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 报纸越出越厚,不仅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报纸竞争是报纸质量、报纸版面各方面因素的比拼,因此报纸版面的形式创新和厚报的版面特色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被作为报纸竞争的有力…  相似文献   

2.
薛丽丽 《记者摇篮》2006,(12):54-55
报纸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进入了“厚报”时代,且不说南方的广州诸如《南方都市报》,本地发行超过百版。就是在大连本地,六七十以上的版面也属常态,由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版面在引导读者,利于在报摊上抢眼的作用。翻翻都市类报纸,一版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要闻版了,如今人们习惯称一版为封面版。不仅是一版成为封面版,伴随着厚报,新闻以其不同的内容或版组形成的分叠也同样在其打头的版面以导读形式,强化、扩张最重要、最主要或最可读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邓榕  杨旭明 《新闻界》2004,(6):87-88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信息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均呈现海量化、多样化的特征。原有版面容量难以满足人们的多元信息需求,厚报因此应运而生。《广州日报》自1987年后六次扩版,率先进入厚报时代,2000年达到对开48版,此后厚报风靡全国。众多晚报和都市类报纸,一般为36版、48版和52版,遇到双休、重大节庆和活动,一般出64版、68版、72版甚至100版。传媒研究者称:我国报业已步入“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5.
1995年至2004年,全国报纸的种数基本没有变化,基本上维持在2000种上下;但报纸印张总量却由1995年的359.6亿印张,增长到2003年的1235.6亿印张,增长了2.44倍。也就是说,全国报纸的版面平均增加了两倍多。厚报已成为大部分报纸经营策略的首选,几十版成为当前报纸的常态,超过100版甚至200版的报纸也开始出现。伴随厚报的是与报纸成本相差悬殊的低定价,几十个版的报纸只卖3角或5角钱,甚至比把报纸当废纸卖还便宜。这种低价厚报的发展模式在广告大幅下滑、读者信息消费心理发生变化、新兴媒体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是否合时宜,值得商榷。报业广告…  相似文献   

6.
李铁 《新闻窗》2006,(3):38-40
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几次报纸扩版浪潮,“厚报”已成为一些报纸经营策略的首选。目前,全国不少综合性报纸都是厚报,几十个版已成为当前报纸的常态,超过100版的报纸也开始出现,报业步入了“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7.
黄俊华 《新闻前哨》2005,(12):15-17
都市报地方版,顾名思义,是指都市类报纸创办的、以刊登特定地区新闻和信息为主的版面或报纸。 在国内创办地方版的都市报中,四川《华西都市报》是最早釆取行动的。1996年,《华西都市报》专门开辟两个《重庆版》,全部刊登重庆本地新闻信息。随后,其它城市的都市报纷纷效仿,相继推出自己的“地方版”。 从地方版的报纸形态来看,一部分是有独立刊号、脱离母报独立存在的,如《燕赵都市报》的《冀东版》和《都市时讯》;一部分是采编相对独立,但没有独立刊号、依附主报一起发行的,如《楚天都市报》的四个地方版。  相似文献   

8.
解读我国的“厚报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美国人回家开门发现一只老鼠,顺手抡起报纸打下去,老鼠一命呜呼。这不是域外传奇,因为他手中的报纸厚达数百版,邮差卷起来投递,不就是一根颇有分量的纸棒吗?号称全球最“胖”的《洛杉矶时报》,周日版常常重达七磅、厚达600页。如今,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中国版”。传媒研究者称:我国报界在经历了“单报种时代”和“多报种时代”之后,一跃而步入了“厚报时代”。我国的主流报纸长期恪守对开4版,直到1987年才由《广州日报》率先“破题”扩为8版,当即震惊新闻圈。走过13个春秋,这家报纸现在每天用40版—48版应市。与《广州日报》同类的报纸,大多在16版左右,新秀《北京青年报》则挟“黑马”之势,以64版打出新高。另有《精品购物指南》和《计算机世界》,在4开报纸中一路猛蹿,分别创下了100版和200版的纪录。以上虽然不全面,但是说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厚报时代。曹鹏博士讲,同质化的情况下,量多者取胜。目前,报纸表现形式的同质化几乎成为通病,所以,版面的多少就成为决胜的关键点。厚报版数的多寡没有一个固定标准,但它要取决于报纸的区域定位,在特定区域里面寻找一个假想敌,这个假想敌的版数就是我们版数的参量,要想取胜一定要在量上对它覆盖...  相似文献   

