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植被群落调查方法,对位于蒙古高原东南缘的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区开展了野外综合考察。基于调查数据,结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LUCC)数据,计算分析了不同利用强度下的草地植物物种数、群落α多样性以及群落β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草地植物的物种数量是随着利用强度增强而逐渐降低的;但禾本科和杂草类植物数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菊科植物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规律;豆科植物则呈现出现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生态工程区域,无论是物种总数不同科目物种数量均是最少的;②物种重要值的分布特征是:羊草、克氏针茅等建群种在背景样地中最高、随着利用强度的增加,其重要性逐渐降低,而伴生种、杂类草的重要值逐渐升高。在生态工程区,羊草的优质牧草物种重要值是最高的;③总体上,研究区草地植物群落α多样性在轻度与中度利用样方中较高,背景样方次之,重度利用样方中最低。而生态工程区,其各个指数均则介于轻度、中度利用与背景样地之间;④群落相似度指数在轻度与中度利用草地样地最高、说明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而生态工程区与背景样地相似度指数较高,说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战略性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生物安全等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高产品种的推广,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以及政策变革和经济建设等原因,农业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或丧失,对其保护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农业研究中的焦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是有效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其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级多样性测度为基础,对农业等级多样性测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引入信息增益的概念,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信息增益的测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并用农业等级多样性、信息增益及其他多样性指标分析评价了贵州省从江县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江县旱地植物共有36科86种及变种。按用途分,主要有食用植物29种,占总物种数的33.7%;药用植物20种,占23.3%;饲料植物5种,占5.8%;其它5种,占5.8%。多样性指数分析的结果为:旱地物种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20,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4.35、Shannon-Wiener指数为2.2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1。农业多样性分析结果为:旱地农业物种丰富度为0.13;农业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3.225和1.708。农业等级多样性指数与利用物种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与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但与信息增益的测度指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物多样性测度指标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丹  成升魁  何露  闵庆文  焦文珺 《资源科学》2010,32(6):1042-1049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战略性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生物安全等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高产品种的推广,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以及政策变革和经济建设等原因,农业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或丧失,对其保护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农业研究中的焦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是有效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其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级多样性测度为基础,对农业等级多样性测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引入信息增益的概念,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信息增益的测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并用农业等级多样性、信息增益及其他多样性指标分析评价了贵州省从江县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江县旱地植物共有36科86种及变种。按用途分,主要有食用植物29种,占总物种数的33.7%;药用植物20种,占23.3%;饲料植物5种,占5.8%;其它5种,占5.8%。多样性指数分析的结果为:旱地物种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20,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4.35、Shannon-Wiener指数为2.2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1。农业多样性分析结果为:旱地农业物种丰富度为0.13;农业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3.225和1.708。农业等级多样性指数与利用物种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与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但与信息增益的测度指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东江干流河岸带植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江干流河岸带为案例研究区,借助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RDA),从不同尺度探讨了研究区内河岸带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等指示群落α多样性的指数沿东江干流河岸带的变化情况相似,从下游至上游总体上均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其中除Pielou指数外,另三种指数的回归拟合均达显著水平(P<0.05);②以Bray-Curtis指数表示的群落β多样性在上、中、下游不同样地间群落相似性整体较低(均值仅0.17),经广义可加模型(GAM)拟合后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其中β多样性相对高值点出现于中、下游区域;③相邻样地间Bray-Curtis指数显示该干流的群落β多样性具较强波动性;④经RDA排序揭示的群落分异主要影响因素,首推纬度与海拔的叠加效应,表征为群落样地沿第一轴从左到右按下、中、上游顺序清晰排布;⑤下游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外来物种入侵程度较高,中游次之,上游情况与下游相反;⑥东江干流的物种多样性与入侵植物对群落的侵入程度,以及与土壤总磷、总氮、pH值、有机质等营养要素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又以土壤总磷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目标,摸清自然保护区珍惜植物资源、优化保护地体系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草地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共发现38个群丛类型,但是因不同调查地点和功能区而存在差异;(2)不同地点和功能区之间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地上生物量、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3)缓冲区多样性指数高于核心区和实验区。核心区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实验区和缓冲区。调查结果对于分区保护草地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进程中,园林景观设计在建造生态森林城市和构建城市环保安全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将成都市区的园林景观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成都市园林景观中的长苞铁杉林乔木层种间尺度效应进行有效研究。先通过综合指数法研究物种多样性的特征,将长苞铁杉林乔木层种间调查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利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获取综合指数值后,分析成都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乔木层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的平均水平,计算出长苞铁杉林乔木层种间重要值,对长苞铁杉林乔木层种间的尺度效应进行分析,根据方差比率法验证多物种间的相似尺度效应,分析不同类乔木层物种间的相似尺度效应。仿真实验证明,利用文中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成都市园林景观中长苞铁杉林乔木层种间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利用作者本人参加野外实习时收集的数据资料及其它数据资料,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四川青城山的人工林和次生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进行研究得到各个样方的多样性指数后,利用t检验比较两者的多样性指数的大小。结果表明,次生林乔木和灌木的各个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人工林,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要低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8.
