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杂志是我每期必看的杂志之一,多年来,它以其编排新颖、信息量大、给人以知识、启迪而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作为一名热爱《新闻记者》杂志的读者,当然希望它能在新的一年中以新的面貌出现,把杂志办得好上加好。这里,我提几点看法: 一是《新闻记者》杂志作为一份面向国内外读者的新闻理论刊物,办刊思路应广些,应重视国内外新闻理论的交流,在当前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国外新闻界动态、新闻研究、新闻界人物应多向国内读者介绍。还可翻译一些国外新闻杂志的文章。二是杂志的指导性还应加强。例如目前处于卷首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曾经在《新闻战线》杂志工作多年的编辑,现在回过头来谈这本杂志,似乎有点不妥,原因是难免有感情色彩。但是因为我现在毕竟是在大学教书,也算得上是《新闻战线》杂志的标准读者了。从编者到读者是一种角色转换,更能体会编辑这本杂志的不易,也更能发现它的进步。最近,我发现《新闻战线》用了几期的跨度,在新开办的《服务热线》专栏中介绍了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机关报领导成员名单,这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据我所知,新闻界许多人都非常希望得到这种实用的信息,有许多人要经常和新闻界领导机构联系…  相似文献   

3.
每当与同行们提起《新疆新闻界》,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何以如此?话还得从我读《新疆新闻界》谈起。 我是出席1985年春天新疆记协和新疆新闻学会成立大会的代表,也是新疆新闻学会的第一批会员。起初,我关心《新疆新闻界》,只是因为它是本区新闻界的刊物。但渐渐地我被它吸引住了,成了它最热心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当我翻阅《新闻导刊》杂志2009年第一期时,被杂志清新的版面、丰富的内容迷住了,于是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作为《新闻导刊》的一名读者,这些年我和她一起成长,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新闻导刊》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理论性、可读性、参考性极高,对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基层通讯员的指导性很大。  相似文献   

6.
这两年,干报纸编辑,不免常翻各种报刊杂志,但见文摘栏的各种“之最”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忽一日,我的两位朋友来电话,说编了厚厚一大本《世界新闻界之最》,有出版社准备出版,稿酬值一台彩电呢! 耳染目濡五花八门的“之最”,我的木榆脑瓜居然转起来了,居然还灵机一动想起编一本《当代中国新闻界之最》。然而苦于资料难寻。幸好有本杂志叫《新闻战线》,便想到借其“一月谈”专栏,公布所拟的题目。 1、读者面最窄的报纸(或杂志)是哪家?  相似文献   

7.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工人时报》更有看头了!” “新疆《工人时报》已成为我国工人报纸中的佼佼者!” 在读者中,在新闻界同行中,不时听到关于新疆《工人时报》越办越好的赞语。笔者是《工人时报》的忠实读者,觉得它从去年起就办得很有起色,今年更展现了新面貌,整体质量可以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它有生气,有特色,有新意,时刻不忘面向广大职工群众,视野宽时刻不忘高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同时放眼今古中外,锐意探索和改革新闻写作,突出了舆论引导重点,突出了新疆工人报特色,拓展了报道面,加深了新闻意蕴,增强了报纸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时有可以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捎来特别的鼓励编辑同志:不久前,我意外地收到一份四川省的《新闻界》杂志,我并没有订阅,怎么回事呢?按图索骥,一个电话追问到《新闻界》编辑部,回答说:“涪陵日报社为部分通讯员订的。”写新闻两年多来,我偶有“豆腐干”贴在“报屁股”;虽涉足过消息...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推出《冰点》新闻专版,至今已经有4年了。作为这个专版的热心读者,我是做到了尽可能每期必读,因为它里边有牵动人心的内容。我为它叫好,也祝愿它越办越有特色,越办越好。作为对时下各种媒体爆炒明星“轶闻趣事”的一种反动,“冰点新闻”不失为一种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梁衡的思考     
《今传媒》1997,(1)
梁衡的新闻三部曲(即《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最近出齐了,这对新闻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三本书,我因为工作关系,都是先睹为快,有些篇章还向一些新闻界同行和新闻爱好者作过推荐。这三本书围绕新闻讲了三个问题:第一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商品性讨论的几点意见李位三我偶然读到一本《新闻界》杂志(1994年第2期)上关于新闻商品性讨论的综述。由于原来作过新闻工作,现在又研究经济学,所以看了几行便进入了“情况”,想在这里谈几点意见。新闻的党性原则与新闻是商品并不对立不久前,报载《邓...  相似文献   

