这两篇作品比较阅读,不仅能加深理解作品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兴趣。两篇文章虽同名,但是由于作家国别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掌握的材料不同,抒发的感情不同,因而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和表现  相似文献   

20.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对—些具体作品中之所写,例如,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莲,清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写病梅,高尔基在《海燕》中写海燕等海鸟,郭沫若在《凤凰涅槃》中写凤凰等群鸟,等等,所采用的究竟是象征手法,还是比喻?很遗憾的是,在我们日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