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通常把机关报与都市报都称为“综合性报纸”,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是“不够综合”的报纸!它们分别占据着两个大的细分市场。仍按通常说法:机关报是“干部报”,都市报是“市民报”;机关报是“工作报”,都市报是“家庭报”:机关报是“严肃的政党报”。都市报是“大众化的通俗报”。不过,这两大报种开始出现相互渗透趋势,特别是源自受众定位调整,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报向主流报迈进,传统党报也在适应市场中转型,增加社会新闻板块和生活服务板块,新闻彰显“软”、“近”、“实用“的平民姿态。  相似文献   

2.
王伟  刘洋 《军事记者》2001,(7):30-30
报纸是传播新闻的载体,而创新又是新闻的本质特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报纸是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的“活教材”。基层部队的报道员初学新闻,可以以报纸为参照物,让报纸成为自己成长、成才的见证人。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关注报纸、研究报纸、评判报纸,也要有“门道”。只有抓住了“门道”,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的经验是注重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刘保全 《新闻界》2001,(5):15-16
讲“卖点”,近几年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语言。报纸讲“卖点”,就是要求记者(通讯员)采写人们喜欢看的新闻,报纸刊登人们喜欢读的作品,从而达到好卖、卖得出去的目的。然而,从目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来看,有一部分报纸“经济效益”当头,“钱财神”开路,除对政治导向还比较重视外。而对道德导向、消费导向、娱乐导向、生活导向就重视不够,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突出表现在有的报纸为了片面追求“卖点”,在刊登新颖、猎奇的文章中,连一些基本的新闻要素也没有了,均用A君、甲地等模糊字眼代替,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以致读者说:“…  相似文献   

4.
如今,一些读对机关报类报纸始终抓住指导性不放,颇有些微词。在他们看来,报纸的指导性不过是“上灌下听”、“我打你通”的变相行政命令而已;有的读甚至说“这样的报道一看就腻烦”。这种认识显然失之偏颇,但它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即在新闻传播渠道和读选择都已趋向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包括军报在内的机关报类报纸,还要不要加强它的指导性?如果不在增强指导性上拿出办法,机关报还能否保持其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应该成为报纸的主体。这个新闻常识性问题早已被新闻界同仁普遍认可和接受。多年来,我们的报纸,特别是各级党委机关报,让消息唱主角,从而成为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和当地重要新闻的总汇,成为广大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和本地重要新闻的窗口,深受读者喜爱。 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报纸版面扩大了,特色却日益淡化,读者随便买哪家报纸看,内容都差不多。因此人们说,报纸在质量、品位、特色上竞争逐渐转入到发行手段的竞争,批评某些办报人只注意发行,不下功夫办报,只重视扩版,忽视了报纸质量。特别值得思考的是,有的党  相似文献   

6.
覃华 《新闻传播》2006,(8):58-58
由于传播技术手段的进步,使新闻的定义也有了新的发展新闻由“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发展为“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由事后传播发展为事中传播,广电媒体的新闻时效性得到最有力的表现。面对广电、网站等电子媒体在新闻时效性上的激烈竞争,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应如何应对,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要提高报纸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新闻竞争的加剧,以“新闻热线”、“报料热线”、“读者热线”等为代表的互动性新闻栏目频繁见诸各地报端,大大提高了报纸新闻的时效性和竞争力,实现了报纸与受众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的有效转型,报纸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互动传播手段上的比较劣势得到根本扭转。《威海日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在探索互动性新闻栏目的创建与经营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各报社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响亮提出了“让平面媒体动起来”的办报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互动性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8.
讲“卖点”,近几年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语言。报纸讲“卖点”,就是要求记者(通讯员)采写人们喜欢看的新闻,报纸刊登人们喜欢读的作品,从而达到好卖、卖得出去的目的。 然而,从目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来看,有一部分报纸“经济效益”当头,“钱财神”开路,除对政治导向还比较重视外,而对道德导向、消费导向、娱乐导向、生活导向就重视不够,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突出表现在有的报纸为了片面追求“卖点”,在刊登新颖、猎奇的文章中,连一些基本的新闻要素也没有了,均用A君、甲地等模糊字眼代替,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以致读者说:…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一年,我国新闻业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有的报纸发行量一跌再跌,而锐意改革的报纸,特别是一些地方报纸(包括机关报)和专门性报纸,发行量大幅度上升。各新闻单位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平等,“新闻大战”骤起。一个新的清晰的概念开始在新闻生产者头脑中变得十分牢固了,这就是“新闻消费”。从新闻消费看新闻生产,前者为后者提供广阔的市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和浙江广播电视厅1991年在浙江进行的新闻受众调查,该省城市中经常读报纸的人占城市新闻受众的60%;农村中经常读  相似文献   