孔雀河流域天然植物多样性与地下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瑞花  李霞  尹业彪  董新光 《资源科学》2009,31(9):1553-1560
根据孔雀河畔59块样地的调查数据.应用重要值计算了天然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并分析了流域天然植物多样性与地下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孔雀河上游至下游,土壤pH值增加,在土壤pH<8.56时,植物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增加,植物种类、数目及平均盖度增加,长势良好,反之则降低;②随离河距离增加,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盐分含量增加,离河50m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大,离河300m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离河650m处由于有人工灌溉,多样性指数又较大;③地下水埋深、土壤盐分、土壤pH值是影响孔雀河畔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素,地下水埋深<3.6m、土壤pH值<8.56是适合天然植物生长的双重临界指标,低地下冰埋深、高土壤pH值和重度盐渍化是植物多样性低的诱因,对下游河道进行间歇性输水和对周边有天然植物分布的农田适时大水漫灌,将有利于河畔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是在青海省达日县青珍乡进行的,分析了高山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覆被变化与植物群落特征、多样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物种数分别占研究区物种数的58.93%、73.21%、66.07%。原生植被的优势种高山嵩草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减少,其优势度分别为27.13%、12.37%、1.82%。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中度退化演替阶段(3.41)>重度退化演替阶段(3.39)>轻度退化演替阶段(2.99);均匀度指数依次为重度退化演替阶段(0.94)>中度退化演替阶段(0.92)>轻度退化演替阶段(0.86)。地上生物量中度退化草地最大,轻度退化草地居中,重度退化草地最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禾草类和莎草类植物的生物量减少,而杂类草增加。轻度退化草地地下生物量明显高于退化草地。相关分析表明,植被盖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0.
荒漠地区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会引起局部微气候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结构。为了解光伏板建设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文章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光伏板内外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变化,阐明光伏板对荒漠植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伏板内外共发现15科29属32种植物。(2)光伏板内植被总盖度极显著高于光伏板外(P <0.001),光伏板内植物平均高度亦极显著高于光伏板外(P <0.001)。(3)光伏板内植物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光伏板外(P <0.001)。(4)光伏板内的植物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和Rao Q均低于光伏板外,光伏板内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高于光伏板外,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光伏板的架设可以为荒漠地区提供良好的植被条件、提高草地植被多样性,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光伏电站植被恢复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物文化多样性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全球性生物"巨大多样性"国家,中国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中国的植物尤其丰富,30,000种高等植物产于中国,其中乔、灌木7,500种;中国的动物区系同样丰富.据统计已发现有6,347种脊椎动物(包括1,244种鸟类和3,862种鱼类),特有植物物种多达17,300种;特有脊椎动物667种;中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甘肃、贵州、陕西、四川、青海、云南6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5个自治区以及重庆市. 土地面积6.98万km2,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0%; 有全国75%的植物物种数和动物物种数.中国西部省区人口总数为4.05亿,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相当比重.多民族文化状态造就了中国西部省区成为独特的生物-文化多样性地区;另一方面,中国西部省区面临农村贫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退化和少数民族依然处于边缘状态的现实.本文讨论了中国西部省区的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及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潜力.急需保护该地区的自然和文化,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全球性生物 巨大多样性"国家,中国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中国的植物尤其丰富,30,0 0 0种高等植物产于中国,其中乔、灌木 7,5 0 0种;中国的动物区系同样丰富。据统计已发现有 6,347种脊椎动物(包括 1,2 4 4种鸟类和 3,862种鱼类),特有植物物种多达 1 7,30 0种;特有脊椎动物 667种;中国西部 1 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甘肃、贵州、陕西、四川、青海、云南 6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 5个自治区以及重庆市。土地面积 6 98万km2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0 %;有全国 75 %的植物物种数和动物物种数。中国西部省区人口总数为 4 0 5亿,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相当比重。多民族文化状态造就了中国西部省区成为独特的生物 文化多样性地区;另一方面,中国西部省区面临农村贫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退化和少数民族依然处于边缘状态的现实。本文讨论了中国西部省区的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及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潜力。急需保护该地区的自然和文化,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气候系统中的陆-气相互作用长期以来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直到最近,区域尺度上土地覆盖/利用变化对气候影响的统计分析仍非常少,模拟研究中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描述不足。