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形成性考核一直是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基于网络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推行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专科"开放英语1"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实践为例,评价基于网络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区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立足于职业生涯成长规律,着l~-ff-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明确课程改革目标,确立课程改革模式,优化课程改革策略,形成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课程是学分制的核心。落后的高职课程对高职学分制改革形成巨大制约。要认识到高职课程改革在学分制改革中的核心价值。在高职学分制改革实践中,要注重发挥课程改革的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4.
课程文化是在课程形成、实施及评价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文化作为课程改革的深层因素和重要目标。逐渐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对高中地理课程文化的研究,对丰富高中地理新课程理论,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文化价值,促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引导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正在深化,形成共识的是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地理课程改革,而地理课程改革的重心何在,则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明确规定新课程总的培养目标后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即本次课程改革要改什么,从哪些方面改,改成什么样子,改到什么程度.本次课程改革从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六个方面全面进行改革,首先是课程功能方面,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始终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即"园本课程"开发也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与海斯科普课程形成的过程相比较,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在开发中,存在着缺乏明确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教育理念、缺乏课程开发的过程,没有形成一套可供教师学习操作的课程模式等问题.因而,如何借鉴国外现代幼儿教育流派--海斯科普课程模式,结合我国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实际特点,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幼儿园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是当前"园本课程"开发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即园本课程开发也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与海斯科普课程形成的过程相比较,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在开发中,存在着缺乏明确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教育理念、缺乏课程开发的过程,没有形成一套可供教师学习操作的课程模式等问题。因而,如何借鉴国外现代幼儿教育流派——海斯科普课程模式,结合我国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实际特点,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幼儿园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是当前园本课程开发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文章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1.形成课程改革的理性认识;2.明确课程改革的长期目标;3.深化课程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持,幼儿园能否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将影响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要受到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园文化的影响。可以通过园本课程建设、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改进幼儿园课程评价、形成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和资源库等方式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者主要有“职业成就价值取向”、“环境适应价值取向”、“现状维持价值取向”。不同类型的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不同,对课程改革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课程改革参与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对课程改革参与者的支持与激励,课程改革实践者的反思与变革是重塑课程改革价值取向,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循环效应: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课程改革的推行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并反过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二者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良性循环的前提是教师要积极理解课程改革、参与课程改革。本文将揭示这种循环效应的一个方面: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课程参与可以跟课程改革的要求形成互动,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确立起“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的理念。一、课程改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杨建朝  马会梅 《华章》2007,(11):152
课程改革理论本身的复杂性,不完备性和相对性、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学生、课程改革面临的复杂环境及课程实施资源的缺乏等方面都对我国课程改革形成障碍性影响,正确认清这些因素有助于降低课程改革代价,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事实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不局限在“课程”本身,它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方面.笔者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多年的数学教师,对中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课程扮演着文化传承的角色,文化变迁也将带来课程的不断演化。笔者首先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指出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因素。然后通过建立大课程观、新型课程范式和多元化课程体系,有望形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动化、多元化、特色化。最后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建构国家文化认同乃是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使命,课程改革也确实能够促成国家的文化认同。这一理论上的关联能否变成现实,或者课程改革能否切实促成国家文化认同,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深切的国家文化关怀,以及教师能否将国家文化关怀注入自己的课程改革实践。胡适、钱穆正是通过课程改革促成国家文化认同的杰出典范。他们不仅十分关注中国应该形成何种国家文化认同,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行动,以引导学生及国人形成国家文化认同。回顾胡适、钱穆等人的经验,有利于从国家文化认同的角度优化当代中国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文章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1.形成课程改革的理性认识;2.明确课程改革的长期目标;3.深化课程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新强  韩现民  刘志春 《教师》2011,(23):60-61
本文结合地下工程实际需要提出了地下工程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措施,通过课程改革形成了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课程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