9.
董毅 《军事记者》2008,(1):52-53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传媒界逐渐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分天下的局面。媒介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报纸应对挑战的策略之一,便是扩版。近年来,各家报纸纷纷扩版。从中央到地方,报纸由8版扩至16版、32版乃至更多,一份报纸就像一本厚厚的“杂志”,“厚报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目前的平面媒体已经进入"厚报"时代,你出64个版,我就出80个版;你出80个版,我就出100个版……就连最平平常常的报纸也有40几块版。面对"厚报时代,广告客户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如何有效地利用报纸的优势做有效的媒介投放,更好地抓住受众的目艮球,如何让自己的广告脱“厚”而出。笔者结合《家报》的实际,谈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王秉盛 《记者摇篮》2001,(10):43-43
加大标题字号和题区,缩短新闻稿件文字,即为“厚题薄文”。目前,它已成为一些报纸进行版面改革的流行词。“厚题薄文”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整张报纸的各个版面均“厚题薄文”。统一化。二是主要应用在一版,“厚题薄文”或“厚题无文”(标题新闻或将文转向它版)。三是主要在一版头题“厚题薄文”,其他依旧。这几种方法孰优孰劣,不敢妄加评论,但这些创新确实为报纸版面带来新的变化,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王军杰 《传媒》2008,(12):73-74
前几年,“厚报时代”到来的声音一度成为报纸发展的主基调,似乎报纸的出路就在于厚起来。《今晚报》作为天津市发行量较大、影响力较强的报纸也一度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在广告加版的推动下,报纸不断加厚。特别是2006年上半年,版面数量激增,印刷发行成本以千万元计快速上升,引起了今晚传媒集团领导层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传统的信息载体——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由过去的四版、八版,变成现在的十几版,几十版,报纸变厚渐成一种趋势。所以,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头版是一份报纸的开始,也是读者阅读的起点。对于一份报纸而言,其竞争力、获取读者的注意力首先取决于头版。尤其在如今这样的“厚报时代”,要想使  相似文献   

14.
董毅 《新闻前哨》2007,(11):43-44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传媒界逐渐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分天下的局面。媒介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报纸应对挑战的策略之一,便是扩版。近年来,各家报纸纷纷扩版,从中央到地方,报纸由8版扩至16版、32版乃至更多,一份报纸就像一本厚厚的"杂志","厚报时代"来临了。"厚报"的出现,既是媒介市场竞  相似文献   

15.
徐苏 《传媒观察》2004,(3):36-37
我国报业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而又迅速发展的时期,增加版面、扩充内容,成为报纸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明日100版”、“本报明日200版”,一沓沓厚厚的报纸,让人们在不经意间感到:报纸已悄然进入了“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6.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07,(11):76-76
今天,研究报纸的版面特色多少给人以“老气”的感觉,至少算不上是“显学”,因为一说起报纸的特色,要不说说厚报、广告、发行量、报业的冬天……似乎就太传统,太不与时俱进,太难吸引人们的眼球和鼓动人们的耳膜。而我对《深圳特区报》版面特色的定量分析的目的,实际上是想说明这样一个定性结论:媒体永远是内容为王,内容为王是媒体的第一要务。厚报、广告、发行量、报业的冬天……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一些读者对于日报越来越厚、特别是报纸上的广告越来越多啧有烦言。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厚报”尚未有穷期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报纸步其他发达国家之后尘,版面不断扩张。日报由过去常见的四版普遍扩至上十版,以至四五十版、七八十版也不少见。有人不禁要问,这样的扩版何时是尽头?现在,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发达国家的日报版面扩到了何种程度?以美国为例,美国日报每天的版面通常都有数十版到数百版。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笔者在美国客座访问一年,旅居在南加州圣地亚哥市,该市惟…  相似文献   

18.
宋燕惠  韩浩 《青年记者》2002,(10):23-23
近几年,为了吸引读者,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种报纸都在越办越厚。厚报时代的到来要求一版必须扮演好两种角色:既是要闻版,又是封面版,目的只有一个:强化导读,抓住读者。强化导读是实现一版信息量和冲击力双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马赛  王虹颖 《新闻传播》2005,(11):62-62
随着报纸不断增张扩版,设在一版的导读应运而生并日显作用。导读作为“厚报”本身的广告和展示内页精华的橱窗,其功能应不断强化。为了争夺读者视线,各类报纸的导读在形式上也千方百计精心“打扮”,有的“浓眉大眼”,有的图文并茂,有的五颜六色。有些报纸对导读功能的强调,甚至胜于对版面美的强调。  相似文献   

20.
宋黔云 《新闻窗》2007,(4):109-110
纸质媒体发展到今天,大多数报纸达到十几、几十个版面,直至一二百个版的报纸也时常出现。报纸的“厚”办方式,是媒体走向成熟的一个体现,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报纸厚了,价格却并未随之上扬,颇得读者的喜爱。但对媒体来说,报纸变厚,却潜伏着不小的危机。其实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信息面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