10.
报纸由谁唱主角《青年记者》(1995.1)发表北京作者童兵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报纸以新闻为主体,报纸是新闻纸,也是中国的传统,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所一再强调的一个规律。但是,如前文所指,报纸即新闻纸这一报纸的固有特点,目前受到极大的冲击。有的报纸,...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一九八六年秋季号载文说,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报纸和一些杂志出现了互相融化的现象。报纸成版成版地摘编杂志上的材料,大块大块地’刊载只宜在杂志上发表的知识性文章}而杂志又化整为零,把文章、故事、传奇之类混迹于新闻之中,印成散页摊售叫卖。有的还提出了“报纸杂志化”、“杂志报纸化”的口号,以为这是新闻和出版改革的方向。应该指出,这不是一个好势头。一般说来,报纸与杂志有如下一些不同的地方:从出版周期看,报纸的刊期短,杂志的刊期长。报纸主要刊载新闻,便于实现其时效性;杂志则主要用来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报纸媒体中有一种“新闻漫画疲软”的说法。仔细一想,近几年新闻漫画在报纸上日渐稀少的状况,确实令人堪忧。过去,从中央级报纸到地方报纸上的漫画专版、专栏多而活跃。为弘扬不畏艰难勇于改革的正气,批评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各大小报纸竞相开辟出了“讽刺与幽默”、“酸枣刺”、“刺玫瑰”、“五味子”、“多棱镜”等漫画专版和栏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报纸版面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版面的改进是持续渐进的。促进我国报纸版面改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报纸类型的多样化。1980年以后我国晚报的复兴,形成“小报促大报,晚报促日报”的局势,晚报的定位不同于机关报,版面风格也与机关报不同,其生动活泼的版面编排对日报影响很大,曾吸引了不少地方机关报的编辑人员到一些著名晚报考察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和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是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新闻活动。报纸编辑策划属于新闻策划的范畴,是新闻策划的主体之一。谈新闻策划,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编辑策划。这里,主要探讨在当前媒体竞争的大背景下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和着眼点。一、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其一,编辑策划是新闻传播传受关系由以“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变化的要求。我国新闻媒体长期以来以传者为本位,不够重视受众的需求,许多新闻媒体的观念在相当程度上是“我播你听(看),我编你读”,…  相似文献   

15.
葛志军在《新闻通讯》第四期上撰文说,从近几年新闻改革的实践看,新闻策划在各媒体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新闻策划一下子变得如此“得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新闻策划成了新闻媒体间争抢独家新闻的秘密武器。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卖点”成了与其他媒体竞争的焦点,新闻策划无疑是增强报纸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再次,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报纸在寻求一种与读者之间的“亲和力”,新闻策划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在如今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闻写作较之于报纸的写作,虽有继承,但从其特点、写作主体、写作理念、写作方式层面上看,却又不尽相同。本文将从二者写作的主体、理念与写作方式三个层面上剖析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异同之处,旨在不断完善当前新闻体系,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新闻事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西安 《新闻前哨》2001,(11):36-37
学习辅导类报纸(以下简称“学辅报”)主要指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以各学科内容为特色的专业报。这类报纸在传授知识、辅导学生学习时,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反映学科的发展,从而增强自己的新闻性。笔者认为,这类报纸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坚持新闻性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马克思曾说过:“报纸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出现以后为适应社会对信息的有效需要的增大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报纸来到世界上的全部原因就在于它能广泛地迅速地传播新闻。”(《马克思全集》第一卷189~190页)当代不少学者对…  相似文献   

19.
中央以及省、直辖市的党委机关报以及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地方都市类报纸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闻评论专栏,例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求实篇”,《文汇报》的“文汇时评”,《新民晚报》的“新民论坛”,《湖北日报》的“三楚放谈”等等。但是对于更多的地方报纸不仅缺少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20.
都市类报纸整合新闻源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统计,从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算起至今,都市报在全国已发展到100多家,遍布东西南北,已经形成了“气候”。 由于都市类报纸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直面的是自费读者市场,所以都市报比其他类型的报纸更关注自身的新闻“亮点”、“卖点”,这就使他们十分重视本身新闻资源的开发。同时,由于各地都市报在当地报纸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本地的新闻资源很大程度上是共享的,故同一区域的都市报对读者“眼球”的争夺表现为各报版面、栏目之间的较量,其实质比拼的是各自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市报纸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新闻资源的开发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