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丁”该钉还得钉王炜曾经有人把报刊上登出的“更正启事”,戏称为报刊的“补丁”,可如今这样的“补丁”已很难见到了。是不是现在的报纸、刊物上错误已经绝迹了呢?远远不是。事实上,如今不少报刊上出现的错误比以前更多、更奇,有的甚至到了让人不忍卒读的地步。新...  相似文献   

2.
孙焕英 《新闻界》2003,(1):52-52
时下,报刊订阅已呈现出浓烈的“火药味”,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除了不惜版面,在自家的“门面”上大规模做宣传外,而且各自使出浑身“招数”,有的免费送米、送油、送书、送广告,有的承诺订报中大奖,奖品也五花八门:手机、电动车、小轿车乃至商品房、出国游等。这些颇具诱惑力的奖品,无疑能让人怦然心跳,但有的“有奖订阅”明显变味,很不利于报刊市场的发展及规范。有人认为,“有奖订阅”到如此令人吃惊的地步,都是“竞争”惹的“祸”。确实,如今报刊的订阅和发行,越来越打破地域界限,外地一些“卖点”看旺的报刊…  相似文献   

3.
时下的报刊很多都刊登征婚广告,报刊编辑有必要把好征婚广告的文字关。比如,有的女性在征婚广告中公然宣称要征“有海外关系”“家境富有”的,有的男性在征婚广告中宣扬“父母双亡,无负担”;有的还把“工作轻闲”作为自己的一大“优点”;等等。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刊登在报刊上,与报刊编辑对  相似文献   

4.
常见报刊上有“中央级新闻单位”一说,虽然不解,但以为无关宏旨,稀里马虎也罢。近见一则消息,说设在某市的“中央级新闻单位记者站”多如牛毛,有的骗钱骗物;又亲见一例:某报派人到某省委宣传部,要人家下令下面订他们的这个“中央级”报。宣传部的同志四方打探,才弄清是国家某委什么公司办的  相似文献   

5.
写稿之余,翻翻稿费单附言,觉得挺有趣。在这2厘米宽、5.5厘米长的简短附言栏里,各新闻单位发挥它的作用大不一样,有的空白,没有一字,有的附言叫你看了心里甜滋滋的。稿费附言不会直接影响办好报刊、电台,但是好的附言有助于加强报社、电台与作者之间的联系。笔者手头有很多份稿费单附言,附言情况可归纳为如下六种: 一、直接标明“稿费”“稿酬”字样。《人  相似文献   

6.
时下,报刊订阅已呈现出浓烈“火药味”,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除了不惜版面,在自家的“门面”大规模做宣传外,更使出浑身“数”,有的免费送米、送油、送书、广告,有的承诺订报可中大奖,奖也五花八门:手机、电动车、小轿乃至商品房、出国游等。这些颇具惑力的奖项,无疑能让人怦然心动但有的“有奖订阅”明显变味,很利于报刊市场的发展及规范。如今,报刊的订阅和发行已打地域界限,外地一些“卖点”看旺报刊长驱直入,给当地报刊市场带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而当地的报刊了分得更多的“奶酪”,千方百计欲领市场的“制高点”,宁愿勒紧…  相似文献   

7.
常见报刊上有“中央级新闻单位”一说,虽然不解,但以为无关宏旨,稀里马虎也罢。近见一则消息,说设在某市的“中央级新闻单位记者站”多如牛毛,有的骗钱骗物;又亲见一例:某报派人到某省委宣传部,要人家下令下面订他们的这个“中央级”报。宣传部的同志四方打探,才弄清是国家某委什么公司办的报。“中央级”竟这般多如牛毛,已是不妙;”公司”也可以拿来用用,而且出现了骗钱骗物,  相似文献   

8.
为“某”字号脉潘国彦报刊上“某”字成灾,有的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大有几十个“某”字作为关系人的代称,读者戏称之为绕口令。一般来说,五个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然而如今许多报刊为何反而模糊起来了呢?笔者不才,试为“某”字号脉,望闻问切之后,断之为:此...  相似文献   

9.
办好审计刊物服务审计事业文/陕西省审计厅厅长张和林编者按:每家报纸、期刊都有主办、主管部门,他们是报刊的“娘家人”。“娘家”是报刊最亲近的人,关心、扶持、指教、培养“女儿”乃为历史之责任,也是“劳动力更生产”的需要.当“娘家人”决不能存在封建意识,认...  相似文献   

