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锟 《现代语文》2011,(9):131-131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这首词中描写杭州西湖的湖山美景的名句,原句是“重湖叠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讲授柳永的《望海潮》这首词之前,笔者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旬诗产生了两点疑问。第一点疑问就是:诗人柳永为什么要选择“桂子”(是“桂花”的书面语)和“荷花”这两种不同时令的花而没有选择其他的花,  相似文献   

2.
一张旗《说“疑”》一文(载《语文学习》2000年第5期),根据《辞海》中“疑”有“似”的义项,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疑”即“似(象)”,并举出杜甫《梦李白》、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及薄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句子作为例证。而耿建华在《唐宋诗词精译·诗卷》关于《静夜思》的“解析”中又认为“床”“应从‘井栏’解”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155页)。庆学在《郭沫若妙解‘床’字》一文(载徐州师大《中学语文教学周报》)中介绍说,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床”为“井栏”义。笔者以为,上述解释是与《静夜思》所凸现的意境难以吻合的。  相似文献   

3.
一、何为叩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是孔子著名的教育格言,它揭示了孔子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学思并重。孔子还指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这里,孔子点明在“学”和“思”中间有个关键的环节“问”。这个“问”是沟通学和思的桥梁;古人还说:“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请问之,令其善疑,诱其审问。”(王筠《教童子法》)。“切问”和“善疑”之间的关系反映了问的方式多种,对待问的态度多样,这是教和学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关于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关于孔子的“问”的艺术,《学记…  相似文献   

4.
在《大公报·读书与出版》第五二二期上看到罗忼烈教授新著《话柳永》的前言,其中有一小片段说: “……更有甚者,如以柳永《玉楼春》‘九岁国储新上计,太仓日富中邦最’的‘九岁国储’为年方九岁的皇太子赵祯(宋仁宗),从而推断他的行踪和年代,这已经近乎笑话了。”这个“笑话”是谁制造出来的,罗教授并没有点名,大概“为贤者讳”吧!为什么是“笑  相似文献   

5.
贺年永 《语文知识》2000,(12):16-17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中的“疑是”至今无确解。多数人讲成“怀疑是”,另有一些人释“疑”为怀疑,疑心,疑惑,以为,未注“是”为何义。这两种解释都未落实“是”为“这”的指代义。在有的语言环境中,“疑是”是可以讲成“怀疑这”的。例如唐代张渭的《早梅》诗:  相似文献   

6.
杨维增、陈庚两同志在《江西社会科学》一九八五年第二期发表了《宋应星〈思怜诗〉探析》一文,对宋应星的《思美》、《怜愚》两组组诗作了全面研究,这是很有意义的。他俩说“(这)是研究宋应星和明末社会的珍贵史料”,无疑也是对的。但其所论述为观点,不无商榷之处。本文拟提出些不成熟的看法,重点在谈索解较难的《思美诗》。  相似文献   

7.
关于《谏太宗十思疏》的注释,笔者以为,有两处值得商榷。 第一处:“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相似文献   

8.
释“贰”     
《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贰堪。’……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一连用了三个“贰”字。对此,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第10页注[13]、[15]、[21]分别解释为:“贰,两属,属二主。贰于己,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贰,指前两属的地方。原先该是两属,现在段则正式收为自己所宥。”释“贰”为“两属”,“属二主”,这是采用晋人杜预的注(《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既而人权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杜注:“贰,两属。”又“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杜注:“前两属者,今皆取以为己邑。”)。 对于《古代汉语》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的这一注释,我有如下三点看法:(一)《教材》这样注是有旧注为据的;(二)《教材》的注释又是错误的;(三)《教材》释三个“贰”为一义亦是不妥当的。下而说说自己的意见: 关于第一点,《教材》编写《凡例》五去:“注释一般采用传统的说法。某中有跟一般解释不一样的。则注明‘依某人说’。但不兼采众说,以免增加学生负担。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北京海豚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图书《看图绕口令》是新华书店发行经销的,而且一版再版,可这本书的书名值得推敲。“看图绕口令”是个动宾结构,而且“看”带了“图”与“绕口令”两个宾语,但是,作者作此书的目的并不是让读者看绕口令(“图”是给人看的,但“绕口令”不只是给人看的,主要是让人说  相似文献   