本文系统研究了陆-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尤其针对上面所提到的两个方面。通过对前期的植被覆盖状况和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为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提供了观测统计上的证据,并进一步分辨出中国北方过渡带可能是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最敏感地区。通过比较观测站点和再分析资料的年代际趋势表明城市化和其他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变暖产生了贡献,使中国东部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12C/10yr。区域气候模拟还表明,中国北方过渡带及其附近地区的植被退化对表面气候和大气环流都带来了显著影响,它们的变化与观测的年代际异常以及我们统计分析的结果一致。暗含着地表退化可能是中国近几十年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我们探讨了准确参数化植被和动态植被在区域气候模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Agroup of Chinese and US botanists recently.completed their one-and-half-month survey of plant biodiversity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in southwest China, one of the richest gene pools on Earth. By trekking for more than 10,000 km, the botanists collected primary data in the northern Sichuan basin noted for their floral diversity fragility and of cruci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5.
1998-2011年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1998-2011年的SPOT/NDVI数据,结合海河流域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海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然后利用海河流域30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气候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1年海河流域NDVI呈缓慢上升趋势,植被覆盖状况总体上在改善,但是在空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农田、森林、湿地改善最为明显,植被明显改善区域与植被高波动区分布基本一致,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区域与植被低波动区基本一致;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的面积比例为31.7%,非气候因子驱动型分布于整个流域,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8.3%,其分布地区土地覆盖类型主要是农田、建设用地,表明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生物有机体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胁迫。气温升高和降雨格局的改变使得生物有机体的性状、种间关系、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以生物有机体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进展,结合我国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利用现有基础研究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反馈调节的主导学术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以期全面阐明陆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7.
1957年至2007年淮北平原气候变率及气候基本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新田  刘桂建 《资源科学》2012,34(12):2356-2363
运用1957年-2007年淮北平原23个气象站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从平均值和变率等方面分析了淮北平原近51a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①近51a来淮北平原春、秋、冬季及年气温增温趋势显著,尤其是春、冬季;降水呈不显著的增长趋势。气温和降水由低基本态向高基本态过渡,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基本态下;②无论是气温还是降水,其变率随时间而变,目前均处于大气候变率时段,要注意高气候基本态和大气候变率结合易导致的高温、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③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异常低温(寒冬)和异常高温(酷暑)出现频率高;80年代呈"凉夏"特点,极端气温事件较少;90年代以来持续"暖冬",异常高温(酷暑)有所增加。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以来降水极端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但前者以少雨(干旱)为主,后者以多雨(洪涝)为主。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是有机界一个无所不包的术语,系指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区域乃至整个地球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丰富的均匀的程度。它既包含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含义,也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重要樗。可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不同水平来研究和分析其基本特点,当然,不同水平研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文主要介绍其当前的基本情况、研究的战略思想、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组织力量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云南植烟点的土壤、烟叶分析数据和相应推算出的气象数据,应用分类分级方差对比、相关分析和高低端样组对比分析,研究揭示了生态环境因素土壤和气象以及品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各个要素影响的相对大小;气象条件是影响烟叶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其中烤烟大田期平均气温(尤其最热月平均气温)、大田中后期(6~8月)日照时数和大田期降水量影响最大;在土壤因素中土壤pH值和水溶性氯含量与烟叶成分含量相关性最好,但其总体影响小于气象因素的作用,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对烟叶成分影响相对较小;和气象、土壤两因素相比,4个烤烟品种间的烟叶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