10.
说署名     
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然后署上作者的大名,如今似没有什么忌讳的,一则表示“文责自负”,二则证明此文是我的“专利”,三则在某些人心目中这是一种“资本”“荣耀”。是故,一般都十分计较署名权。可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上,往往能看到在署名上出现的不怎么正常的现象:有的在文章上只署“本报记者”,没有实姓名;有的在“本报记者”后面虽有名有姓,却是个假名字,或者只署个“笔名”;有的记者编辑从发表报道时起,就不用自己的真名而用“笔名”。 在报刊上出现这类现象,我以为有两个原由: 其一,记者编辑自有“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11.
在报刊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觉得增强“作者意识”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广告是当今报刊发展壮大的重要经济支柱,而广告的取得有赖于发行量提高,又在于读者多寡。靠什么吸引读者呢?自然是各种文章。这些文章,除了本报、本刊记者采写之外,大量的是约稿和社会来稿。因此,报刊竞争说到底是对稿源的竞争,是对作者的竞争。要想办好报刊,就要增强“作者意识”。“作者意识”其实就是“读者意识”的体现。增强“作者意识”,首先要善待作者。其实无非是用不用稿件通知一下作者,大的修改与作者通个气,文章刊登出来及时寄…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某市出了一件新闻,有两个冒充市报和市电视台的“记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原形毕露,那副尴尬狼狈的丑态让人啼笑皆非:一张张印制得漂亮的“记者名片”、“记者证”,和我们使用的几无二致,那没装胶卷的照相机比我们使用的还高级。真难想象,就凭这,他们竟出没于茶楼酒肆、大小企业和一些会议之中长达数月之久,除了吃喝玩乐,还骗取了一些“广告费”、“赞助款”、“专版专栏协办费”。在现场,有不少围观群众发出议论,有的说:“看这两个骗子的‘行头’像真的一样,怪不得屡屡得手。”有的说:“如今新闻单位有的人作风也不好,难…  相似文献   

13.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奋斗中得以实巩在奉献中得以升华。比如,有的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有的人追求仕途上的辉煌;有的人追求物质上的成功,有的人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于是,“追求”成为人生的永恒主题,“成功”成为人们奋斗的最终目标。那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呢?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失实,直接责任无疑在作者。但影响失实的一些问接原因也值得注意。“稿酬增值法”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稿酬增值法”,指层层加码另给稿酬。如某通讯员写的稿件,被本系统的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一份稿酬;被省的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一倍半稿酬;被全国性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两倍稿酬。笔者曾到20多个基层单位调查,看到这些单位大都实行“稿酬增值法”。一些分管报道的领导同志,只热衷于报刊、电台多发本单位本地区的稿件,扩大本单位本地区的知名度,不问新闻报道是否真实。有的单位在推行这种“增值法”的同时,还规定季度、年度见报或上电台的稿件的“硬性指标”,完不成指标的扣奖金乃至工资。这种办法即使用意是“鼓励通讯员多写稿”,实际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1000多所高校,有校报700多份,拥有读者近百万人,影响是不小的。各校校报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叫”报”,有的叫“刊”;有的是旬报、双旬报,有的是周报;有的出版了数百期,有的刚出几期。尽管情况不同,但它们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是一块不可忽视的阵地。高校校报以全校师生员工为宣传对象,但侧重点在学生。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否认的作用。本文拟就如何办好高校校报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发挥“接近”的优势。高校师生文化知识结构层次高,信息来源渠道多,在当前报刊林立,报竞人择的情况下,要使校报  相似文献   

16.
时下,报刊订阅已呈现出浓烈的“火药味”,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除了不惜版面,在自家的“门面”上大规模做宣传外,而且各自使出浑身“招数”,有的免费送米、送油、送书、送广告,有的承诺订报有大奖,奖品也五花八门:手机、自行车、小轿车乃至商品房、出国旅游等。这些颇具诱惑力的奖品,无疑能让人  相似文献   

17.
“写稿不易、见报更难”。可“难”在何处?一些同志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一味责怪埋怨编辑缺乏“慧眼”.似乎“难”是编辑造成的。于是我想:为何有的人的作品频频见诸报端,而有的写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稿件却石沉大海,病根和原因何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作对作品的推敲不够、考虑不周,给读留下了太多的问号。如果在发稿前将这些问号留给自己,并努力拉直它,那结果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报业集团的组建,许多省级党报为了壮大集团经济实力,在办好大报的同时,又先后创办了专业类、都市类、生活类的报刊。各省党报新创办的子报子刊,有的管理好,成了大报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也有的因管理不当等原因,年年亏损,成了大报的包袱。据笔者了解,目前大报对子报刊的管理有两种办法,一是“全包”式管理,“大报养小报”。大报不仅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古话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说的是有些人存心不良,其结果事与愿违,最终倒害了自身。这话一点不假。这些年,有的报刊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古话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说的是有些人存心不良,其结果事与愿违,最终倒害了自身。这话一点不假。这些年,有的报刊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