13.
《新疆新闻界》是我每期必读的刊物。这不只是因为它发表的多是新疆新闻界同仁的最新研究、探索成果,其地域接近性和内容贴近性强,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内容丰富,还因为它对我在新闻园地中学步给予了热忱的扶持,不断地帮助我提高对新闻工作的认识,开阔探索新闻理论的视野——导师之情,永难忘却。  相似文献   

14.
1992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研究会主办的《浦东开发》杂志向社会公开招聘采编人员,我应聘担任了杂志副主编,主要负责杂志的编采业务。《浦东开发》杂志是目前浦东新区唯一的一份刊物,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工委、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又是这本杂志的编委会主任,因此常有新闻界同行问我:“赵启正是否挂名的编委会主任?”我回答:“不!”于是又有人问我:“那么,赵启正对办刊物有何报道思想?你在办刊物中有没有手脚被束缚住的感觉?”我的回答还是一个“不”字。随着浦东新区两委正式挂牌,赵启正副市长也成了新闻界关注的热点人物,而且成了新闻界的知心朋友。赵启正不仅关心新闻改革,而且对新闻工作很在行。如果说,以前我是凭感觉说这话,那么现在我可以说是凭感受说这话。  相似文献   

15.
我订阅《新闻通讯》有六个年头了。在我的“新闻之路”上,《新闻通讯》就象一盏闪亮的明灯,把我引进了新闻这个辉煌的殿堂! 《新闻通讯》栏目众多,指导性强。随便翻开一期杂志,稿件都不会少于30篇,与杂志的订价相比较,还不到一分钱一篇。而其中的“通讯员促膝谈”、“新闻业务研究”等,则是广大通讯员最喜欢的栏目了。它通俗易懂,指导性强,这对众多还在新  相似文献   

16.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17.
一点建议编辑同志: 你们好!你们给我寄来的各期《新疆新闻界》杂志已收到。在基层蹲点的我,挤出时间细心地阅读,觉得贵刊办得很好,知识面很广泛,对我今后写新闻稿件和我科在组稿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因此,我科已订了全年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作为贵刊的一名读者和一名宣传干部,我一定和你们多多联系,积极为贵刊组稿,写稿。下面我提一点建议:我是业余新闻摄影爱好者,从去年以来,在各级报刊刊登了一些新闻照片,但总的来看,刊稿率较低,迫切需要知道一些新闻摄影方面的知识,希望贵刊能开辟《摄影者园地》一类的栏目,以满足我们这些新闻摄影爱好者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闻是新闻的一种,既有新闻的一般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它除了具有真实性、指导性、可读性、趣味性之外,更应具有知识性。对大多数读者来说,知识性越强的科技新闻越受欢迎。因此说知识性是科技新闻可读性的根本。科技新闻,是反映和报道科学和技术的新闻。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是在后  相似文献   

19.
张维燕 《中国记者》2024,(1):126-128
<正>《课文背后的新闻故事》是一套令读者“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的书。对新闻界同行而言,你越早见到它,你的职业生涯就会越早因为它而有所不同。这是我在南国书香节和黄山书市两次参加新书发布活动的感受。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书展上举办了以“什么样的新闻作品能成为课文”的沙龙活动,在现场作报道的记者朋友们惊喜于见到这套闪耀着新闻职业自豪感的书,新华社女记者周畅兴奋地说:“我见过这本书里《梦碎雅典》的作者杨明老师,我也是跑体育的,我也要写出像《梦碎雅典》那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杂志创刊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来刊物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越来越受到新闻界同仁的喜爱;大家在紧张工作后宝贵的闲暇中,信手翻开《新闻与写作》,那宏观在宇的理论文章,那系统丰富的专业知识,那聚沙成塔的工作经验,每每会使人有满足的收获;不论是资深的编辑记者,还是初入门的基层通讯员,碰到一起时常常会不约而同地提起从《新闻与写作》中得到的启发、帮助和鼓励。作为新闻界的一分子,一个经常从《新闻与写作》中汲取营养的读者,自然而然对《新闻与写作》越办越好充满着意料之中的希望。如何界定一本新闻界的专业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