10.
下面初次发表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組成部分”与”卡尔·马克思(傳略和馬克思主义概述)”这两篇著名论文的提綱。列宁在这两篇论文中說明了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分析了馬克思主义的組成部分(哲学,政治經济学,科学共产主义)并阐明了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級的学說的革命意义(见“列宁全集”1959牟人民出版社版第19卷第1—8頁,第21卷第25—72頁)。头一个文件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組成部分”一文(为纪念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而作,1913年发表于布尔什维克的社会政治和文学杂志“啓蒙”第3期)的提纲。“卡尔·馬克思(傳略和馬克思主义概述)”一文是列宁于1914年为格拉納特兄弟公司出版的百科辞典而写的,这里发表的文章的两个提纲说明,列宁做了什么充分的准备工作。列宁不  相似文献   

11.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一句,教材注: 《易经》:“王以三驱。”指狩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三驱,网三面,留一面。(“王以三驱”当作“王用三驱”——笔者) 《教师教学用书》之“补充注释”强调了这一说法: “三驱”另有两种解释。其一认为,“三驱”是狩猎时从三面驱赶,让开一面,以示好生之德;其二是认为“三驱”指为了三个目的而狩猎:一供祭祀,二享宾客,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三个中期规划”(1990—1995年)指出,“过去四十年里,教科文组织在促进对教育的国际思考方面起了领导作用”。为证明这一结论,规划中列举了两本书,一本是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另一本是1987年出版的《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以下简称《教育展望》)。  相似文献   

13.
《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生卒年不详,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因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仁宗知道后认为柳永过于狂妄,不  相似文献   

14.
一、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对其中“三驱”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两种:(一)、《古文观止译注》(阴法鲁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注为:“三驱,一年打猎三次。因为打猎时必须驱赶禽兽,所以称打猎为‘驱’。”《释文》引马融说,认为“三驱”是指(国君每年)打猎三次。《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田”通“畋”,打猎;“岁三田”即每年打猎三次。《历代文选》(中国人民大学语  相似文献   

15.
反弹琵琶,本为一舞蹈术语。借用在作文上,即逆向思维。试举几例: (一)月亮。明月,千百年一直作为皎洁无私、白璧无瑕的美好象征,为无数骚人墨客所歌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凋歌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等等,等等,或借月寄乡思,或对月诉衷情,或悱侧缠绵,或奔逸豪放……然而,倘有人指斥月亮为自私虚荣的象征,说她  相似文献   

16.
小说《飘》反映了19世纪关国南北战争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思嘉和艾希礼的形象非常具有代表}生,体现出小说超强的现实主义精神。思嘉在任何变化发生后都积极选择应对,勇敢面对现实,代表生机勃勃的“明天”;而艾希礼留恋往昔,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代表的是已逝去的“昨天”。思嘉与艾希礼的感情纠葛贯穿小说,展现了思嘉和艾希礼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反映出残酷而真实的社会与人生。  相似文献   

17.
论柳永词     
一、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柳永是福建崇安五夫里人。祖父柳崇,是五代末年的“处士”。父亲柳宜,本仕于南唐,入宋为沂州费县令,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登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柳永约生于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距北宋开国仅二十多年。他的主要活动年代是在真宗、仁宗两朝。《石林燕语》卷六和《能改斋漫录》卷十六,都说柳永登第的时间是在景祐元年(一○三四)。宋翔凤《乐府余论》亦谓柳永“及第时已老”。《福建通志》卷一七五,说柳永登第后“调睦州困练推官。皇祐中(一○四九—一○五四),历任屯田  相似文献   

18.
“床”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明白如话,家喻户晓,蒙童成诵,但诗中的“床”字,一般诗歌选本都未加注,以为这是一个人人都懂的常用字,就是指当今作卧具之用的“床”。如《唐诗鉴赏辞典》说“透过窗口的皎  相似文献   

19.
在花团锦簇的北宋词坛上,有两株清香四溢的并蒂莲,争妍斗艳的姊妹花,这就是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二词异曲同工,相映生辉,各具情趣,各有千秋。可以说,异中若有同,同中实相异。柳永与秦观皆为北宋词坛巨擘,婉约词派翘楚,又是开创、推广和发展慢词的代表作家。《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柳永等词家为“词之正宗”。而秦观亦以“婉约派词宗驰名于世”①。虽然“耆卿细贴,少游清远”,“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②。柳永始困  相似文献   

20.
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伽利略的评价是:“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一生致力于天文学和力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所开创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至今还应用于物理学的研究中。伽利略于1632年出版的《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以下简称《对话》),1638年出版的《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新门两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以下简称《两门新科学》),既集中地反映了他的主要成就,又体现了他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